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19 日,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3 家企業和4 個項目榮獲中國工業大獎,另有1 家企業和4 個項目獲表彰獎,3 家企業和3 個項目獲提名獎,獲獎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的最高獎項,被譽為中國工業的“奧斯卡”,每兩年評選、表彰一次。本次中國工業大獎共授予19 家企業和19 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稱號,并有26 家企業和22 個項目獲得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17 家企業和20 個項目獲得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
從2010 年以來,山東省企業頻頻登上中國工業大獎領獎臺,累計60 多家企業及項目獲工業大獎、表彰獎和提名獎,涵蓋能源、機械、石化工業、醫藥等多個領域,獲獎數領跑全國。
山東的企業為何能屢獲“國字號”大獎?一個個大獎背后,山東制造業成色究竟幾何?
聚焦此次獲得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的山東3 家企業,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發現,這些獲獎企業一直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聚焦提升企業競爭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高質量發展。
此次摘得大獎的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數十年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迭代,企業業務涵蓋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及新興材料三大產業集群,目前,萬華化學已經成為全球聚氨酯的最大生產企業。
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屆唯一獲得大獎的制藥企業,近年來,企業依托鏈主優勢,以高質量的產業療效和健康服務構建“互聯網+藥+健康”產業鏈。
梳理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的山東企業和項目,可以發現,民營企業占據大半邊江山。民營企業可以拿下中國工業“奧斯卡”,背后離不開山東省全力支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近年來,山東堅持把民營經濟作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出臺一系列助企紓困、減稅降費等扶持政策,從產權保護、市場準入、資金要素等方面給予支持。此外,深化營商環境提升,破除市場準入隱形壁壘,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7×24 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超市和辦事情“靠制度不靠關系”的社會氛圍,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更是給民營企業送上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政策大禮包”。2023 年,山東將扎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培育10 個左右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打造一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個體經濟,推動新登記市場主體不斷增加。關心關愛民營企業家,發布民營企業家“掛帥出征”百強榜。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完善中小微企業紓困機制。提升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功能,力爭新增上市公司30 家左右。
截至2022 年底,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4萬戶,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1388.3 萬戶,同比增長5.8%,中小企業數量超過430 萬戶。
在全國工商聯公布的2022 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山東共有50 家企業進入榜單,位居全國各省市第四位,入圍企業數量占500 強的比例為10%。統計數據顯示,民營經濟貢獻了山東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資、70%以上的稅收,占市場主體的90%以上。
面向生物安全的高端裝備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及應用創新示范項目、國家重大基建工程用高性能土工復合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示范項目、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用介質材料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在此次獲獎的項目上,可以一窺山東制造業在智能制造、強鏈補鏈等方面的精耕細作和硬核創造力。
例如今年獲獎的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降低能耗的同時還實現了30 多臺(套)輪胎裝備全產品鏈的智能化,使得我國國產輪胎制造從中低端邁向了高端行列,實現了我國橡膠輪胎全產業鏈的現代化發展。
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重大基建工程用高性能土工復合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示范項目,突破9 項“卡脖子”關鍵技術,3 類產品打破國際壟斷,縮小了工程材料領域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目前,項目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港珠澳大橋、川藏鐵路、京港澳高速等上千項國家重點建設工程。
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生物安全的高端裝備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及應用創新示范項目,成為生物安全領域高端裝備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針對低溫制冷領域“卡脖子”技術問題,海爾生物醫療創新研發出-86℃、-150℃系列專業低溫存儲設備,實現所需關鍵低溫樣本存儲能力自主可控,保障樣本安全。
中國工業大獎的獲獎者都是我國工業發展過程中自主創新、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與往屆相比,此次獲獎企業和項目進一步強調自主創新、強國使命、轉型升級、綠色低碳等方面起到的突出引導作用。此次山東獲獎的企業、項目涵蓋了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背后是山東這一工業大省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魄力。
近年來,山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一批科技創新主體加速成長,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了2.5 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5 萬家,有力支撐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大象經濟”成為很多人對山東的印象。實際上,山東經濟的專、精、特、新特性正逐步匯聚成勢。目前,山東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6家,數量居全國第二;362 家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被評為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居全國第三。山東已有7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戰略性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143 個“雁陣形”產業集群總規模達7.3 萬億元,217 家領軍企業總規模達2.7 萬億元。
2023 年全省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提出,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將工業經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在發展要求上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發展方向上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在發展動力上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圍繞聚力提質增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加力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數字賦能、節約集約、減污降碳,培育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山東工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