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14日,寧鄉高新區獲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成為繼江蘇昆山、常熟、宜興后全國第四個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縣級市。一個內陸縣級市、曾經的農業大縣,寧鄉這樣一個不沿邊、不靠海,既沒有地理優勢,更沒有產業基礎的城市,憑借什么在區域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呢?“敢闖敢干、不怕困難,創新實干、盯住不放,一路披荊斬棘換來了寧鄉今日的發展成就。”寧鄉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滔說。
前瞻布局,科學謀劃,在區域經濟競爭中成功突圍
20多年前,寧鄉屬典型的“農業大縣、工業弱縣、財政窮縣”,經濟較為落后。1998年寧鄉舉全縣之力成立寧鄉經開區,提出“興工強縣”戰略。2006年開發建設寧鄉高新區,2010年寧鄉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2022年寧鄉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寧鄉從“興工強縣”奔向“工業強市”。
無論是最初的“興工強縣”,還是后來的“工業強市”,寧鄉始終把工業作為穩增長、促發展的首要支撐,堅持工業興市富民的發展定位不動搖。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寧鄉堅持差異化發展,努力形成產業特色,在全國區域經濟競爭中實現突圍。寧鄉因地制宜提出了“三鏈兩群”的產業定位,即重點發展工程機械、儲能材料、智能家電智能硬件三條產業鏈和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生命科學兩個產業集群。
寧鄉高新區從建園之初就將裝備制造、儲能材料作為特色產業進行重點培育,聚集了三一、星邦智能、萬鑫精工、邦普循環、巴斯夫杉杉、弗迪電池等業界翹楚和龍頭,并全面建設湖南大學科技產業園和湖南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運營服務中心(一園一中心)。
有了科學清晰的產業定位,寧鄉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前瞻布局、科學謀劃、用心培育,經濟實現突飛猛進。僅用了5年時間,寧鄉市就擁有了5家百億元企業,形成了百億元企業集群。去年,先進儲能材料、智能家電、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三大產業的產值分別增長了52.7%、25%、9%。
在寧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陳列室,有一張寧鄉市“百億”企業培育計劃路徑圖,局長張毅稱之為“百億企業作戰指揮室”。通過掛圖作戰,寧鄉過去培育了多家百億企業,今年鵬博新材料、邦盛新能源都將突破百億。預計到2025年,中科星城石墨、法恩萊特、楚天科技、星邦智能、五創循環、巴斯夫杉杉、三一中起均有望實現百億元產值目標。
在這張寧鄉百億企業培育計劃圖上,未來清晰可見:用5年左右的時間,力爭新增10家年產值過百億元的龍頭工業企業與1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3家世界一流企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1個2000億級、1個1000億級、3個500億級產業鏈(群),培育1家世界500強企業。
鏈式思維,建鏈強鏈,產業鏈上結出累累碩果
如果產業集聚度不高,園區企業像一座座孤島,彼此之間缺乏關聯,產業不能形成特色,就會導致園區競爭力低。寧鄉的破解之道是把鏈式思維融入產業發展。
一方面,寧鄉把重點放在產業鏈鏈主企業的培育上。已有的5家百億元企業均來自三大產業鏈,其中,三一中起、中偉新能源和長沙格力分別是這3條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長沙格力先后吸引了十多家上下游企業落戶寧鄉,推動了30余家原工程機械行業配套廠家轉型,成為家電產業的配套企業。
閃耀冬奧舞臺的星邦智能是寧鄉為培育工程機械產業鏈,于2013年引進的一家裝備制造企業。如今,星邦智能從一粒小種子茁壯成長,成為了全球工程機械50強,擁有一個海外制造基地和五個海外子公司。目前,以星邦智能為龍頭,聚集了160多家工程機械企業,形成從整機到配套的主干基礎鏈條。
另一方面,寧鄉努力打造產業鏈,以產業鏈競爭優勢彌補先天的劣勢。2003年前后,寧鄉決定發展儲能材料。調研后發現,與福建寧德相比,寧鄉沒有像寧德時代那樣的龍頭企業;與有“亞洲鋰都”之稱的江西宜春相比,寧鄉又沒有資源優勢;與內蒙古、貴州等地相比,寧鄉更存在電價的劣勢。那寧鄉靠什么突圍,靠產業鏈!寧鄉通過補鏈、延鏈、強鏈,引進了邦盛、鵬博、五創循環、法恩萊特、弗迪電池等儲能制造相關企業,聚集起儲能材料產業鏈企業40余家,形成了一條從上游材料到電池組裝,再到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閉環。2022年,寧鄉儲能材料產業規模工業產值達625億元,在全國縣(區)中排名第2位,初步形成了“福建寧德、湖南寧鄉”的“雙寧”格局,一條千億產業鏈正在寧鄉崛起。
得益于在“鏈”上下功夫,發揮“鏈主”企業頭雁效應,通過強化資本、政策、平臺、載體等要素賦能,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培厚企業成長沃土,寧鄉走出了一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好路子。
“策劃式”招商,“股東式”服務,政務服務永遠在線
產業培育,經濟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寧鄉推出了“‘策劃式’招商+‘股東式’服務”這道組合拳。
“策劃式”招商,就是基于對產業形勢的系統性、專業性、前瞻性研判,主動策劃、深入對接潛力企業,幫助整合補齊要素短板,不斷優選、精選適合本地發展的優勢產業,重點引進符合產業發展方向、投資強度大、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大項目、好項目。比如,引進鵬博新材這家儲能企業就是一個范例。過去,從項目報建到開工建設,通常需要耗時半年以上,但鵬博新材從洽談到簽約落地僅用了1個月,生產基地隨后很快落戶寧鄉。企業投產后,寧鄉市政府還幫助企業分析市場,制定企業發展遠期目標。在政府幫助下,鵬博新材一年內新增12條生產線,年產能從1萬噸增至7萬噸。
“股東式”服務是寧鄉服務企業過程中的一場深刻的思想變革。寧鄉認識到,地方政府在土地、水電氣路等要素提供與公共配套上給予企業投入與支持,如同入了股;企業在稅收、就業、研發等各方面為地方經濟發展作貢獻,如同給地方分了紅。在統一全市上下思想的基礎上,寧鄉號召全市干部群眾樹立服務意識,精心呵護企業成長,為企業提供周到服務。在政府幫助下,星邦智能在全國工程機械行業普遍下行的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連續兩年增速超過50%。有感于政府貼心細心的服務,超精密加工頭部企業彼聯科技決定把擬上市總部從東莞移至寧鄉。
“隨叫隨到,不叫不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寧鄉向企業承諾“圍墻內的事情由企業負責,圍墻外的事情由政府負責”,堅持打造辦事高效的政務環境,以“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賦能營商環境,通過“極簡審批”改革,工業項目審批時限提速50%以上。堅持打造公權陽光的法治環境,設立了寧鄉市總商會商事調解中心,成立了十個商圈調解室,至今已調處各類糾紛1300多起。
1月18日,湖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對2022年度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予以表揚激勵的通報》,其中,寧鄉優化營商環境評價成績從全省86個樣本縣(市區)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
“建設省會副中心、挺進全國前十強”,向著新目標,寧鄉奮楫再出發。
抓發展書記(市長)談:
“建設省會副中心、挺進全國前十強”發展目標的提出,得益于寧鄉近年來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沉淀與提升,彰顯出寧鄉高質量發展成色,極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的士氣。回首過往,寧鄉人民敢闖敢干、不怕困難,創新實干、盯住不放,一路披荊斬棘與高歌猛進換來了寧鄉今日的信心和底氣。
信心和底氣,源自產業韌勁帶來的發展態勢。寧鄉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狠抓“雙十雙百雙千”工程,“三鏈兩群”枝繁葉茂,儲能材料產業建成全國前列的閉環產業鏈條,產值近700億元,規模全省第1,全國縣區市第2。
信心和底氣,源自創新驅動積蓄的澎湃動能。寧鄉堅持“四個面向”,著力實施“十大”科技項目,推動“五鏈”融合,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入選全國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信心和底氣,源自眾志成城凝聚的強大合力。寧鄉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金字招牌,書寫了燦爛的時代篇章。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長沙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寧鄉建設省會城市副中心,在全國百強縣排名中爭先進位”,這些都是我們奮進新征程最大的優勢和底氣。
——中共寧鄉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