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1.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職教重點資助(B-a/2020/03/18)2. 宿遷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 2021 年度課題(SQ2021GHLX158)。
作者簡介:仲啟豐(197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
Study on Health Intervention of Adolescent Health Risk
ZHONG Qifeng
(Suqian Higher Normal School,Suqian 223800, Jiangsu, China)
摘 要:解讀在“健康中國”“體育強國”背景下國家推出的青少年健康干預相關政策,分析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研究的現實意義,探討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操作機制,提出以下建議:從健康素養、健康管理、體育鍛煉、健康效應等角度對青少年群體健康風險進行全方位的健康干預;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在相關理論基礎支持下,遵循相應原則,以健康素養為理念指導,健康管理為支持手段,體育鍛煉為維護措施,健康效應為預警導向,選取適宜的方法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健康風險。
關鍵詞:健康干預;健康風險;健康素養;健康管理;體育鍛煉;健康效應
健康風險指在某種特定環境下,在特定時間段內因某種因素或行為作用于人的身體,導致出現疾病、傷殘、死亡以及造成健康損失的可能性[1]。青少年健康風險主要因自身健康危險行為導致身體、心理造成健康損失的可能性,具有人身傷害性、原因復雜性、頻率高發性、社會蔓延性等特征。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分析特定時間個體健康狀態,可以預警未來發生某種特定疾病或因為某種特定疾病導致死亡的可能性[2],也是能引起個人警示及實施針對性健康干預的切入點。健康干預以健康素養指導,識別和控制健康風險,產生支持式健康管理,調動干預對象自覺主動參與健康維護,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應[3]。
1國家推進青少年健康干預政策解讀
健康干預主要通過更新健康素養,提高健康管理,合理體育鍛煉,從而改善生理、心理狀態,達到人與社會環境和諧統一的過程,也是能促進個體、群體自發形成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由消極的狀態轉化到積極狀態的必要措施。因此,健康干預不是單一的生物性、技術性問題,而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體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征,與國家政治經濟制度、社會文化氛圍、個人價值理念等息息相關[6]。可見,健康干預的操作實施需要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個人訴求等各方面共同資源整合,同時也需要從多方法、多學科、多技術等方面共同切入。然而,如何從健康干預的相關政策、知識理念、方式方法等維度來促進,對這諸多方面實施途徑又存在哪些現實困難,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就必須從健康干預的現狀及存在問題予以詳解,這也是從根本上提升健康干預效果的首要前提。為此,國家從治國理政層面相繼提出“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等中長期健康治理規劃,這些文件依據當前青少年健康風險,在健康干預措施制定的基礎上提出政策法規,針對性促進健康提升規劃目標任務及干預計劃,發揮其在健康促進及健康風險預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健康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見表1)。
2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現實意義
當前,快節奏、強競爭的學習工作環境使青少年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缺乏運動、不良生活方式、食品安全等問題部分導致了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超重肥胖、近視、健康相關危險行為以及其他的一些健康問題均呈高頻化、蔓延化趨勢。這些因素和行為對當前青少年健康發展,以及未來成年時期的健康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據統計近年青少年肥胖率已達23%以上[4],而肥胖直接增加患慢性病風險,慢性病直接導致心臟病、惡性腫瘤等病例增加[4]。據2020年《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97%的人對健康狀況表示出擔憂,其中對青少年健康困擾最大分別是:情緒問題(抑郁、焦慮等)、皮膚狀態不好、身材不好(肥胖、消瘦體型等)、眼睛問題、腸胃不好等[5];85% 的人認為自己可能患有或曾經可能患有一種或多種心理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三項為抑郁癥、焦慮癥和強迫癥等[4]。這大部分健康風險均可以歸因于開展針對性健康干預不夠。《報告》顯示在健康素養獲取方面:主要被動來自于微信、微博、健康類APP/網站和電視節目等,其中微信成為最重要的信息平臺[5];在健康管理理念方面,女性最關注營養飲食,男性更注重運動健身;在體育鍛煉方面,46%的人有過減肥經歷,每周有3次以上參與體育運動的僅占30%,高達47%的人鍛煉頻率一周少于1次[4],并且調查呈現青少年體育鍛煉人口百分比低于中老年人群。此外,根據統計數據:2020年中國健康醫療支出占總支出32%,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健康醫療支出占總支出高達77%,每年因疾病、傷殘造成的損失約8000余億元,衛生資源消耗約6000多億元,總計達到驚人的14000多億元[4],仍然存在“重醫輕防”思想。為了應對慢性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健康風險,社會越來越注重通過健康干預策略來保持和改善健康狀況,健康干預可以影響個體對健康風險的早期發現與治療,提高預防和降低健康風險惡化的幾率。
3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效果分析
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分析健康危險行為與疾病、傷殘、健康損失等有關因素,對可控因素低健康素養、健康管理技能不足、缺乏體力活動、肥胖及預警包括高熱量飲食、吸煙、飲酒等有害健康效應評價等實施健康干預機制。青少年健康干預可從改善群體較低健康素養入手,使個體掌握健康相關知識、技能,使其具有理性思考分析的能力;然后運用合理的健康管理方式,促進個體認知技能和溝通能力的提高;再通過必要的體育鍛煉,來維護改善機體的健康狀況;最后健康效應預警做出健康行為決策。健康素養是能綜合反映個體及群體維護健康指標,可以用來預測健康狀況,是一個比社會經濟、年齡、民族等因素更強的預測因子[7]。它可以幫助青少年獲得、理解和處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務,并做出正確的健康相關決策的能力[8]。健康管理是以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與發展,對其健康相關的風險因素進行信息采集、測試評估,通過個性化監管方案等手段持續性加以改善的過程和方法[9]。它可以調動青少年的積極性,是有效利用有限資源達到最大健康效益的核心因子。體育鍛煉指根據身體需要進行自我選擇,運用各種體育鍛煉手段為引導,通過適當的運動頻率、強度、時間和類型等有計劃循序漸進的進行運動干預[10],是一個能有效影響個體及群體維護身心健康,促進青少年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時間命需求功能的評價因子。健康效應指某種病原因子作用于人體后使健康狀況發生改變而異常的一種效應[11],通過作用機制的研究,有利于建立有害健康效應評價的生物標志,是一種應用流行病學和統計學方法,定量評價環境及其他有損健康因素對特定人群的影響效應,能及早采取全面預防措施,是提高健康水平的預警因子。健康素養是提升健康的基礎能力。健康管理是通過行為健康實現維護健康的作用。體育鍛煉是維護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健康效應是預警健康風險、增強健康意識的有效策略。發揮健康干預的積極作用,是把健康關口前移,變被動的疾病治療為主動的健康干預,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健康服務與疾病管理模式,是“健康中國”的目標與任務。
4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理論支持
健康干預要求個人具備較高的健康素養,有能力分析不利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選擇正確健康管理方式和行為,并能進行合理體育鍛煉和應用預警性健康效應決策技巧,改進個體健康狀況和減少健康風險[3]。即可以通過健康信念模式激勵增強健康素養,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刺激采取合理健康管理行為的能力感,格林模式針對性細化制定體育鍛煉行為干預措施,不斷提高健康效應刺激機制,合理控制行為。
4.1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BM)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Hochbaum等提出,該理論是第一個解釋和預測健康行為的理論,認為人對健康的態度和信念是行為轉變的重要因素[12],當個體感知健康受到威脅或意識到后果嚴重性時就會主動采取健康干預。干預線索可以源自他人或媒體,動力是干預所帶來的感知益處,阻力則是干預所遇到的困難及付出的代價。這種理論觀點可以應用于探索各種短期或長期提升健康素養問題,通過預警低健康素養產生健康風險或患病可能性,提出明確可接受的健康信息或服務,識別阻礙因素,做出正確健康決策并予以支持和激勵,從而促進健康素養的提升。
4.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由約翰·華生等心理學家提出并完善,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可以通過學習達到更改、增加或消除效果。學習是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聯結[13],當個體受到環境刺激就會決定采取健康行為模式。行為是對環境刺激做出的反應,可以通過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預警并控制行為。這種理論觀點可以應用于探索個體健康管理的實踐問題,通過采集評估健康風險及疾病相關信息,創設持續性的環境刺激,引起行為重復,直至形成一定的穩定功能,并將行為轉變進行細化,盡可能在最大程度上矯正和強化塑造合適的健康管理行為,從而消除不合適行為。
4.3格林模式
格林模式(Precede-Proceed)由美國健康教育學家勞倫斯·格林主創,該理論認為教育生態診斷是健康干預的重點,從最終的結果用演繹方法思考追溯問題最初的起因[14],當個體制定運動干預方案時,應先采取系統評估找出個體健康問題及影響健康的多重因素,最終實施多層面針對性的運動干預措施并加以評價。這種理論觀點可以應用于運動處方的制定,通過診斷-實行-評估三階段九步驟形成一個完整持續的循環系統[13],分析促進或阻礙體育鍛煉的因素及所獲得的正向或負向反饋,設計步驟規范、合適細致的運動指導計劃,從而循序漸進產生體育鍛煉行為。
4.4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由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等人提出,也稱行為矯正理論或修正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取決于行為后果[15],當個體為了達到健康目的就會因為強化作用而采取一定的健康行為作用于環境,所產生的結果有利時,這種健康行為就會在以后重復出現,反之則會減弱或消失。這種理論觀點可以應用于修正健康風險或矯正某種危險行為,通過健康風險及疾病對個體進行針對性的刺激,增加健康干預頻率規范其行為,內化其身,不斷塑造個體健康行為。
4.5合理行動理論
合理行動理論由Ajzen和Fishbein提出,該理論認為認知因素在健康行為產生、改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16]。當個體決定采取某一特定健康行為意向就會以目標為導向,通過理性思考,推理衡量各種健康風險及疾病對健康產生的危害,并考慮各種干預方案,然后才決定行動或不行動。這種理論觀點可以應用于健康效應心理學研究領域,通過建立有害病原因子的生物標志,改變個體對健康行為所持的態度及主觀標準反作用于行為意向,通過有意識的行為控制,完成合理健康行為。
5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遵循原則
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需要把個體體征數據作為控制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參數,結合個人健康機能及篩選調查信息等數據進行推理,然后量身定制生成相應體育鍛煉決策支持,在執行維護健康過程中,強化健康效應及時反饋,對干預過程前、中、后多階段的綜合分析,并對操作機制進行適時動態修正,實施到后續的干預實踐中。因此,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操作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5.1科學性和有效性
健康干預的主流是以科學有效的健康風險評估為基礎,主要用于識別健康高危人群,進行準確可行的健康風險因素控制,以達到較好的衛生經濟學效果。科學性主要應考慮健康干預的診斷參數、行為方案、執行效果、評價反饋及資源應用情況等。有效性主要應考慮多群體多層面比較適合健康風險或某種危害健康行為的轉變程度。即在科學的診斷參數基礎上,通過健康風險及疾病預警充分調動個體的主動參與性,策劃有效適宜的健康干預措施和手段,對干預個體的健康狀況產生積極影響,進而促進維護健康狀態。
5.2精準性和可行性
健康干預的效果是以精準可行的健康風險數據屬性特征為標準,主要用于反映個體健康信息的原始狀況,設計精準可行的健康干預,以達到較好的效果。精準性主要應考慮健康風險評估樣本、指標及健康干預精準跟蹤指導情況;可行性主要應考慮現有健康資源應用和條件確保健康干預的執行。即在精準的健康風險評估基礎上,通過大樣本、多指標、多專業協作及長時間跟蹤協作研究,選取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和手段,對應用和推廣健康干預措施產生激勵掌控,進而改善個體健康狀況。
5.3專業性與普適性
健康干預是以專業普適的技術性手段控制健康風險,主要運用專業的健康知識技能進行自主及創造性健康干預,以達到對同類健康風險或疾病共性規律的整體改善。專業性主要應考慮健康干預的檢測項目類型、評估方法、診斷標準、行為介入等諸多要素評價適用情況;普適性主要應考慮比較普遍的適用于可行性群體的干預策略和措施。即在專業特定的健康知識技能指導下,立足于健康現狀,充分考慮干預群體體質個性差異與共性特征影響,選取專業、普適性干預策略,進而促進健康提升。
5.4安全性和實用性
健康干預是以安全實用為根本的操作模式,主要運用安全實用的干預項目類型、強度負荷、時間頻率及其他組成要素,讓個體在正常健康狀態下承受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保持必要的整體健康穩定性能力,較好地掌握健康主動權。安全性主要考慮干預強度負荷和承受力,實用性主要考慮干預所產生的積極效果。即在考慮安全實用的干預理論基礎上,兼顧精準適宜的干預負荷,進而產生積極健康效益。
5.5整體性與單一性
健康干預是一個整體動態調整和單一反饋的過程,主要通過健康素養整體識別健康風險管理首要問題,循序漸進生成個性化健康管理指導方案,引導個體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并提供執行情況和優化健康效應反饋方案,以達到提升健康干預的針對性效果。整體性主要考慮各單一個性化指導方案之間密切配合,相互依存成為一個完整統一的改善健康系統;單一性主要考慮不同干預類型對一個或多個相同或者相應的特定個體健康狀況的技術特征。即在考慮整體的健康干預指導方案的基礎上,確定個體體征狀況、目標、意愿、既往干預史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進行足夠的單一個性化定制,提升健康干預效果。
6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操作機制
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主要包括健康素養提升、健康管理體征數據支持、體育鍛煉機能測試、健康效應預警反饋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要素。健康干預控制健康風險操作機制的核心是通過健康素養指導青少年產生健康管理意愿,對自身多源健康數據進行科學分析評估,依據健康特征狀況合理運用體育鍛煉維護健康機能,并對健康效應預警亟待改善的健康風險生成有效干預參數的過程。
6.1健康素養指導健康干預方案的執行
健康素養指導青少年對自身基本健康信息及健康狀況的獲得、理解和處理,分析誘發健康問題發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做出正確的健康相關決策,有效控制健康風險的發生。高健康素養意味著具有理性的思考分析,并通過溝通提問等社會技能和解決問題等高級認知技能來改善社會整體的健康水平[3]。"健康素養指導健康干預方案執行受排斥性活動的干擾,當健康干預在與排斥性的沖突中受到抑制時,健康干預行為就被淡化,反之亦然,健康風險可以強化動機,執著于健康干預行為。當前,由于對健康素養的認知不充分,忽視其在健康領域關鍵性作用,而只是單純評價它的知識、理念作用,理解太片面;健康素養改善社會整體健康狀況是其他手段很難達到的,科學合理的方案可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健康風險、疾病危險因素,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機體活力,提升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最終帶來長久的健康效益。而健康風險對健康素養的認識體驗有導向作用,在實踐體驗中不斷深化認識理念。
6.2健康管理需要青少年健康體征數據測評的支持
健康管理需要對青少年健康體征數據進行采集、計算和診斷,分析獲取個體的健康問題、疾病隱患等主要健康風險,生成健康評估報告,讓個體能夠全面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和改善的健康管理目標,進而為制定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據,控制疾病易患因素。健康體征數據包括基本身體形態數據(如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生理機能檢測數據(如心率、血壓/血脂/血糖、體脂含量等)、運動機能測試數據(如心肺功能、最大攝氧量、力量/柔韌/靈敏等)、篩選調査數據(如既往病史、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運動愛好等)等綜合數據測評[17],是支持健康管理的基礎。精準可靠的數據測評為生成安全有效的健康管理提供指導服務,提升健康的防控效率并降低醫療成本,為存在健康風險群體提供低成本、個性化和融入日常生活的健康促進服務。當前,由于信息數據采集不準確,國內外還沒有規范統一的健康風險體征評估數據相關標準,導致無法繼續進行健康信息與健康結果的關聯性分析,通常只是針對某類群體設計制定的粗粒度、靜態或偽動態的處方,而未考慮青少年個體的特殊狀況和實時變化,導致健康管理效率很難達標,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隨著智能化健康檢測設備的普及,提供了實時特征數據、健康風險、干預參數等功能,為青少年健康風險預警和疾病預防提供了科學、合理和隨時跟蹤服務。
6.3體育鍛煉需要青少年健康機能測試的維護
體育鍛煉需要對青少年健康機能的監測、評估和推理,并分析執行過程的生理生化指標、運動禁忌、情緒狀態等數據,鎖定亟待改善的健康風險。依據健康狀況、運動機能和情緒狀態等動態變化,推理產生個性化、便于執行和追蹤的體育鍛煉指導計劃,適應不同個體的健康需求。健康機能測試主要包括生理生化指標、運動機能狀況、運動禁忌、情緒狀態、精神壓力等綜合評價,是體育鍛煉的前提條件。科學實時地挖掘循證健康機能測試數據、醫學影像、各項理化指標的細微變化,可以由此知彼、由表及里地了解身體健康狀態,格式化地轉換成健康風險特征,并做出評估以達到“治未病”的作用。當前,常見健康風險、疾病隱患的共同的危險因素有:年齡、家族史、性別、血脂異常、體育鍛煉不足、肥胖、主被動吸煙、酗酒、蔬菜水果等營養攝入不足、精神壓力、睡眠不足、情緒及負性事件等[18],而這其中大部分危險因素是可控并可以人為糾正的,通過對青少年健康機能全程、動態、實時地進行掌控把握,確定其危險因素性質、程度和發展趨勢,針對性地制定合適的體育鍛煉方案,改善其健康狀態,控制健康問題、疾病隱患因素導致相關健康風險;因人而異的健康機能狀況隨時存在較大差異,提高體育鍛煉方案的針對性并降低危險程度,為青少年提供細粒度、專業化和長期動態的健康促進服務。
6.4健康效應預警健康干預的執行反饋
健康效應預警健康干預的流程應融入健康觀察、反饋及維護,分析確定病原因子作用部位和效應性質,識別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健康效應,排除混雜因子引起的同樣現象干擾,合理制定執行健康促進計劃,構建成本低廉、易于執行的科學健康干預體系,為高風險青少年群體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健康效應干預健康風險主要環節應涵蓋個體健康體征檢測、健康機能評估、生成干預方案、引導自動執行、效果反饋等重要功能的閉環式健康服務系統[19],是動態調整和進階反饋的過程。完備循環的健康效應閉環服務系統,可以有效提高健康干預的效果,而且節約運行成本和健康資源消耗。當前,許多環節通常是不完備或被相互割裂,無法形成完整的閉環,嚴重制約了健康效應執行反饋效果。由于青少年對自身健康體征不了解或健康機能評估不足,盲目從事不科學、無規律的干預方式,過程中往往出現運動損傷甚至引起嚴重的后果,而這種原因既包括健康素養低、健康管理不合理、體育鍛煉不適應,也包括應對健康效應預警重視不足等多方面。通過智能化健康測試設備和器材,提供高效集成與數據交互,將健康改善情況與干預過程數據進行關聯分析,提取其量效關系保存至系統歷史處方庫,作為后續進行干預周期推理的參考數據。
6.5健康風險生成健康干預參數
健康風險生成健康干預參數需鑒別、篩查和監管,分析導致人體病變的過程中其生理特點和病理變化的共同規律及其特殊規律,明晰身體征數據及健康機能狀況,根據不同的干預目標制定不同的健康管理措施,并符合體育鍛煉機能的進階方案,兼顧有效性、安全性。健康風險生成健康干預參數應依據青少年健康體征檢測數據、醫療健康問卷、健康機能測試檔案以及個體健康問題的嚴重程度,按照已患疾病、己有健康風險、健康機能下降等優先等級,結合健康干預的有效性進行排序,借此得出個體最需要首先解決的健康風險[20];"健康干預一般以健康風險為基準,干預措施與健康效應存在著劑量效應關系,不同的健康效應需要不同類型的干預措施,干預措施不當容易引起傷病、損傷或無法產生預期效果,應該盡量避免單一化以促進人體各項健康機能的發展與保持。
7結語
青少年健康風險的健康干預是綜合當前個體的健康體征狀況、體育鍛煉機能、健康環境支撐等因素,依據健康效應與健康風險之間的關聯關系,生成個體健康干預方案中的主要參數。健康素養改變僅依靠藥物控制健康風險的認知模式與思維定式,健康管理引發對“體醫融合”非醫療健康干預深層次的思考,體育鍛煉為人體功能修復與養護措施的內源性健康促進方式,將健康風險預警健康干預關口前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增進健康的主動權,達到標本兼治。同時,將健康干預作為提升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手段,通過國家出臺健康促進相關方案規劃、制定公共健康政策、規范個人健康素養評估和健康管理相關體征數據標準、推廣運動機能測試標準、實施健康效應監控體系等操作機制,形成國家政策調控、社會專業引導和個人積極參與的健康促進模式。
參考文獻
[1]邊森森,孟凡莉,周小梅,等.患者非依從性的健康風險研究綜述[J].醫學與哲學(B),2015,36,531(08):72-75.
[2] 李燦東,趙文,魏佳,等.基于治未病的疾病風險預警[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11):5256-5258.
[3] 莊潤森. 城市公眾健康素養快速評估與短信干預系統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4.
[4] 2019年《中國人健康大數據概況》[EB/OL].2020-6-3.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1/0105/c14739-31989769.html
[5] 2020年《國民健康洞察報告》[EB/OL].2021-01-14.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00843.html
[6柳鳴毅,劉亮,沈克印.體育公共治理現代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6:1-4.
[7]李燦東,趙文,魏佳,等.基于治未病的疾病風險預警[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11):5256-5258.
[8]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J].中國健康教育,2008(1):86-89.
[9] 白劍峰.中國健康傳播與公眾健康行為優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2.
[10] 季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38(2):3-20.
[11] 孫桂香、姜麗英主編.流行病學(第4版)[M].南京: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6.
[12] 姚樹橋,楊彥春主編.醫學心理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13] 張詩雅.課堂有效學習的指導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14] 張怡然.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對肺動脈高壓患者藥物依從性的干預效果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18.
[15] 王崇梁.健康行為改變過程中信息的框架效應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16] 楊劍,郭正茂,季瀏.鍛煉行為理論模型發展述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35(1):73-81.
[17] 萬義.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的社會治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18] 石福艷.常見慢性病危險因素測量及風險等級評估方法研究[D].第四軍醫大學,2015.
[19] 趙赫. 面向慢性病運動干預的智能化健康促進服務系統[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
[20]祝莉,王正珍,朱為模.健康中國視域中的運動處方庫構建[J].體育科學,2020,40(1):4-15.
[21]鄭繼超,高鋒,董翠香.回顧與展望:揚州會議40年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述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0,19(7):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