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特色護理在風寒濕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3月- 2022年6月醫院收治的風寒濕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遵循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中醫特色護理,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34%,高于對照組的76.7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76.7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中醫特色護理應用于風寒濕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特色護理;中醫定向透藥
中圖分類號" R248"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14--02
腰痛是全球導致殘疾的三大主要病因之一,也是我國主要致殘的前20種病因[1-2],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導致腰痛的常見疾病[3]。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呈年輕化逐年上升,臨床多表現為腰部疼痛,或牽涉下肢痛,甚則雙下肢麻木、肌肉萎縮等,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在治療方面,西醫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而中醫采取保守治療,特色明顯。在中醫治療中,需要中醫護理的密切配合。中醫護理以中醫整體觀念為導向,辨證論治為核心,結合“三因制宜”和“治未病”等原則,從生活方式、情志調護、膳食調養、中醫護理技術、健康宣教等對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鞏固治療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討中醫特色護理在風寒濕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3月- 2022年6月醫院收治的風寒濕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遵循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納入標椎:腰部疼痛,伴或不伴下肢疼痛的患者,CT或者MRI顯示腰椎間盤突出,或伴神經根受壓的患者,無心臟疾病、以及重大疾病的患者,無暈針,不懼怕針刺的患者。排除標準:心、腎功能不全者,惡性腫瘤,認知溝通障礙,有精神疾病史患者。
觀察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齡22~66歲;病程10天~8個月;對照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齡26~68歲;病程14天~5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1.2" 中醫特色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實施中醫特色護理,本證型為風寒濕滯型,辨證施護[4]中醫特色護理主要為拔火罐、艾灸、蠟療、中醫定向透藥,具體內容如下。
(1)拔火罐:其功效為溫經通絡、散寒除濕、行氣活血。選罐并檢查罐口及罐體有無破損,一手以血管鉗夾95%酒精棉球,點燃,另一手持火罐,在治療部位(腰部)上方將燃燒的酒精棉球伸入罐內中下端,繞l~2周后迅速移開棉球,立即將罐口按扣在所選部位(穴位)上,吸牢后撒手,側身將燃燒的酒精棉球放入廣口瓶內,并密閉廣口瓶使棉球熄滅。留罐10min,隔日1次。
(2)艾灸:其功效為溫經散寒,調和臟腑,患者在安靜、舒適、光線充足、溫度適宜房內,叮囑患者俯臥,充分暴露腰部,取腎俞、腰陽關、大腸腧等穴位。以溫和灸艾灸,根據耐受程度調節艾條與皮膚距離,以皮膚局部發紅、出汗為宜。每日1次,灸完后避免著涼。
(3)蠟療:囑患者俯臥,暴露腰部,用加熱的蠟敷在腰部,利用蠟的熱度達到溫經散寒的作用,每日1次,每次20min。
(4)中醫定向透藥療法:通過治療儀使用中藥電離,產生陰陽離子,從而使中藥通過皮膚滲透到肌體內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選用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藥物,每日1次,每次30min。待癥狀有所緩解后,指導腰部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癥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80°,工作與生活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明顯改善,工作與生活基本無影響;無效:癥狀無改善。有效率= (顯效+有效)例數/觀察例數×100%。
(2) 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調查問卷從基礎護理質量、護理安全服務、技術操作水平等角度實施評估。結果分為很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很滿意+滿意)例數/觀察例數×100%。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 SPSS 27.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5.34%,高于對照組的76.7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76.7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祖國醫學“痹癥”“腰腿痛”等范疇。該疾病的發生多由于正氣虧虛以及風寒濕邪長期侵襲腰部,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疼痛[5]。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方式發生改變,長期久坐已成為重要的生活工作方式,這樣就導致人們鍛煉不足而出現腰椎椎間盤長期受力不均,椎間盤破裂而發生本病[6]。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不斷增高,護理作為醫療服務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常規護理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有一定局限性,往往是患者被動參與,不具有持久性。祖國醫學經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已形成較為成熟的中醫特色護理模式,《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7]明確提出完善及發展中醫特色護理,醫院根據自身實際開展中醫特色護理服務,諸如拔罐療法、蠟療、艾灸及新型中醫治療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等干預措施,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有效促進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預后和康復[8]。
綜上所述,中醫特色護理應用于風寒濕滯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滿意度。
4" 參考文獻
[1] Zhou MG, Wang HD, Zeng XY,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Lancet,2019,394(10204):1145-1158.
[2] GBD Disease and Injur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Collaborators.Global, regional,and national incidence,prevalence,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28 diseases and injuries for 195 countries,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 Lancet, 2017,390(10100):1211-1259.
[3] 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脊柱源性疼痛學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中國疼痛專家共識[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20,26(1):2-6.
[4] 梁 虹,李海婷.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分型辨析與辨證施護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20,35(16):2551-2554.
[5] 安文秀,焦光娟,唐薇敏.中醫辨證施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概況[J].湖南中醫雜志,2019,35(8):171-173.
[6] Hayakawa K, Mizutani J, Suzuki N,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e pregnant patient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he latter stage of the second trimester[J].Spine( Philapa 1976),2017,42(3):E186-E189.
[7]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J].中國護理管理,2022,22(6):801-804.
[8] 黃裕,林桂杏,姚文鳳.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醫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5):32-34.
[2023-02-1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