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趙俊杰 尹德興 李英
(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南京 210042)
灰霉病是設施蔬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近年來,隨著我國設施蔬菜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該病的發生日趨嚴重[1]。有研究表明,在設施菠菜秋冬季生產中,低溫、高濕的栽培環境有利于灰霉病的發生,且在種植過密、氮肥用量過多、大棚通風不良的條件下,該病的發病率會急劇上升,進而會嚴重影響設施菠菜的產量及品質,減少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同時,目前對菠菜灰霉病的防治仍以化學防治為主[2],但是,腐霉利、異菌脲等常用的灰霉病化學防治藥劑在菠菜生產中的農藥殘留超標風險極高,故尋找出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藥劑對設施菠菜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為篩選出綠色環保且適用于設施菠菜灰霉病防治的生物藥劑,筆者特于2021年開展不同生物藥劑對設施菠菜灰霉病的防效對比試驗?,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21年秋冬季設在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橫溪基地的設施大棚內進行,試驗大棚在菠菜種植前每667 m2施生物有機肥500 kg、45%三元復合肥20 kg 作基肥,隨后進行深翻,然后作高畦,要求畦面寬1.5 m。供試菠菜品種為‘雷秀’(由北京東匯盛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供種),于2021年11 月18 日使用康博2BS-JT10 精密蔬菜播種機進行播種。供試藥劑及相關信息見表1。

表1 處理設計
試驗依據施用藥劑不同,設5個藥劑處理和1個清水對照處理,共6個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為12 m2,完全隨機區組排列。
各藥劑處理均在設施菠菜灰霉病始發期(12 月17 日)進行第1 次施藥,于12 月24 日進行第2 次施藥,均使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人工葉面均勻噴霧,各藥劑處理每次每667 m2兌水量均為60 L。
試驗期間,對各藥劑處理區的菠菜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和調查,查看是否有藥害現象發生。
分別于第1 次施藥后7 d(12 月24 日)、第2 次施藥后7 d(12 月31 日)、第2 次施藥后14 d(翌年1月7日)進行3次灰霉病發生情況調查。每次調查均采用5 點取樣法進行取樣,每點隨機調查5 株,對每株菠菜全部葉片的灰霉病病葉率及病葉級數進行調查,并依據GB/T 17980.28—2000 的相關標準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效。
菠菜灰霉病病葉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單葉片有病斑1~3個;3級,單葉片有病斑4~6個;5 級,單葉片有病斑7~10 個;7 級,單葉片有病斑11~20個,部分密集成片;9級,單葉片有病斑密集,病斑面積占葉片總面積的1/4 以上。
計算公式:病葉率=(病葉數÷調查總葉數)×100%;病情指數 =[Σ(各級病株數×相對級值)÷(調查總株數×9)]×100;防治效果 =[(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并用SPSS 20 軟件進行處理間防效方差分析。
據試驗期間觀察,各藥劑處理區的菠菜均未出現明顯藥害,與清水對照區的菠菜生長情況無差異,表明供試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對菠菜生長安全。
由表2 可知,經2次藥劑防治后,各藥劑處理區的病葉率都控制在50%以內,與清水對照區相比,藥劑處理區的菠菜灰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第1次施藥后7 d,處理(3)對灰霉病的防效最高,為55.8%,其次是處理(2),對灰霉病的防效為52.8%,這兩個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處理(4)對灰霉病的防效最低,為25.8%,顯著低于其他藥劑處理。在第2次施藥后7 d,各處理區的灰霉病病葉率及病情指數均較第1 次施藥后7 d 明顯提升,但除處理(5)外,各藥劑處理對灰霉病的防效也均較第1 次施藥后7 d 的防效明顯提升,處理(3)對灰霉病的防效最高,為60.3%。在第2 次施藥后14 d,仍是處理(3)對灰霉病的防效最高,為67.4%,其次是處理(2),對灰霉病的防效為62.4%,這兩個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處理(5)對灰霉病的防效最低,為32.1%,顯著低于其他藥劑處理。綜合3 次調查結果,以處理(3)即每667 m2用3 億CFU/g 哈茨木霉菌100 g兌水60 L 施藥2 次對灰霉病的防效較好,且防效一直保持穩定。

表2 不同生物藥劑對菠菜灰霉病的防效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在設施菠菜灰霉病中度發生的情況下,不同生物藥劑對菠菜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但不同藥劑間的防效存在差異,以3 億CFU/g哈茨木霉菌可濕性粉劑對灰霉病的防效最好,第2次施藥后14 d 的防效仍達67.4%,其次為100 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第2 次施藥后14 d 對灰霉病的防效為62.4%,且這兩個藥劑間防效差異不顯著。從各藥劑對灰霉病的防治速效性看,0.8%丁子香酚可溶液劑的速效性較差,第1次施藥后7 d對灰霉病的防效僅為25.8%,但經過2次施藥后,該藥劑對灰霉病的防效顯著增加,第2 次施藥后14 d 對灰霉病的防效為40.8%。從各藥劑對灰霉病的防治持久性來看,5%香芹酚可溶液劑的持久性較差,在第2 次施藥后7 d 該藥劑對灰霉病的防效即有所回落,雖然在第2 次施藥后14 d 該藥劑對灰霉病的防效有所上升,但是低于第1次施藥后7 d的防效,該藥劑表現出較差的持久性。綜合分析,生物藥劑3億CFU/g 哈茨木霉菌可濕性粉劑對菠菜灰霉病表現出較好的防治速效性、持久性,且防效一直為各藥劑處理中最高,再加上該藥劑對菠菜生長安全,故在菠菜生產中,建議每667 m2施3 億CFU/g 哈茨木霉菌可濕性粉劑100 g 兌水60 L 防治灰霉病2 次(間隔7~10 d),即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在本試驗中,供試生物藥劑在兩次施藥后,對菠菜灰霉病的防效均低于70%,這可能是因為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 月南京地區長時間連續陰雨,導致大棚內溫度、濕度均較高,給供試生物藥劑對灰霉病的防效造成了一定影響,也可能因為供試生物藥劑的藥效發揮緩慢,具體原因還需進行進一步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