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授信”這一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讓信貸資金流往農戶的“毛細血管”,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如何更好地承擔服務“三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同時為應對銀行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是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文簡稱江蘇農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江蘇農信成立于2001年,負責行使對全省農村商業銀行的指導、協調、服務和管理職能。經過22的接續奮斗,如今已發展壯大為江蘇省金融機構中資產規模最大、經營網點和從業人員最多、服務范圍最廣的農村金融主力軍。截至2022年12月末,全省農商行資產規模3.96萬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15萬億元和2.55萬億元,位居全省首位,為江蘇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信貸支持。
“整村授信”打破壁壘
在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整村授信”這一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在全國各地推廣開來,形成一種“蒲公英效應”,通過零售業務批量化作業,有效破解“‘三農’貸款難、銀行難貸款”的信息壁壘、信用壁壘和行政壁壘,讓信貸資金流往農戶的“毛細血管”,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53歲的寶應縣水泗鎮刁夷村村民刁含國決定貸款種蔬菜,農商銀行水泗支行的網格客戶經理戴季波前前后后跑他家5次,講金融知識、講優惠政策、講貸款流程,一點點打消刁含國的疑慮。刁含國決定用好授信、大干一場。他打算再承包60畝地,發展規模種植。刁含國賬已算清:一年純收入近20萬元,比之前增長約5倍。從用信到種地再到賺錢,“這就是錢生錢!”現在,刁含國對寶應農商銀行的陽光信貸“整村授信”工作很滿意。
為做好“整村授信”這項惠農便民的民心工程,水泗支行主動向村民們宣傳產品的“上門服務、一次授信、隨用隨貸、周轉使用、動態管理”等優點,并在授信額度、貸款利率、放貸流程方面給予較大程度的優惠措施和便利服務。
刁夷村35歲的祁仕兵在外地從事玻璃加工行業已經十多年,別看玻璃廠小,算上租金、押金和設備、原材料各項支出,最少也要十幾萬元的啟動資金。當年因為沒和信用社打交道,祁仕兵的啟動資金都是從親戚朋友那里借的。得知水泗支行持續開展的陽光信貸“整村授信”,祁仕兵立即從外地趕回來辦理了貸款手續。他計劃使用授信資金再承包兩個窗口,按一個窗口一年利潤10萬元算,一年就能掙30萬元。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江蘇還有不少。近年來,各地農商銀行積極推進大數據建設,通過加強與鄉鎮場街的溝通協調,建立村民基本信息檔案,通過進村入戶等方式,開展農戶信息采集、評級、授信等工作,完善村民基本信息,健全“整村授信”數據庫,為全面推進“整村授信”奠定基礎。
眼下,通過推進“陽光信貸—整村授信”,江蘇已經建立起覆蓋全省100%農戶和50%小微企業的信用檔案,完成了近萬個行政村和社區的整體授信。
特色小鎮風生水起
74個特色小鎮、吸納就業62.7萬人、擁有專利1.4萬件、有影響力自主品牌500余個、2022年實現總產值7081億元,這一靚麗的成績單來自江蘇的特色小鎮。在這過程中,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鄉村振興主辦行的農商銀行發揮了重要的金融支撐作用,為江蘇特色小鎮創建走在全國前列貢獻了金融力量。
杭集,這個面積只有4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萬的小鎮,因一支牙刷而聞名天下,被稱為“中國牙刷之都”,聚集了高露潔、三笑、倍加潔、兩面針等知名企業,生產的牙刷占中國市場的80%、國際市場的30%以上,年產牙刷75億只,產值達130億元,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杭集牙刷生產從小作坊發展成大產業,離不開揚州農商銀行多年來的一路相伴。今年以來,揚州農商銀行累計發放牙刷產業貸款4.86億元,截至6月末,該行牙刷產業貸款余額9.02億元,涉及企業1100余家,帶動就業2萬多人。
創建于2001年的揚州金霞塑膠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在當地農商銀行開立了基本結算賬戶,貸款規模從初創時的100萬元增加到如今的3340萬元,年銷售額也從1000萬元發展到如今的1.62億元。企業產品從單一成人牙刷生產,逐漸發展為涵蓋成人牙刷、兒童牙刷、電動牙刷、牙簽線、舌苔刷等口腔衛生護理用品。適應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當地農商銀行提供的信貸投放、本幣結算、外幣結算、代發工資、承兌匯票等業務范圍也不斷增加。
泰興黃橋鎮的樂器產業有50多年的歷史,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銀行助力下,“琴韻小鎮”已成為集產業、旅游和文化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小鎮,擁有樂器生產企業220多家,是吉他、鋼琴、古箏、手風琴等樂器的集聚地,全球最大的提琴生產基地。據統計,當地年產提琴100萬只,占全國總量的70%、世界總量的40%;年產吉他200萬只,占全國總量的30%。
從初創時的樂器配件生產到生產出世界近半數的小提琴,從“提琴之都”到“愛樂之城”,黃橋樂器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多年來泰興農商銀行為其高光時的“錦上添花”、低谷期的“雪中送炭”。
專注生產中小提琴、大提琴和大貝斯的泰興為民樂器廠20多年來在泰興農商銀行的一路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800萬元,凈利潤超140萬元。今年,在訂單持續增加、企業周轉資金短缺的緊要關頭,泰興農商銀行急其所急,一個工作日內完成了400萬元貸款授信調查、審查和資金發放,確保了企業海外訂單的按時交付。
樂器制造讓黃橋名聲響了、經濟富了,也讓人民生活美了,泰興農商銀行用“真金白銀”全力支持黃橋樂器小鎮建設,推動黃橋由“鎮”向“城”的跨越。今年以來,泰興農商銀行為黃橋鎮樂器制造行業的383家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提供信貸支持6.8億元,帶動就業2.4萬人。
江蘇的特色小鎮以特色產業為引擎,以金融支持為動力,專精特新,個性鮮明,每一個特色小鎮都有自己的成長故事。
特色產業塑造品牌
徐州市賈汪區馬莊香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馬莊,看到村民們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連連稱贊“真不錯”“很精致”。總書記的點贊,點燃了王秀英老人把香包產業做大的激情,也敲開了馬莊香包走向產業化的大門。
6年來,徐州農商銀行牢記囑托,傾心支農,累計向馬莊村投放3579萬元貸款助力富民強村,發放60多萬元創業貼息貸款支持香包產業發展。在農商銀行的鼎力支持下,賈汪區委、區政府將小香包提升至富民大產業,將香包與國潮元素、民俗文化相融合,打造香包文化大院、香包文化產業園,建起了香包直播間、企業直播號,成立了10家香包專業合作社,開發功能性香包和特色文創產品80余類,研究配制中藥配方16個,年均產值達80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420多個。
沭陽是“南花北移之地、北木南遷之所”,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在沭陽農商銀行信貸資金的持續支持下,該縣花木產業不斷在提檔升級中迸發出生機和活力。截至5月末,該行花木產業貸款余額10.03億元,今年以來,累計發放花木產業貸款3.9億元。全縣花木種植面積達60萬畝,花木品種3000余種,花木從業人員約30萬人,專業花木經紀人約3萬人,年實現花木銷售額154億元,全縣農民收入八成以上來自花卉苗木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
從無名到創品牌,身價越來越高,該縣培養出了一大批產業特色鮮明、經濟效益突出、市場前景廣闊的特色品牌?!把趴怠薄敖鹬τ袢~”“虞姬”牌花卉、“航柏”牌盆景,一個個耳熟能詳的花木品牌名聲遠揚。
從線下到線上,渠道越來越寬廣。沭陽農商銀行借助互聯網平臺,創新開發“淘易貸”產品,支持花農網上“淘寶”。如今田頭種花木,網上賣花木,已成為花木之鄉一道獨特風景。目前,該縣擁有4萬家網店、16個中國淘寶鎮、104個中國淘寶村,是全國唯一的農產品淘寶村集群,聚集了淘寶、京東60%的花木類賣家,花卉直播銷售額占全國的1/3。
通過“金融活水”助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類似案例還有很多。各地農商行創新對接方式,持續深化政銀企合作,為不同地區不同產業發展提供全面金融支持,實現金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