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上海作為東海之濱的國際型大都市,茶業蓬勃發展。1992年,滬上茶界喜見一支少兒茶藝隊——滬北新村小學“苗苗茶藝隊”。這是上海第一支,也是全國第一支少兒茶藝隊。中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蘇步青當即題詞“弘揚茶文化從娃娃抓起”。從此,上海少兒茶藝誕生了。這是一片上海茶界和教育界共同耕耘的沃土,是上海茶人和上海教育工作者共同孕育的碩果。如今,少兒茶藝已幸運地成為上海市茶葉學會(以下簡稱“市學會”)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名片之一?;仡欎仢M茶香的上海少兒茶藝成長之路,盡管櫛風沐雨,但是一代又一代樂于奉獻、堅韌執著的少兒茶藝工作者薪火相傳,成就了上海少兒茶藝今日的輝煌。已經成立30年的上海少兒茶藝,正值玉汝于成時,市學會以此文總結、反思、展望,稽古以振今。
雙重滋養沐風華
上海少兒茶藝踏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強音一路走來,它的萌發和成長在上海茶業發展和上海教育改革的雙重紅利下,可謂生逢佳時。它從一支臨時組建的茶藝隊發端而來,初期條件十分艱苦,但是上海少兒茶藝在市學會和市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扶持下、在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下,該科目得到各區各校布局結構性調整,經過持續推進,實效不斷增強,上海少兒茶藝教育改革從試驗到深入實施,取得了卓越成效。如今,百余所學校、立體架構的多元課程、數以萬計的小茶人共同構成了上海少兒茶藝鮮明的品牌優勢。
雙重福利下的少兒茶藝
得茶滋養成就素養
紅利一:市學會對少兒茶藝的資源保障。
在市學會的重視下,“海派茶文化”資源給予上海少兒茶藝豐厚的滋養。少兒茶藝教育的開展非常需要專業的技術支撐和社會實踐的場地支撐。30年來,市學會全方位支持少兒茶藝的發展需求,無論是第一支茶藝隊的誕生,還是在各大關鍵時段、重要節點的慶祝活動,以及日常的教學實踐、主題研討,市學會都是少兒茶藝教育開展的堅強后盾。市學會充分發揮“茶文化”“茶館”“茶科技”等各工委、各部門優勢,從教材編撰到課程開發,從開展特色夏令營到建設文化場館專題教育,為小茶人的社會實踐搭建廣闊舞臺,為提升上海少兒茶藝軟實力提供資源保障,為少兒茶藝教育的內涵建設根植厚養。諸多上海茶人義務擔任志愿者,為小茶人提供專業服務,這種優秀的上海茶人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代代傳承,讓這條茶藝生命線愈延愈長。
在市學會的牽頭下,上海少兒茶藝以國際視野開展科文并舉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不斷產出新成果,主場了諸多全國性的少兒茶藝競賽類、文化交流類活動,還接待了大量國內外訪問、交流與學習活動。這對上海少兒茶藝品牌孵化和打造國際影響力給予了積極推動。
紅利二:市教委對少兒茶藝的組織保障。
多年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分別從課程改革、藝術活動、師資培訓等各方面將少兒茶藝作為上海教育的一個創新實驗高地。
重視師資培養與儲備。一方面,少兒茶藝發展需要大批優質教師,茶文化的科學持續發展靠的就是一大批技術精良、秉持信念、心懷茶情的茶藝教師。另一方面,處于新時代的教師其自身發展有一專多能的要求,而少兒茶藝恰恰就是一個拓展型課程的好平臺。茶文化博大精深,涉及了多個領域和多元文化,因此兼容并蓄的茶藝課程非常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拓展和素養提升。市教委有面向廣大教師的茶藝培訓項目,還設有針對茶藝教師課程研究的上海市茶藝中心教研組,上海少兒茶藝教育改革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得益于此。珍貴的政策、合理的制度和科學的管理造就了上海茶藝教師的優質資源,為上海少兒茶藝的發展壯大源源不斷地輸送了教育人才。
重視科學教研。上海少兒茶藝之所以具備全國一流的課程領導力,就是因為重視科學發展觀,長期堅持建設與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堅持走海派特色的堅定信念。自2019年起,市學會少兒茶藝工作委員會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青少年茶文化美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并擔綱子課題《上海少兒茶藝場館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歷經3年時間,從建立理論體系、管理體系到課程資源建設和教育實踐,市學會少兒茶藝工作委員會為少兒茶藝工作提供了特色鮮明、豐富有效、具有可行性和推廣性的實踐范例。同時,各基層單位以課題引領走科研興教之路,經過踔厲奮進,此課題的少兒茶藝教材、課程和科研成果已多次作為市區先進教育經驗進行推廣。針對區域廣泛、人數眾多的情況,上海市茶藝中心教研組開辟線上線下雙重渠道,無論是網上的論壇、教學資源庫,還是線下的實操專訓,不同需求的新老茶藝教師都能在這里汲取厚養,成就素養。
雙重關懷下的少兒茶藝
富有作為享有地位
以點帶面區域輻射,形成全面開花的格局。
1992年6月,上海閘北區滬北新村小學(現洛川東路小學)首創“苗苗茶藝隊”催生了上海少兒茶藝。之后,上海少兒茶藝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1995年,上海市少兒茶藝比賽共有8個區縣的40多所學校參加。到了2017年,上海各行政區都有了開展少兒茶藝項目的學校。上海少兒茶藝課程的影響力在國內獨樹一幟。
立足校本形成特色,構建“一校一品”特色學校。
上海少兒茶藝在發展中數量突飛猛進,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上海少兒茶藝更加注重內涵發展,各基層單位秉持科學發展觀,與校本辦學理念契合,通過理論實踐研究逐步凝練成少兒茶藝校本特色。其中,靜安區(原閘北區)是全國少兒茶藝的發源地,第一支少兒茶藝隊就誕生于此,由上海市教委審核發行的第一本少兒茶藝拓展型教材——《老師伴我學茶藝》也誕生于此。在上海區域重整后,靜安區更是優勢升級,靜安北部積極培育茶藝骨干教師,帶頭開展茶藝教研活動,送教上門,并定期培訓新人,為更好地開展少兒茶藝活動不斷輸送優質教師;靜安南部以區域內茶文化社團普及為抓手,以體驗茶藝的“禮、雅、柔、美、靜”為活動重點,成為靜安區弘揚民族文化的重點項目之一。
市學會的工委學校更是特色鮮明的開展茶文化教育。閔行區的梅隴中心小學 在“和、靜、怡、真”校訓精神引領下,將茶文化教育全面納入學校管理、課程建設、校園文化活動等中,并打造成辦學特色品牌,還從茶中萃煉了“敬、靜、凈”三大內涵作為學校的基礎行為規范;黃浦區的回民小學以市級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為引領,開設了“茗性、明心、銘行”的育德軌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創編了茶操《禮樂小茶人》,并融入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浦東區的進才實驗小學的特色課程“國韻茶香”已經開展了二十余載;青浦區的徐涇小學以內為綱、以外為常、以德為主、以藝為輔,通過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阿婆茶”,引導學生習茶、明禮、修身、立德;徐匯區的吳中路小學通過“以茶展美、以茶啟智、以茶拓潛、以茶育德”的少兒茶藝教育內涵,開展校級茶文化節已十年有余;寶山區的高境鎮第三小學外來務工子弟較多,學校以“以茶養德、以茶益智、以茶健體、以茶冶人、以茶求真”為宗旨,積極培育新一代上海人。
目前,上海有一大批少兒茶藝特色學校,各?;趯嵺`、勇于創新、善于總結,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品牌特色。這些校本特色也成就了區域拓展型課程的范例。在每年一度的上海市教育博覽會上,各區教育局不遺余力地展示區域優質教育項目,少兒茶藝也多次作為教育品牌代表閃亮登場,成為拓展型課程的亮點。
放眼未來融合開放,形成國際影響力。
30年來,市學會多次舉辦少兒茶藝夏令營,開設少兒茶藝研討會,通過各類交流活動與全國各地少兒茶藝組織頻頻互動,樹立了上海少兒茶藝在全國領先的地位。近幾年,市學會少兒茶藝工作委員會在各工委和各區茶文化學會的幫助支持下,開發、挖掘、整合了上海區域的優質茶業資源,開辟了上海“小茶人幸福行”系列活動,包括小茶人進軍營、茶館地圖尋訪游、小茶人樂逛大茶展、茗心茶詩文朗讀、茶香書香巴金故居行等豐富內容,足跡遍布黃浦江兩岸地區。
上海少兒茶藝教育立足國際大都市的區域優勢,擁有開放的視野、敏銳的意識,在少兒茶藝的教育宣傳方面能夠精準抓住時事契機,開展主題茶事活動。2022年,在慶祝上海少兒茶藝成立30周年之際,市學會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海少兒茶藝,利用新媒體渠道,助推市學會向數字化教育轉型。目前,市學會正以“敬世界一杯中國茶”為主題,積極引導上海小茶人以文化使者的身份暢享香茗。
多維思考再出發
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立足當代,上海少兒茶藝教育研究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發揮“以茶育人”的重要作用。
聚焦立德樹人。中華茶文化教育是一個優質的育人載體,少兒茶藝要進一步發揮好載體作用,通過優秀的課程設計,深挖重構、發揮潛能,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聚焦以人為本。少兒茶藝的服務對象是青少年,必須以青少年的發展需求為工作目標,深化教育研究,形成激發受教育者發展潛能的教育新模式;將少兒茶藝課程的選擇性進一步擴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技能進一步提升;實現現代化的設備和教育策略的適切應用,使整個少兒茶藝教育過程體現和諧、靈活、多樣的特點,從而使小茶人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作為上海茶葉學會的一張名片,少兒茶藝的幸福與壓力成正比。擔負著崇高歷史使命的少兒茶藝正以新理念、新態勢、新模式形成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以滿足新時代業界快速發展的需求。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上海少兒茶藝將與業界同仁一同學習探討,貫穿融會,美美與共。
作者簡介
方" 茵
中學高級教師
上海市茶葉學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