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傳播符號學視域下中華體育精神的傳播與流變”(項目編號:21YJC890033);2021年廣西高校中青年科研能力提升項目《廣西面向東盟國家的體育文化傳播現狀、問題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1KY0750);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校級課題“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項目編號:2021QN075)。
作者簡介:劉佩佩(1997—),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
通訊作者:王康鋒(1987—),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文化傳播。]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Chinese Sports-- Taking Chinese Women's Football Team as An Example
LIU Peipei,etal.
(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532200, Guangxi, China)
摘要:2022年女足亞洲杯決賽中中國女足以3:2逆轉韓國女足,時隔16年重奪亞洲杯冠軍。女足精神體現了中華體育精神和中國精神面貌。文章充分挖掘中國女足在比賽中所展現的中華體育精神,剖析中國女足精神的價值,探索弘揚女足精神的路徑,為鑄就體育強國、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尋找方向。
關鍵詞:中華體育精神;中國女足;女足精神
2022年女足亞洲杯決賽于中國隊一路晉級,從1/4決賽逆轉越南女足,到半決賽淘汰衛冕冠軍日本,再到決賽反敗為勝,最后時刻絕殺韓國,時隔16年再度登頂。她們在賽場上所展現的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堅韌不拔、愛國奉獻、不畏犧牲的品質,充分展現了優秀的中華體育精神和積極向上的中國精神面貌,值得研究和學習。
1 中國女足發展歷程
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正式成立于1983年,由中國足球協會直接管理。1986年,中國女子足球首次遠征歐洲,在意大利舉辦的兩次國際邀請賽上分獲冠軍、季軍。同年首次奪得亞洲杯冠軍。1986、1989、1991、1993、1995、1997、1999年獲亞洲杯七連冠;1990、1994和1998年獲亞運會三連冠;1996年獲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1999年獲第3屆世界杯亞軍 。2000年至2005年是中國女足下滑、徘徊發展階段,2006年重獲亞洲杯冠軍。2018年獲亞洲杯季軍、亞運會亞軍。2019年在世界杯小組賽以小組第三身份晉級16強。2021年歷經加時賽2:2戰平韓國隊,最終以總比分4:3擊敗對手進軍東京奧運會。2022年2月6日,中國女足在2球落后的情況下連扳3球以3-2戰勝韓國隊,第九次問鼎亞洲杯。
2 中國女足體現的中華體育精神
2.1 吃苦耐勞
女足參加東京奧運會之路,可謂漫長又艱辛。集訓130多天,集訓時水慶霞教練請回來老隊員,并把自己了解的年輕隊員整合到國家隊,用自己的足球理念解放球員思想,重振隊員信心。一場比賽男足大概12000至13000步,女足姑娘一堂課15000步的跑動。每次訓練完汗水淋漓。長時間的跑動對膝蓋有磨損,每次訓練后部分隊員膝蓋會刺痛,但她們沒抱怨累,互相鼓勵前行。因為她們知道只要停下訓練,自己會跟不上下面的訓練,就會影響到團隊的訓練水平。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原本主場作戰的女足姑娘們,被迫前往澳大利亞參賽。回溯在澳大利亞的37天,女足國腳馬君用了“刻骨銘心”四個字來形容:“我覺得在澳大利亞這段時間算得上人生中挺刻骨銘心的時光”,全隊被困在酒店的兩個樓層,9天不能進行室外訓練。盡管如此,女足姑娘并沒有松懈,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房間外的過道訓練,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勞的精神。她們不是在狹窄的過道中練習體能,就是不間斷地跑樓梯。
正是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讓她們在一次次的“生死”時刻保持充沛的體力去沖擊對手。特別是2022年亞洲杯在跟日本隊的對抗中,中國女足在加時賽丟球后不惜體力的努力奔跑和反搶,幫助隊伍在最后階段扳平了比分。沒有平時嚴格的訓練和女足姑娘吃苦耐勞品質,哪有最后時刻的絕殺?最終中國女足奪得亞洲杯,中國女足時隔16年奪得亞洲杯,正是扎實訓練的厚重沉淀,也是中華體育精神的淋漓展現。
2.2 頑強拼搏
日本女足在最近兩屆亞洲杯連續擊敗澳大利亞隊奪冠,上屆半決賽中中國女足1:3被日本隊淘汰。本次在半決賽中國隊又與日本隊進行比賽,這對于中國女足是個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比賽開始不久,主力王霜就不慎崴腳,因傷下場,這對于誓要拿下日本隊的中國隊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日本女足利用其小快靈和技術細膩的特點全場開展高位強逼,瘋狂壓制中國女足。第25分鐘,植木理子先進一球。比分落后的中國隊,婁佳慧上半場拼搶球腰部受傷依舊堅持參加比賽,第62分鐘她再度受傷,被擔架抬出場。中國女足秉著不放棄、不認輸的精神,堅持戰斗到最后一刻,不畏強敵,奮力拼搏,第46分鐘時肖裕儀和吳澄的默契配合為中國隊打進一球,頑強地將比分改寫成1:1。下半場日本隊又進一球,以2:1領先。第119分鐘,中國隊王珊珊破門成功,在比賽結束前再次扳平比分。最后階段拼到腳抽筋,氣喘吁吁,中國女足仍咬牙堅持。在點球大戰中,中國隊門將朱鈺兩度用身體撲救成功,幫助本隊以4:3勝出,最終以總比分6:5戰勝日本隊再次闖入亞洲杯決賽,中國女足充分體現出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2.3團結協作
2022年亞洲杯決賽,中國女足壓力很大。中國隊距離上次奪得亞洲杯已16年,經歷了低谷坎坷,浮浮沉沉,曲曲折折。且不久前男足慘敗越南隊,全國球迷們都將目光投放到了中國女足身上。本屆的韓國隊實力強勁,在八進四比賽中以1:0淘汰了奪標熱門澳大利亞隊。所以中國女足承受著來自內部和外界的巨大壓力。
決賽中,中國隊上半場0:2落后。然而,在瀕臨絕境的情況下,中國女足姑娘們沒有服輸,沒有氣餒,仍是咬緊牙關拼搏到底,展現了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精神。在第67分鐘,韓國女足“送點”,唐佳麗操刀命中,中國女足打破進球荒,將比分追成1:2。中國隊士氣大振,乘勝追擊,僅僅過了5分鐘,唐佳麗右路突破傳中,剛剛替補登場的張琳艷包抄到位,頭槌沖頂扳平了比分。就在大家覺得要進入點球大戰時,在第93分鐘時,肖裕儀突然打進絕殺球,中國女足3:2逆轉制勝,時隔16年重奪亞洲杯冠軍。
盡管開場不利,但中國女足姑娘們互相鼓勵,面對困難她們緊密聯結在一起,積極配合,各盡所長,每個人都在為集體拼搏,迎難而上,人心齊、泰山移,團隊的力量不在于人多,而在于心齊。中國女足充分體現了團結協作的中華體育精神。
2.4堅韌不拔
在2022年亞洲杯決賽中,中國女足的體能狀況明顯令人擔憂,因為半決賽對陣日本隊時,中國隊搶拼到點球階段,消耗了太多的體能。而韓國隊在半決賽“輕松”擊敗了菲律賓隊,獲得了更多的休息時間,體能和戰術儲備更加充足。理論上足球比賽間隔72小時是最短的恢復期,中國女足剛好是72小時,而韓國女足多休息了一天。比賽中盡管上半場落后兩球,形勢極其嚴峻,中國女足壓力巨大,但女足姑娘沒有絲毫退縮,她們意志堅定、頑強拼搏,在短短五分鐘內將分扳平,并且挺到最后將比分反超,最終以3:2絕殺韓國。
亞洲杯比賽結束后,記者的采訪女足姑娘時王霜說:“即使上半場落后,大家也從沒想過放棄,肯定能扳回來!我們130多天集訓,每天都是1萬多米的跑動距離,就是沖,也能把韓國隊沖垮!”這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勇氣和信念,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和意志。
2.5愛國奉獻
在2022年亞洲杯決賽上,女足姑娘王霜因崴腳缺席了和日本的半決賽,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她,每走一步都困難,但是她仍請愿上場誓要在決賽復出對陣韓國。作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她很清楚如果在場上再次加重傷情會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什么影響。但在決賽中,即便每一次觸球都會疼,她依然傾盡全力、咬牙堅持奔馳在賽場上。她非常清楚打贏這場比賽的意義,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自我利益的權衡中,她堅定地選擇了國家和集體,毅然犧牲小我,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奉獻精神。正是她的這種精神,在這場比賽中給團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鼓舞作用,女足姑娘們奮力拼搶、精氣神足,為比賽獲勝奠定了基礎。
2.6不畏犧牲
在2022年亞洲杯決賽的第91分鐘,韓國女足在反擊中獲得了射門的機會,門將朱鈺奮勇將球撲出。然后球依然在韓國腳下,韓國女足準備第二次近距離補射,就在對方起腳射門千鈞一發之際,為了避免手球,王曉雪用自己的頭和胸部直接封堵了對方的射門,避免了中國女足被絕殺。
通過慢鏡頭可以看到,對方球員是一腳很大力的抽射且與王曉雪相距不到3米,力度之大,可想而知。遇到危險即躲閃是人的本能,這一刻王曉雪不但沒有任何躲閃,還在封堵的那一剎那將雙手放到背后以避免手球犯規。她雙腳穩穩地抓實地面,眼神堅定,不懼危險,用身體直接堵住對方有力的進攻,在封堵球后又迅速將球踢出邊界解圍。如果不是王曉雪舍身堵球,被絕殺的球隊可能就是中國女足了。
面對近距離的射門,作為職業球員的王曉雪當然知道球的危險,可是那一刻她毫不猶豫地堵住球。在接受采訪時她坦然稱:“你打我哪都行,別打門里就行。”面對危險,王曉雪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充分體現了不怕犧牲的中華體育精神。
3中國女足精神的價值
3.1 中國女足精神助力競技體育發展
競技比賽結果難以預測,女足的發展歷程任重而道遠。中國女足從1/4決賽逆轉越南隊,到半決賽淘汰衛冕冠軍日本,再到決賽最后時刻絕殺韓國,反敗為勝,時隔16年再度登頂亞洲杯冠軍。多次絕處逢生反擊獲勝,她們在賽場上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堅韌不拔、愛國奉獻、不畏犧牲的精神,鼓舞著各項目的運動員和冬奧會健兒為國爭光、努力奮斗,也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為實現我國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精神動力。
3.2中國女足精神助力學校體育發展
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充分發揮學校載體的優勢,將中國女足精神融入課程思政、德育課程和學校文化建設中。培養學生愛國奉獻、集體主義、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敢于挑戰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提高學生人的抗挫折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3 中國女足精神促進群眾體育發展
中國女足取得的勝利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而國人熱愛中國女足不僅僅是由于她們取得的優異成績,更在于她們那種面對強敵,敢打敢拼、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堅韌不拔、愛國奉獻、不畏犧牲的精神。通過媒體、電視、抖音和微博各種報道,女足各式“粉絲”群體逐漸龐大,這份精神也必將感染萬千中華兒女,并激發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人民通過參與運動增進身體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4 弘揚中國女足精神的路徑
4.1堅持正確的政治引導
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攬全局,堅持正確的政治引導和網絡媒體的管控,根據國家政策方向開展宣傳,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管和糾正,抓好政治形勢教育,幫助人們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政治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2以學校為陣地弘揚中國女足精神
學校是中華體育精神傳承的主要陣地,而體育教學則是體育文化傳承的基本途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體育課堂。挖掘中華女足精神的素材,精心設計教案,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適時講中國女足和我國優秀運動員的不同年齡段、不同訓練時間成長奮斗的艱辛歷程、優秀感人的事跡,激發學生正面的情感共鳴,學習他們屢敗屢戰、不怕困難、堅韌不拔和團結友好的精神。另一方面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定期舉行體育競賽、主題班會、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參與“中國女足精神”為主題的素質擴展活動,并從中感受與汲取優秀的體育品格,領略中華體育精神的魅力,發揮新時代體育精神的感召功能,培養新時代有擔當、有情懷、有理想、有格局的優秀學生。
4.3借助網絡促進中國女足精神的傳播
網絡是新時代的主要宣傳陣地,是保持女足精神生命力助力器。可通過電視、抖音、微博和其他新媒體方式宣傳女足精神,讓大家不僅能直觀地看到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精神面貌,更能了解背后辛勤付出的故事,將體育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每一個人,從而凝心聚力,讓全國人民共畫同心圓,共同為中國夢而奮斗。
5結語
中國女足獲得亞洲杯冠軍,是國人的驕傲,是我們奮斗的榜樣。她們取得的優秀成績來自于高度團結、頑強拼搏、不畏艱苦的優良品質,這也生動地詮釋了中華體育精神和新時代奮斗精神的內涵。中國女足精神有待深入研究,并結合社會各領域自身特點進行創新,讓其永葆生命力和社會影響力,為助力我國建設體育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辛哲,呂曉東,趙暢,等.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戰略路徑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1):43-49.
[2]王明輝,張常寧,李江,等.論女足精神的時代價值及弘揚路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1,120(6):25-28.
[3]羅曉婷.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繼承、創新與發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4):402-408.
[4]汪雄,陳玉林,周山彥,等.中國女子足球發展歷程回顧與分析:基于歷屆世界杯和奧運會的考述[J].青少年體育,2018,60(4):31-32.
[5]陳國華.文化強國背景下的中華體育精神弘揚研究[D].上海:東華理工大學,2018.
[6]張軍波.女子足球世界杯發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6,170(08):96-99+146.
[7]秦旸.中國女足與日本、韓國、朝鮮女足比賽能力差異性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2(2):50-53+58.
[8]詹陽.中、日女子競技足球發展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3.
[9]秦旸,劉志云.中國女足與亞洲4國女足跑動能力比較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28(1):47-51.
[10]毛衛國,祝志國,張海峰,等.中國與世界優秀女子足球隊進攻能力比較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32(1):
67-69.
[11]黃莉.中華體育精神的文化內涵與思想來源[J].中國體育科技,2007(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