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在沙特阿拉伯召開。在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中阿務實合作“八大共同行動”,中國與海合會共同發布了《中海戰略對話2023年至2027年行動計劃》,為中國同阿拉伯國家、中國同海合會國家各領域合作做出規劃,開啟了新時代中阿合作的新篇章。回顧過去,在中阿合作論壇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在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經貿往來中均取得了顯著進展。
中阿雙邊服務貿易穩步增長
在中阿合作論壇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阿雙邊服務貿易穩步發展,雙方合作范圍不斷拓寬。自2015年起,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服務貿易合作保持了穩定增長,2020年雙邊服務貿易總額超過110億美元。其中,中國與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埃及、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國的雙邊服務貿易總額在阿拉伯國家中位居前列。從貿易結構來看,中阿服務貿易涉及運輸、建筑、保險、金融、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多個領域。
中阿傳統服務貿易不斷深化
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中阿要構建“1+2+3”合作格局后,雙方在金融、旅游、航空運輸等傳統領域的合作開始進入快車道。
1.金融合作持續推進
中阿在加強金融機制建設、銀行和保險業的監管、互設跨境金融機構及嘗試探索多邊開發性融資項目等方面合作不斷加深。例如,阿拉伯國家積極參與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與阿聯酋、巴林、卡塔爾等9國簽署了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等。尤其是隨著中阿經貿關系的深化,雙方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截至2021年底,中國同阿4個國家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阿聯酋和卡塔爾設立人民幣清算中心。我國金融機構積極通過創新投融資手段支持中阿項目落地,有效解決阿拉伯國家產業轉型痛點,例如工行牽頭安排25億美元高級貸款有效支持了迪拜光伏項目建設,緩解了其資金短缺問題。
2.航空運輸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中阿雙方在推動雙邊航空運輸機制化、提升民航互聯互通水平、提升航空服務質量方面的合作不斷加深。截至2021年底,中國與約旦、阿聯酋等17個阿拉伯國家簽署了民用航空運輸協定,在阿拉伯國家中覆蓋率達到77%。中阿雙邊航空運輸機制化合作推動雙邊航線不斷增多。例如2004年之前卡塔爾航空在中國業務僅限于上海至多哈一條航線,隨著航空協定的落實,卡塔爾航空陸續開通了北京、廣州、香港、重慶、成都、杭州等多地的航線;阿聯酋航空在中國業務也迅速增長,由最初的一條客運航線發展到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的定期密集航班。中國國際航空、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四川航空等則陸續開通了中國主要城市至迪拜的直飛客運航線。在貨運航線方面,卡塔爾航空、沙特阿拉伯航空陸續開通了多哈、利雅得至上海、廣州航線。截至疫情前,中國已與阿聯酋、沙特阿拉伯、阿爾及利亞、卡塔爾、埃及、摩洛哥、伊拉克、阿曼等八個國家實現直航,每周195個航班,其中客運182個航班,貨運13個航班。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航空公司還通過代碼共享、常旅客合作等方式加深合作以提升中阿間航空服務質量,便捷雙邊人員往來。南方航空相繼與與沙特阿拉伯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及代碼共享協議;深圳航空與埃及航空、中國國航與埃及航空、東方航空與阿提哈德航空等也分別建立了航線代碼共享合作關系,為往返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間旅客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3.疫情前旅游合作勢頭良好
受益于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政治互信、經貿合作、民間友好以及外交、移民、文旅部門的共同努力,中阿旅游合作在疫情前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中阿雙方通過建立政府層面的旅游合作機制、優化簽證政策等方式推動雙向旅游迅速增長。中阿雙方在中阿合作論壇機制下建立起雙邊旅游合作機制-中阿旅行商大會。至2021年底中阿旅行商大會已舉辦五屆,其中前四屆共簽署各類旅游合作協議93項,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間的旅游交流與合作。在此機制下,中阿雙方旅游主管部門不斷加強政策溝通和信息交流,積極分享旅游領域應對疫情的經驗和方案,為疫情后旅游恢復做好準備。中阿雙方政府部門推動簽證政策不斷優化。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12個阿拉伯國家對中國實行免簽或落地簽政策。其中卡塔爾、阿聯酋、摩洛哥、突尼斯、阿曼、伊拉克實行免簽,約旦、黎巴嫩、巴林、毛里塔尼亞、科摩羅、埃及對中國實行落地簽。
不斷利好的簽證政策進一步促進了中阿間的雙向旅游。疫情前,阿聯酋、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國成為中國游客日益青睞的出境游目的地。2018年中國和阿聯酋實施互免簽證政策后,中國與阿聯酋雙向旅游人數迅速增長。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民赴阿聯酋旅游達175萬人次,同比增長達17.2%,同年阿聯酋來華人數為1.18萬人次,同比增長22.3%。受益于免簽政策,中國和摩洛哥、突尼斯、卡塔爾雙向旅游也出現大幅增長。
中阿服務貿易新形式釋放活力
受益于阿拉伯國家對航天衛星以及數字經濟需求的不斷增長,中阿雙方在航天衛星等高新領域以及跨境電商等服務貿易新模式方面也表現出了較大的合作潛力。
1.航天衛星合作成果豐碩
2014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將航天衛星作為中阿三大高新領域合作突破口之一,推動中阿雙方在航天衛星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取得豐碩成果。在2013至2021年的9年間,中國相繼與阿爾及利亞、沙特阿拉伯、突尼斯、約旦、卡塔爾、阿聯酋、伊拉克等國圍繞北斗導航、深空探測、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等眾多領域開展了技術應用、交流培訓、數據共享、聯合研發、系統建設和應用推廣等多種類型的合作。
在北斗導航方面,中阿雙方共同創建了中阿北斗合作論壇合作機制,中國先后分別與沙特阿拉伯、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阿拉伯科技海運學院、伊拉克簽署北斗合作諒解備忘錄,明確了開展北斗應用合作的具體領域;在突尼斯落成北斗導航系統首個海外中心。中國還推動基于北斗的解決方案服務于多個阿拉伯國家的國土測繪、交通運輸、精細農業、非傳統安全、進出口監管等重多領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方面,2013年中國國家航天局與阿爾及利亞航天局簽署了中阿第一個政府間航天合作協定。在該協定的支持下,中國不僅實現了向阿爾及利亞的整星出口,并為阿提供衛星發射服務,中方提供的衛星數字技術滿足了阿方在應急通信、廣播電視、寬帶接入等多個領域的需求。中國還為沙特發射了兩顆遙感衛星,成為沙特最大的自行研制用于對地觀測的遙感衛星。
2.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近年來,在數字技術的推動和商貿物流需求帶動下,中阿“跨境電商+海外倉”的服務貿易新模式快速增長,同時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的深度融合推動中阿傳統服務貿易不斷向數字化轉型。中阿相關政府部門快速推進電子商務合作機制建設為跨境電商發展創造有力環境。至2021年底,中國已與阿聯酋、科威特、埃及簽署了《關于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共同開展政策溝通、規劃對接、產業促進、能力建設等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疫情期間,中國與伙伴國還通過舉辦工作組會、政企對話會等方式加強電子商務領域政策溝通和協調,促進地方對接和企業合作。
“跨境電商+海外倉”服務新模式蓬勃發展。近年來,部分中資企業整合和新建了對阿商貿平臺、在阿籌建海外倉、優化對阿物流服務和支付流程等。創新的服務模式極大地降低了對阿貿易中的采購、物流等經營成本,為企業對接項目需求提供了便利。如當前SHEIN和Fordeal均已成為中東地區領先的跨境電商平臺,中建材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在迪拜建設的海外倉以及成立的“SINOPRO中東工業品平臺”則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建材產品銷售基地和物流倉儲服務平臺。
此外,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展現生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互聯網公司積極與阿方分享平臺建設、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和經驗,促進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深度融合,推進傳統服務貿易的數字化轉型。如中國在線教育公司“NetDragon”開發的電子學習平臺“Idmodo”已升級到埃及各地的2200萬學生和100萬以上的教師,為暫停學習期間的師生提供了遠程學習支持,2021年舉辦的第五屆中阿博覽會首次啟動線上博覽會并設置跨境電商板塊,使會展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中阿服務貿易前景廣闊
阿拉伯國家始終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伙伴。2022年12月首屆中阿峰會、中海峰會進一步推動中阿關系邁上新臺階。而中阿峰會上,中阿雙方達成的“一攬子”合作成果以及中方提出的“八大共同行動”進一步明晰了未來中阿合作路線,也為雙方服務貿易發展指明了方向。未來中阿在運輸、物流、旅游、金融及航天衛星等服務領域的合作將繼續加深。
1.傳統領域合作仍有增長潛力

新的發展階段,隨著中阿雙方貨物貿易的持續增長以及跨境電商貿易規模的穩步擴大,中阿在航空運輸、海運及港口、鐵路運輸、物流與貨運服務領域將有更大合作需求。未來中阿雙方可在原有合作基礎上,在增加航班運力、深化供應鏈合作、優化物流倉儲服務、優化鐵路網建設等領域加強合作,以便利雙方貨物貿易。在旅游合作方面,中阿雙方均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雙方均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眾多的文化遺產。隨著疫情的緩和,國際航線以及簽證政策的逐步恢復,中國與阿聯酋、突尼斯、摩洛哥、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將再次成為彼此的熱門出境游目的地。而中國和沙特阿拉伯共同發布的《中沙聯合聲明》中,中方宣布開放沙特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游目的地國,這一政策也將極大推動中沙的旅游合作,將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旅游合作開辟新局面。
2.中阿金融合作將展現新亮點
當前中阿金融合作更偏向于機制建設、監管合作、設立金融機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未來隨著雙方在綠色經濟、產業鏈等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入,以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需求將有所增長。中國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政策框架構建、市場建設、產品開發等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阿拉伯國家也高度重視以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中阿雙方均擁有豐富的主權財富基金,資本優勢明顯。未來中阿雙方可充分發揮各自的制度優勢、資本優勢加深在綠色金融及主權財富基金領域的合作。
3.航天衛星仍為高科技領域合作重點
中國在衛星導航、遙感等領域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阿拉伯國家在發展航天技術、衛星導航等高新技術以及衛星數字服務等方面仍有較強需求。如阿聯酋出臺“2030國家太空戰略”,制訂了包括執行太空科學研究、工程制造、試驗和商業應用等79個項目計劃;沙特在“2030愿景”改革計劃中將航天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等。中阿雙方可結合各自在航天衛星領域的優勢與需求,持續深化合作。中阿務實合作“八大共同行動”也明確提出,中國將利用“風云氣象衛星和北京世界氣象中心支持阿方防災減災;將共同設立中阿北斗應用產業促進中心,為阿方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搜索救援等領域提供優質服務”,為下一階段中深化阿航天衛星領域合作提供了明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