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站數量超過222萬個,占全球總數的60%以上;飛機、船舶、汽車、電子、采礦等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開展“5G+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5G+工業互聯網全國在建項目超過4000個……近日,由工信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落下帷幕,大會系統展現了“5G+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
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指出,經過多年探索,我國5G+工業互聯網逐步形成政府規劃引導、地方務實推動、產業聯動發展的“中國模式”,正在進入由起步探索向規模發展的新階段。
2022年是我國5G牌照發放三周年,也是“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收官之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在發布《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表示,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二者都是實現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
《報告》認為,我國“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任務高質量完成,當前全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已形成以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為引領,向京津冀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延伸的“東中西”梯次推進的全新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國家層面出臺了10余個政策文件,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共出臺100余項5G、工業互聯網相關支持政策,“央地協同”的政策體系基本構建;與此同時,全國已形成20余個省級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項目。
未來,傳統工業制造業發展需要數字化手段推動前行,但是還有很多企業面臨著數字化過程中“不敢轉”等諸多問題。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羚羊工業互聯網總經理徐甲甲介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50.7%的國內企業沒有任何數字化投入,投入在百萬以內的企業只有33.8%。全國工商聯在某省調研了2800多家企業,發現只有27.7%的企業正在進行或即將進行數字化改造。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看來,智能制造需要強大的工業人工智能賦能,需要強大的工業大數據賦能,需要強大的5G+工業互聯網賦能。
徐甲甲表示,過去,工業生產依靠的是先進的生產線和有經驗的老師傅。未來,智能裝備、數據、算法等將在工業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核心作用。
周濟表示,可以預見,5G+工業互聯網、新一代智能技術將為產品和裝備的創新開拓更為廣闊的天地。到2035年,我國各種產品和裝備都要從數字一代發展成為智能網聯一代,升級成為智能網聯產品和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