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稿日期:2023-09-21
作者簡介:孫朝貴(1971—),男,貴州貴陽人,大專,農藝師,從事果樹技術推廣。E-mail:1658794490@qq.com。
孫朝貴,肖祥飛,何娟.貴陽市花溪區草莓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探析[J].南方農業,2023,17(21):143-145,149.
摘 要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地理環境優越,是草莓的優良產區。2023年,花溪區草莓種植面積266.67 hm2,產量預計達6 000 t,產值約3億元。為促進花溪區草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分析了花溪區草莓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強化頂層設計,夯實保障體系;強化隊伍建設,聚焦特色產業;抓實項目建設,提升基地標準;抓實質量管理,打造‘花’字品牌;強化品牌推廣;逐漸完善電商模式”等高質量發展對策,并建議將“建立健全品種研發繁育體系、合理推進精深加工、農旅融合發展、組建草莓聯盟”作為保障措施。
關鍵詞 草莓;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
中圖分類號:S668.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1.036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位于黔中腹地,貴陽市南郊,距市中心17 km,是貴陽市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具有高原季風濕潤氣候的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6 ℃,全年日照時間1 287.4 h,全年無霜期352 d,空氣優良天數341 d,平均海拔1 100 m;光照充足、水質優良、土壤肥沃的花溪區是草莓生產栽培理想的“天然巢穴”,較長的生長期讓草莓有足夠的時間去積累糖分和芳香因子,形成獨特風味。花溪草莓已成為貴陽市民最喜愛的地方水果之一,素有“果中皇后,溪賜珍果”之稱。基于草莓投資周期短、見效快、收益高、生命力強的特點,花溪區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全力推進花溪草莓全產業鏈一體化項目,將草莓產業作為鄉村振興主導產業和“一縣一業”進行重點發展。
1" 現狀
花溪區有種植草莓的農業傳統,從1984年正式引進栽培,已有近40年的種植歷史。《貴陽市志》記載,1989年花溪區小碧鄉下壩村農民李德明種植草莓致富。
2020年,花溪區第1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花小莓”在草莓采摘季啟動儀式上亮相,并按照“六個統一”標準打造“花小莓”品牌,區域內農戶只有達到統一標準獲得品牌授權才能貼上“花小莓”的標簽上市銷售。這一舉措進一步提升了花溪草莓品牌形象,讓“花小莓”品牌名號越來越響亮,花溪草莓供不應求,草莓不用進入銷售市場就被游客入園采摘一空,游客流量160多萬人次。2023年,花溪全區草莓種植面積266.67余公頃,產量預計達6 000 t,產值約3億元,每年可直接帶動周邊農戶務工32萬人次,帶動農戶工資收入3 000余萬元。花溪區按照“一擴大六統一”,重點實施草莓標準、質量、品牌、安全“四大提升”行動,建立健全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體系,高質量發展草莓產業。
2" 存在的問題
2.1" 品種單一,種苗質量參差不齊
1)花溪區主要栽培紅顏和章姬2個草莓品種,1982年引入種植,由于草莓栽培品種單一,栽培年限長,造成良種退化嚴重、產量低、品質差[1]。2)草莓育苗方法落后,脫毒種苗推廣應用不夠,草莓苗質量與高產標準有一定差距。雖然一部分農戶自主引進脫毒原種苗,自主建立馴化溫室開展種苗馴化及種苗繁殖工作,但由于缺乏專業技術、設備簡陋等原因,往往難以獲得真正的脫毒種苗;絕大部分農戶在繁殖種苗時,為節約成本,選擇自己草莓園地已栽培多年的草莓母株,作物自毒現象嚴重,且在栽培園內繁殖,管理方式不規范,種苗質量參差不齊、壯苗少。
2.2" 集約化發展不足
花溪區草莓種植以一家一戶自產自銷的生產模式為主,全區有200余戶草莓種植戶,普遍存在生產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加之技術力量薄弱,影響生產積極性。花溪區現有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1家,種植企業6家,產品加工企業1家,銷售流通企業3家,草莓日加工量僅為400 kg,缺乏就地加工能力。
2.3" 保鮮要求高,外運銷售難
花溪區主打鮮果采摘銷售模式,主推草莓鮮食品種,耐貯性差,保鮮加工存在不足,導致果品損耗嚴重。目前缺乏從產地物流中心至銷區儲運地的全程冷鏈儲運體系,如采用網銷模式,其運輸時間長,果品高損耗不可避免。花溪區現有基地基本上只能滿足采摘需求,商品化草莓基地建設成為花溪草莓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4" 加工率低,成果轉化難
花溪區草莓鮮果采摘后加工處理能力薄弱,加工比例低,加工品單一,效益較低,草莓醬、草莓酒、草莓汁、草莓罐頭等加工產品比例僅為5%。加工品種中90%為速凍草莓,沒有深加工技術的支撐,單純采用簡單工藝生產草莓果汁、果酒、果醬等低附加值的產品,難以從根本上滿足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和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的要求。
3" 高質量發展對策
為將花溪草莓產業做大做強,結合旅游文化底蘊,推出區域公用品牌“花小莓”,其圖案由花和草莓構成,品牌內涵為浪漫、美好、希望和拼搏,由區農業農村局授權區城南公司注冊商標,花溪草莓從此步入發展“快車道”,并獲得了國家榮譽6個(如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鄉村振興賦能計劃 電商助農典型等)、省級榮譽3個(如2021年度貴州省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及市級榮譽1個。為進一步發揮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助力花溪草莓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3.1" 強化頂層設計,夯實保障體系
1)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機制體制。出臺《花溪區草莓產業工作專班方案》,將草莓產業發展納入“三農”調度會內容,常態化調度有關工作,統籌推進草莓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出臺政策,做好頂層設計。出臺《花溪區草莓產業提升發展工作方案》和《花溪區草莓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明確草莓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
3.2" 強化隊伍建設,聚焦特色產業
構建和完善草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提高草莓產業管理水平。1)成立工作專班,專職負責草莓產業。從區農業農村局抽調副科級領導1名(博士),高級農藝師5名,成立了草莓產業工作專班,專職負責草莓產業發展相關工作。2)狠抓市場主體,組建企業專班。區城投公司抽調副經理1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8名,成立貴陽筑南商貿有限公司,專職負責“花小莓”品牌運營及基地建設。3)與貴州分析測試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花小莓”品質鑒定、產品溯源系統搭建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2]。4)開展校地聯動,啟動草莓種苗研發。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技術團隊合作,打造馬鈴鄉花小莓種苗研發基地10.67 hm2,引進天使、黑珍珠、夢之瑩、中莓系列等高產值草莓優新品種開展種苗培育,并進行試種。與貴州省園藝研究所合作,打造青巖鎮高原草莓脫毒種苗基地13.33 hm2,主要圍繞紅顏、章姬、黔莓等主要種植品種開展草莓組培脫毒和原種苗生產。與貴州大學合作,打造久安鄉游魚河草莓穴盤基質苗生產基地10.00 hm2,主要繁育草莓穴盤基質生產苗。與凱里學院合作,打造麥坪鎮林達草莓裸根苗生產基地3.33 hm2,主要繁育草莓裸根生產苗。
3.3" 抓實項目建設,提升基地標準
1)財政出資,撬動社會資本。圍繞草莓產業提升,謀劃實施《草莓采摘園銷售形象提升工程》《草莓品牌創建》《首屆草莓采摘節活動》等15個產業發展項目,項目總投資3 577萬元,其中投入區級財政資金346萬元,爭取市級財政資金支持117萬元,撬動資金3 005萬元。2)開展銀企合作,解決融資困難。花溪區農業銀行設立了“花小莓e貸”產品,為農戶提供草莓種植貸款資金,2021年“花小莓e貸”放貸600萬元。3)推動新基地集中連片標準化發展和老基地邊緣集中連片標準化擴建,以項目形式對花溪區“花小莓”商標授權草莓園實施環境提升工程,設計并統一配置“花小莓”品牌標志牌、草莓零售車及草莓包裝盒,統一品牌形象。
3.4" 抓實質量管理,打造“花”字品牌
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必須強化生產過程監管[3-4]。1)開展質量溯源。建立“花小莓”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花溪草莓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保證花溪草莓的品質安全。2)檢測方式創新。積極推廣質量快檢模式,開展“花小莓”快檢方法開發驗證。3)圍繞品牌建設,開展系列認證。啟動花溪草莓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工作,積極聯系和溝通行業協會,形成社會合力,促進“花小莓”品牌內涵的豐富和品牌價值的提高。
3.5" 強化品牌推廣
為加快“花小莓”品牌培育,提高知曉率和市場占有率,切實加強品牌推廣工作,開展了“花小莓”區域性農業公用品牌發布會,邀請駐黔媒體、貴州日報、貴州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參會,第一時間對“花小莓”品牌進行了宣傳報道,同時利用抖音、京東、視頻號等自媒體平臺進行現場直播;持續開展以“花小莓”為主體的“草莓+”活動,如開展了“花小莓帶你淘年貨”活動,將草莓采摘、土特產采購等活動組織在一起,形成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深得廣大市民認可。同時,逐步開拓廣州等沿海發達城市市場,參加相關展會活動,進行市場調研和品牌相關宣傳推廣。
3.6" 逐漸完善電商模式
通過整合自身資源和優勢,打造一個全新的“花小莓”線上電商銷售渠道,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購物體驗。通過選取品質最優、口碑最佳的產品,為客戶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通過提供專業的購物建議和技術支持完善購物體驗,目前已擁有自有淘寶官方旗艦店、直播間、公眾號、小程序、小紅書等宣傳和營業主體,進一步暢通了草莓線上銷售渠道。同時,積極與中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廣州中洲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翼支付商城等合作開發“花小莓”休閑系列產品,積極布局線上銷售工作。2021年,在貴州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短視頻大賽中,“花小莓”以超過200萬的話題播放量位列全省參賽品牌第一。2022年,貴州財經大學以“花小莓”為項目主題,參加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獲得省級金獎,并將其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案例在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活動中進行展示,極大提高了“花小莓”的品牌知名度。
4" 保障措施建議
4.1" 建立健全品種研發繁育體系
花溪區引進培育了10余個草莓優新品種,通過“品”字形高架基質無菌栽培選育、組培脫毒、復壯煉苗等新技術,草莓種苗實現花芽分化早、病蟲害少、抗性強、產量高等目標,是獨具高原特色的優質草莓種苗,助推花溪草莓從賣優質草莓到優質種苗的升級轉變。
4.2" 合理推進精深加工
當前,種植戶結合現有草莓產量及發展規劃,自主進行草莓粗加工,加工量較少且利潤不大,雖然能夠自主研發多元化產品或按照訂單拓展相關產品的代加工,但投入較高,草莓產量及加工技術不穩定,生產風險較大。因此,可聯合專營代加工的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降低設備采購成本、生產銷售風險。如由“花小莓”運營公司組織種植戶和加工廠進行對接,可初步解決種植戶小果和尾果銷售難的問題;在市場拓展且訂單穩定情況下,組織種植戶適度規模經營,通過設備采購、建設工廠等,進一步開展草莓精深加工[5]。
4.3" 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結合花溪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優勢,打造環天河潭莓旅融合、青黔高沿線莓旅融合等“農旅+采摘”“農旅+研學”“農旅+康養”“農旅+民宿”等多條“遇見‘莓’好鄉村”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精品線路,串聯全區農業農村特色亮點,探尋美麗鄉村,樂游采摘,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同時,通過品牌推廣體系建設、品牌平臺體系建設、品牌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花溪草莓產業從單一的農產品定位向零食消遣品、旅游商品定位轉變,建設成以草莓為媒介,“農業+旅游+服務業”的草莓全產業鏈,打造鄉村旅游觀光精品帶,豐富“花小莓”品牌內涵,提升品牌價值,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4.4" 組建草莓聯盟
組建草莓聯盟,抓好草莓全產業鏈人才(資源)整合。擇優遴選種植大戶或企業、專家技術團隊、肥藥供應商、渠道商超等共同組建花溪草莓聯盟,引導草莓種植戶走聯合發展之路,形成物資購入買方市場、草莓銷售賣方市場,進一步統一生產指導,統一質量監管,統一品牌銷售,提高“花小莓”品牌價值。
參考文獻:
[1] 旦藝豪,肖祥飛,王瀠鴻,等.貴陽市花溪區草莓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北方園藝,2023(4):139-144.
[2] 何娟,肖祥飛,鄭美娟.草莓營養品質的鑒定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3(9):88-91.
[3] 李建偉,鐘俊萍,李書杰,等.新業態下建德草莓產業發展路徑探索[J].浙江農業科學,2023,64(8):1905-1908.
[4] 陳健華,朱文官,楊中興,等.黃川草莓品牌創建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19):325-326.
[5] 廖益民,胡美華.浙江省草莓產業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5):682-684.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