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對護士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根據護理人員的職業特點,按不同的職業導向進行分類培養,這是滿足社會對護士多樣化要求的必然選擇。通過從護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分析出發,研究目前高職院校對于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變革的重要性、現狀和問題,再從制定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探索培養模式、開展教學模式等幾個層面來探討護理專業教育的分類培養,以求為護理專業多樣化培養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依據。
【關鍵詞】 "社會需求導向;護理專業;分類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R47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06--03
護理專業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而怎樣提高和保障護士的素質,是當前急需研究的課題。從當前社會對護理專業人才需求出發,基于臨床教學實踐的護理專業人才采用分類培養的策略,可以適應當前社會對護理專業人才多元化需求。通過制定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探索培養模式、開展教學模式等幾個層面來探討護理專業教育的分級培養。
1 "護理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分析
1.1 "老年護理
隨著人口的不斷老齡化,居民對老年人的護理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既往的普通保姆式的傳統護理方式無法滿足當前人們需求。因此,必須依靠社區醫療的力量和專門的老年護理來解決這一問題。在護理、預防、康復、治療、臨終關懷、精神關懷、健康指導等方面都蘊含著極大的社會需求。
1.2 "家庭和社區康復
現代化的醫療服務地點將逐步從以醫療機構為中心向社區和家庭轉變,服務的目標也從患者轉向了健康人群的預防性護理[1]。護理人員的作用會越來越廣泛,護理內容也就越來越多。
1.3 "心理咨詢
在當今工作節奏的加快和面對工作壓力下,人們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對心理護理存在很大的需求。
2 "實施人才分類培養的原因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進展,國際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醫療改革的深入,護理專業的培養既要滿足各專業的臨床需求,又要滿足老齡化、社區化、國際化的要求。目前為止,我國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仍為高職院校,根據社會衛生護理需要,基于護生的職業選擇和職業技能,對其進行分類培養是一項有益于社會需求、有益于護生就業需求的重大改革。
2.1 "滿足社會對護理人才需求
高校的發展需要既是以社會需要為指導,又是以教育為目的的。社會經濟發展、疾病譜變化、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提高,人們對衛生保健的要求也隨之變化,護理工作范圍逐步向家庭、社區延伸拓展。一方面,老年護理、慢性病護理和臨終關懷服務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同時,護士的短缺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作為人才培養基地,高職護理學院必須要注重學生品質的培養,并在當前社會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背景下,積極改革教學模式。當前對護士進行分類培養已成為急需研究的課題。
2.2 "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護生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一方面,護生自身能力和素質的不同,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由于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方向和職業期望上存在著差異,因此在不同的需要和層次上,則會有相應的培養方式。然而長期以來,護生的教育工作基本都是圍繞著一個統一的人才培養目標,采用趨同的培養模式進行,導致護理專業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與招聘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適應各類型學生的發展,兼顧“平等、高效”的教育理念,針對不同類型的受教育者的需要,將其多樣化的需求進行歸類,并按照其個體差異和職業傾向,實行多元化的分類培養,既能適應護生的差異和自主發展需要,也能適應多樣化的社會衛生需要,從而避免“千校一面”的局面。
3 "護理專業人才培訓狀況與問題
近幾年,為了適應新時期護理專業人才的多樣化要求,各高職醫學院校在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并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目前的教學發展與社會需要還有很大的距離,其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培養方式脫離實際需求
培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際效果。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醫學院校還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欠缺,其培養方式延續了一貫的單一的綜合性護理專業的培養模式,沒有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技能型調整,無法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
3.2 "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護理知識與臨床知識的分類仍然是以臨床為基礎,其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學生專業知識結構不完善,各方面的知識掌握不足。例如,在設置護理課程方面缺少老年護理、心理護理、營養護理等課程的設置。
3.3 "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
當前護理工作不僅關乎醫院,還涉及個體診所、老年服務機構、社區服務、家庭護理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校卻沒有設立與之相對應的實習場所,實踐學習依然以醫院為主[2]。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沒有能夠反映出社會對護理專業人才的多樣化要求,加之教學與產業的聯系不密切,導致學生所掌握知識和技能無法滿足護理實際工作需求。所以高校應從現實需要出發,并根據我國對護理專業技術培訓的要求和標準,探索護理專業培養的新模式。
4 "護理專業人才分類培養對策
4.1 "制訂差異化的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體現專業方向的多元化。要積極順應時代要求,實現教育目的的多樣化,建立人才分類培養模式,調整、改造、重組現有知識和專業課程。以護理專業為核心,設立多種教育模式,并制訂可選擇性的教學模式。護理專業的發展方向應由臨床護理專業人員向社區康復、老年護理等多樣化方向發展,培養出不同崗位所需要的專業護理人才。在護理專業能力的訓練方面,除了要具備護理工作所必需的基礎和專業素質與能力,還要具備營養調節、心理咨詢、家庭護理、社區護理等知識和能力。
4.2 "建立符合教育教學目的的課程體系
在實施高質量的課堂中,教師的課堂活動是實現課堂活動的主要因素,也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建立適合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教育體系,是保障高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并結合護士工作需要,結合高職專科層次的教學目的,制訂了適合不同專業方向護理學生的專業課程體系,并構建了以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為指導的專業教育系統。可以將護理專業課程分為四大模塊: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和專業實習模塊。
4.2.1 "課程設置
第一是通識教育的課程模塊,包含文化課程和人文科學,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道德素養、法律知識、人際溝通技巧、以及英語及電腦運用的基礎技能。第二是專業課程模塊,結合社會需要,將母嬰護理、幼兒護理學、成年人護理學、老年人護理學等課程進行了優化、改造。第三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為適應時代的需要,加強對臨床護理、老年護理、社區康復、家庭護理等專業技能的培訓,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第四專業實踐課程模塊,通過將臨床綜合實習與專科實習的結合,使護士更好地了解護士的工作領域和工作的責任,從而提高護士的工作水平。
4.2.2 "框架結構
基于“信息化平臺+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高職課堂教學中的開展,可以建立相應的課程教育平臺。在通識教育平臺上,開設了一些選修課,供學生自由選擇。各學科的教學平臺都是可供選修課的,可供學生自行選修。在前2個學期采用通識教育平臺,第3、4學期采用專業課程學習平臺,第5到第6個學期是護理學生的實習期[3]。多元化教學培養的教學系統中可以包含多種課程模式,具有一定的必修課和一部分選修課結合在一起的特點,以適應培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要。
4.2.3 "運行方式
學校實行學年制和選擇課時制度,將其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必修課,二是選修課,課程均按照學年來進行。課程安排采取了管理班與任課班的形式,由行政班級授課,而選修課則以年級為基礎,根據選擇的課程成績進行再分配。通過對職業教育的系統性學習,使他們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能夠快速地進行問題分析和問題的處理。從教學內容上看,以護士流程為基本教學,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在該課程中,有些科目采取分層式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按照自身發展的道路和接受的程度來進行自我選擇,以最大程度地適應不同的個性發展需要。
4.3 "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強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教學方式上,圍繞多樣化培養的教學目的,針對教學內容的差異,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和創造性的訓練,強化教學的實踐性。強調實踐與理論結合,還應該注重學生的見習期和實習期從一年級就要開始。第1個學年,可以安排為期2個星期的見習時間,主要是安排學生在綜合性醫院、社區醫院、養老中心、嬰幼兒照護中心等多個實習基地進行觀摩,讓學生對上述單位的工作環境、工作特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第2個學年,為4個星期的見習期,主要是基本的照護,包括觀察患者和提供基本的生活幫助;從第3個學年開始,根據不同的護理專業方向,安排學生從事綜合性醫院、社區醫院、養老中心、嬰幼兒照護中心等單位的護理實習,時間至少8個月。這樣的教學實踐安排,活動范圍包括醫院、社區和老年服務機構等,有益于學生的多樣性發展,可以滿足將來就業需求和社會需求,可以一定程度上做到就業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比較專業的護理技能,能盡快上崗工作。
4.4 "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方式
任務驅動的護理教育是以護理流程為核心的,從評估、診斷、規劃、實施和評估5個階段來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自主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巧,從而提高臨床思維和護理工作的能力,并形成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方式,需要將教學內容與行業和專業的工作規范相結合,系統地整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的科學化。在專業知識、技能的組織、綜合實習等方面,結合工作能力的訓練,注重實習和專業素質的訓練。
4.5 "做好分類培養保障工作
隨著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分類培養和分層教學的實施,許多基本工作都要進行調整,比如對教學內容進行修改;要深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以求多元化;在實行分類教學時,要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要健全學分制度,教育管理需要信息化、全面化;完善教學管理,因為任何一個環節的不完善,都會對人才進行分類培養產生不利的作用。
5 "小結
要達到多元化的人才教育目的,就必須對人才的多元化教育方式進行變革。護理專業教育分類培養是一件具有系統性和階段性意義的工作。在實施護理專業教育分類培養過程中,要從宏觀角度全面地了解社會對護士的需要,明確護士的培養目的和要求。
6 "參考文獻
[1] 孫琬婷,趙亮.基于適應社會需求分析應用型特色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20,8(11):74-75.
[2] 聶慶,江鳳娟,呂富,等.基于社會需求導向的海洋技術專業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0,36(2):139-141.
[3] 劉云.以護理技能大賽導向促進高職護理教學改革[J].醫藥前沿,2018,8(21):366-367.
[2023-01-1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