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紅 何養成
本文理論上分析了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可行性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分析了渭源縣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及體育教學現狀,最后從理論研究、教師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積極體育教學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什么是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如何實現這種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筆者認為,在當下的社會就是要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然而,目前的中小學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往往以學生學習成績為主,忽略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在高中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素質和心理健康素質是必須得切實考慮的重要問題。作為一線體育教師,體育課不僅僅是讓學生鍛煉身體,會跑會跳,更重要的是在班級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這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情。所以,在當下學校缺少對學生專門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將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融入體育教學未嘗不可。何謂心理健康素質,個人認為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即為心理健康素質高低的具體體現。目前我國關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已相對成熟,可以借鑒相關研究,將體育教學與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二者結合起來。為了增強研究的針對性和適切性,本研究以體育課教學為例,具體闡釋體育課教學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可行性、二者的關系及培養路徑。
1 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可行性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應該是心理健康教育專門負責的事情。然而,目前的中小學由于各種因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學校并不多,有些學校雖然安排了課時,但也沒有專門的任課教師。因此,尋求其他途徑來開展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就十分必要。體育教學中,由于其趣味性、團體性等特征,具有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天然優勢。然而目前,關于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值得進行必要的實踐研究。
1.1 體育教學的運動體驗性和團體活動性
在常規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都會安排一定量的體育活動,從而讓學生的身體達到“熱身”的狀態,因為有研究顯示,運動有利于釋放心理壓力。同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會組織一系列的學生活動,如小組競賽、個人展示、班級團體活動等等。例如,在籃球教學中,三人PK、三步投籃等等,不僅能達到活躍身體的作用,而且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因此,相較于傳統的傳授課,體育教學更注重體驗性,學生在體驗中潛移默化的提高心理素質。體育教學不僅是有一定運動量和身體對抗性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會安排適量的團體活動,甚至這種團體活動是體育教學中常常采用的方式。那么,這種體育教學的團體活動性,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合作力、人際溝通能力等等等。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在團體活動中,學生作為集體的一員,會有集體榮譽感,會積極的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又提升自己的榮譽感和集體感,長久下來人際關系會更順暢,合作能力和領導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1.2 體育教學的直觀表現性和規則約束性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文化課,需要學習一段時間后通過考試成績的形式體現出來,而是現場直接體驗。例如在籃球課、體操課等教學中,教師講解完動作之后就會讓學生現場展示。這種展示的作用可以一分為二,對于表現欲望強的學生在展現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自信,而對于那些內斂自卑的學生來說,現在展示可以提供給他們鍛煉自己的機會,同時也能增強抗挫折能力。因此,體育教學的直觀表現性對于學生來說,是難得的表現自我、鍛煉自我的機會。體育教學并不是大家傳統觀念中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是有嚴格的規則約束。例如,在籃球、足球和排球教學中這種規則性表現的更明顯。學生的發球、接球、跑動都必須按照球類活動的規則,否則就是違規,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樣一種規則約束性,可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公正意識。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的優勢正是基于此。
2 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需要注意的問題
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雖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但是在培養過程中也要遵循體育學科的學科性以及積極心理品質自身的特殊性,否則只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1 體育教學中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無形性
體育教學在操場進行,教師有專門的活動安排,是一種“有形”的活動,而積極心理品質是一種“無形”的變化。因此,體育教學和積極心理品質一內一外,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就要通過教師對教學的精心設計,對教學活動的精心安排來實現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這種培養雖然無法直接觀測,但通過長久的培養也會逐漸凸顯在學生的行為之中。就此看來,體育教學是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載體,發揮好這一載體的重要作用,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至關重要。
2.2 體育教學中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動態化
體育教學有其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一般教學效果也會很快呈現出來,例如,一節課或一周的學習就可以學會某個動作等等。然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有耐心,仔細觀察每節課學生心理狀態的微妙變化,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2.3 體育教學中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個性化
體育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們盡可能的都掌握相關的技術動作或活動要求,而且這種學習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學生通過不斷學習就可以逐漸掌握的技能。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是簡單的從無到有的過程,有些同學可能始終是從無到無,有些同學可能通過學習實現從無到有,有些同學通過積極心理品質的遷移實現從無到有。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體育教學可以從無到有,關注全部學生,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需要關注個體,不是簡單的從無到有。
3 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調查
3.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定西市渭源縣628名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現狀進行了調查,采用自編《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量表》。本量表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基本信息,一部分是積極心理品質測量。研究對象中小學生(四五六年級)190名,初中生238名,高中生208名,其中女生310名,男生318名。
3.2 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發現,我縣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總體狀況一般,平均得分為3.01,說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可以,但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對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差異進行分析,發現如下結果:(1)性別差異。就性別而言,男女生在積極心理品質上不存在顯著差異。(2)年級差異。就年級而言,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得分比初中生高。(3)城鄉差異。就城鄉差異而言,縣城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分高于農村孩子。總的來看,無論城鄉,初中高中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水平。從結果來看,需要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尤其是農村初中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水平。
4 體育教學的現狀調查分析
運用問卷調查法對渭源縣5所學校的體育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目前的體育教學無論初中還是高中多采用傳統的技能傳授式教學模式,要么學生自由活動,這種現象在高中更為嚴重。總體來看,體育教學中教師很少精心備課備學生,大多采用“放羊式”的教學方式,出現此類現象也可能和所在地區經濟落后,教師教學觀念淡薄有密切關系。為了進一步了解教師對積極心理品質及體育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品質的認識,筆者訪談了8位體育教師。訪談中發現,超過半數的老師對積極心理品質不是很了解,部分老師表示只是聽過。另外有個別教師認為體育教師負責上好自己的體育課就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屬于他們的事,他們也不會干。同時,也有5名教師反映對積極心理品質很感興趣,但具體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是很清楚,感覺無從下手,希望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
總的看來,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多采用傳統講授式的方法。同時,由于經濟落后,教師缺少應有的培訓,不能有效發揮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優勢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和培訓。同時,調查和訪談中發現,體育教師的教學熱情、職業認同感需要進一步提高,可能由于體育在學校屬于邊緣學科,不被重視,教師自身就缺少某些積極心理品質。因此,對教師的心理健康疏導也十分有必要。
5 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策略建議
體育教學由于其趣味性、體驗性、團體活動性等特征,對于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具有很大的優勢和便利條件。那么,如何有效的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滲透其中,就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下面,就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談談筆者的一些個人看法:
5.1 開展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理論研究
哲學上說一切來源于實踐又回歸于實踐,那么,對于體育教學而言,首先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將之上升為理論,并在理論的指導下去具體開展實踐。因此,體育教學中培養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但多幾種與心理健康教學領域,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并不多見。由此看來,從理論上總結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無異于先建立框架和方向,教師在這個框架的指引下開展教育就有了方向,不至于盲目開展,沒有效果。同時,教師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又可以對原有理論進行修改完善。實踐與理論相互作用,由此將體育教學中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進一步科學化、學科化。同時,要嘗試構建積極科學的體育教學模式。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需要積極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進行的組織課堂活動,采用積極的授課方式,制定積極的教學目標,這一切都需要建立積極的體育教學模式。有了相應的教學模式指導,具體的體育教學也就更加明確,可以按照教學模式展開。
5.2 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工作者的積極心理品質
我們經常會說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心理狀態對學生的影響深遠。要想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首先教師自身要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試想一下,一位消極被動的老師,會培養出一位積極樂觀的學生嗎?因此,對教師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應該是第一步。具體可以對教師開展專門 的心理健康講座或團體心理輔導,通過講座和輔導,讓教師對什么是積極心理品質?怎樣培養積極心理品質有大概的了解。這樣在他們的教學中就有了思路,可以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在體育教學中,將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很好的滲透其中,而不是沒有滲透或者特別變扭的硬性加入,都起不到潛移默化的培養作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一些心理效應,例如“羅森塔爾效應”,也就是多當你無意識的對學生充滿期待的時候,學生會感受到這種期待,并且發揮更大的潛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多肯定學生、鼓勵學生,給予學生積極的期待,說不定學生會有出超出其水平的表現呢?
5.3 開展積極的體育教學,創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首先,體育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要融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塞利格曼將積極心理品質分為24個具體的品質。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的時候就要有目的的進行滲透。例如,一節以對抗性為主的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品質和抗挫折品質;一節一小組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領導品質和團隊精神。總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明確,有目的的進行設計,不能在上課過程中才想起來,這樣整個課堂效果就發揮不出來。其次,體育教學的內容選擇要體現本土化。體育教學的內容選擇除了來自于教材,更要結合學生實際特點和需求,從本地選擇有本土化特點的教學內容,從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活動性。再次,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積極,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需要積極、融洽的課堂氛圍和課堂教學組織,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精心選擇教學方法,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學、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等等。最后,體育教學的評價要采用多元主體評價,不僅僅是教師評,更要有學生個人的評價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評,不僅要有結果性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評價,不僅要有量的評價更要有質的評價。教師的課后反思和課后總結對于教學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一節課不能下課鈴聲響了就真結束了。體育教學中培養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是一個過程性的產物,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上好每一節課,在每一節課后都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思和總結,為下節課的開展提供修改意見,
6 總結
本文分析了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可行性,再此基礎上闡述了培養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基于此,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渭源縣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以及體育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最后,從理論研究、教學積極心理品質提高、開展積極體育教學三個方面總結了體育教學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對策建議。本文只是體育教學與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結合的一次嘗試,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開展教學實驗,以此驗證二者結合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體育運動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研究”(立項號GS[2021]GHB084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1.甘肅省渭源縣第四高級中學;2.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