情緒價值是“陪拍”業務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也是不少人選擇購買“陪拍”服務的主要原因。
“南京探店、看展、旅行、下午茶陪拍,設備是iPhone13 Pro、佳能a530、富士mini link,也可以自帶設備。價格單人50元/小時,雙人90元/小時,需報銷路費、景點或探店費用,化妝另加40元,免費修圖5張。”在小紅書上,類似的陪拍文案比比皆是,每一條帖子下面,有不少網友跟帖詢問“××日期有沒有檔期。”最近,“陪拍”話題在抖音上收獲了上億的播放量,可見其火爆程度。
一個月前,來自江蘇蘇州的黃萍在某社交平臺上也刷到了這么一條信息——手機+相機、可包簡單妝造、全程“陪拍”。一番考量后,黃萍花300元購買了攝影師一個下午的服務。體驗過后,因為感覺還不錯,黃萍便成了“陪拍”服務的常客,她說:“每次和朋友一起出門玩,她們都會幫我拍很多好看的照片。我拍照技術很差,總是拍不好,不好意思老叫朋友陪我,像現在這樣花錢買個‘拍照搭子’挺好的。”
“顏值經濟”下,像黃萍一樣對拍照有需求的年輕人并不少。也正因如此,當前“陪拍”業務在大城市的滲透率非常高,一來大城市景點眾多,可供游玩的去處豐富,提供了多樣化的拍攝場景;二來大城市中聚集了更多崇尚個性化審美的年輕消費群體,他們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且更愿意為潮流拍照支付費用。
來自浙江杭州的沈婷是一名兼職“陪拍”的大學生,正值暑期,因為每天在家比較無聊,她便通過在社交賬號上發布“陪拍”信息接單。“情緒價值是‘陪拍’業務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也是不少人選擇購買‘陪拍’服務的主要原因。”沈婷說,她的不少客戶都是來杭州旅游的外地游客,在拍照留下紀念的同時,更希望能跟當地人接觸,真切地感受當地氛圍,因此,她會為對方介紹杭州的風土人情,推薦杭州的景點、美食等,不少客戶后來和沈婷都成了聊得來的朋友。某種程度上來說,“陪拍”也是“陪伴經濟”的一種,在拍照之余所提供的陪伴、陪玩、陪游等潛在屬性,或許才是其火爆全網的一大內因。
除了注重陪伴這一特點,沈婷在采訪中還告訴記者,“陪拍”客戶一般對于出片的要求也不會過高,因為陪拍的攝影師多為年紀相仿的同性,他們通常會在咨詢下單時向客戶確定能否接受最終的出片情況。雖然在攝影技術上“陪拍”攝影師們不一定不夠專業,但他們勝在擅長社交,這一點對不善社交的客戶十分友好。通過E(Extroversion,外向)人攝影師來帶動I(Introversion,內向)人客戶,雙方更愿意在陌生的情況下慢慢開展感興趣的話題,進而尋找到社交的舒適邊界。這更有利于讓客戶自然放松,呈現出松弛的拍攝狀態。對比“寫真”“約拍”“跟拍”等服務,“陪拍”所出的片子雖然可能不夠精致,但作為社交美化的工具,它其實滿足了更多普通人的需求——既充滿生活化氣息,顯得自然不刻意,又能達到審美要求,更有助于人們完成恰當的日常社交表演。
早在“陪拍”之前,互聯網上就已經存在有各式各樣的“陪伴經濟”形式,如“線上陪聊”“陪玩游戲”。“陪拍”的出現打破了空間上的束縛與限制, 從線上引到線下,使之成為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但它與其他的“陪伴經濟”形式一樣,也存在著隱形的資金、人身安全風險。作為一個新興職業,“陪拍”未來要想走得更遠,還需更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