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雅迪 鄭翼盈
近年來,抖音、微博、快手等娛樂傳播媒介盛行,在這個“倍速時代”其緩解了受眾在工作學習中的壓力情緒,但是不少娛樂媒體為了追求商業價值使娛樂出現了“泛娛樂化”的性質?!胺簥蕵贰敝胺骸辈粌H活躍在娛樂應有的邊界,還伸向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而且體現在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刻影響。當代大學生正是與娛樂接觸最親密且價值觀可塑性極強的群體。為此,必須高度重視泛娛樂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塑造帶來的影響,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思維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決策,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1]青年大學生所處的時段是學校和社會的鏈接處,是核心思想形成的關鍵期。大學生在高校所形成的價值觀就個人而言將決定著他們未來的價值判斷、行為選擇以及實踐活動等。[2]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僅僅有助于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同樣也關系到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當下,在泛娛樂主義思潮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成為泛娛樂的主要受眾,他們對文娛產品的消費需求大,參與熱情高,但對復雜事物的理性思考能力和甄別判斷能力不高,因此,審視泛娛樂主義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以及幫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尤為重要。
隨著時代、實踐和客觀歷史的變化,社會存在發生變化發展,社會意識也相應地或早或遲地發生變化。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社會思潮發展態勢總體趨穩,但是國內社會主流價值取向卻受到多種社會思潮的侵襲,其中對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影響較深的便是泛娛樂主義思潮。泛娛樂主義思潮是一種由資本驅動、先進技術助推、國外泛娛樂化深刻影響,具有高隱匿性、強傳染性、廣彌散性等特點的社會思潮。泛娛樂主義思潮貫穿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經濟領域,泛娛樂化與同行的競爭中以經濟收益為發展目標并且讓人們更多地被物質力量所支配陷入了超額、超前消費的漩渦;在政治領域,在泛娛樂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以娛樂的方式解說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在文化領域,泛娛樂主義沖擊了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在泛娛樂主義思潮的多方面影響下,應幫助大學生理清當今泛娛樂主義思潮帶來的消極影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消費主義,從廣義上說是人們高度重視消費而不顧及對物質財富和自然資源的消耗而形成的一種消費觀。生產與消費是人的感性表現,要想達到人的自我實現不單單是物欲享受,休閑和消費都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必要環節。[3]當今社會休閑即是娛樂,娛樂和消費本都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應有之義。娛樂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有效方式,消費是人的正常行為,消費使得供給側規模擴大,促進相關產業的繁榮發展,客觀上展示了人們更加富裕地與之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而在泛娛樂主義思潮下,娛樂和消費碰撞結合,人們的消費方式異化,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受到阻滯。尤其消費主義的盛行會鼓動大學生進行超前、超額消費,例如,一些大學生一味地追求名牌服飾、使用最新蘋果手機、行走于高檔餐廳等等,這使得大學生整體的生活氛圍變得功利化、浮躁化,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導致思想觀念退化,整體的幸福感下降。更有甚者的大學生不考慮自身的經濟條件利用信用卡透支而大肆進行高額消費,誤入歧途,導致小個體破產,身心健康受到了極大傷害,更提高了社會經濟動蕩的可能性,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無論是實際的現實空間還是虛擬的網絡空間,泛娛樂主義思潮在社會轉型、資本目的驅動以及信息技術的賦權等多方面的影響下應運而生,并在社會上形成了泛娛樂主義思潮。在泛娛樂主義思潮下,當代大學生在缺乏理性思考的前提下,缺少實證資料考察的情況下,政治事件、歷史事實被以娛樂化的方式消遣。具體來講,娛樂媒體為了利用節目效果,在各種綜藝節目中做游戲刻意惡搞古往今來的政史事件、戲仿、嘲弄政史人物;還有為了吸引大學生玩耍的興趣和眼球,利用各種歷史人物豐富手游,更有甚者在各種網絡娛樂媒體平臺上惡意篡改政史新聞,經網絡的發酵產生了極大影響等。大學生受好奇心的驅使,經常會被有趣的惡搞政史事件而吸引,卻遺忘了歷史本來的面貌。
更需警惕的是,有些政治娛樂化的行為有著復雜的政治目的,打著歷史和學術的旗號宣揚西方文化和所謂的“普世價值”,嚴重破壞了政治的嚴肅地位和國家的政治影響力。當代大學生在這種力量的影響下,評價政史事件時采取惡搞、戲謔的方式,缺乏了公正客觀的態度使得政治價值觀戲謔化,還損害黨和國家的政治形象,影響了國家利益。
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要把全社會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并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否則,一個民族就沒有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一個國家就沒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歷史和現實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而泛娛樂主義思潮的價值格局中所傳遞的價值觀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觀念有沖突甚至相悖。在泛娛樂主義思潮下,文化與娛樂相互交融,娛樂至上、及時行樂等價值觀念占據主流,瘋狂追星、高端手游等成為主要議題,“躺平”“佛系”“內卷”等新興詞匯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的侵蝕和對社會主流文化價值的解構。大學生作為泛娛樂化文化產品的主要體驗者,深陷網絡亞文化的虛假狂歡之中而不可自拔,在這場虛假的狂歡中,大學生成為了娛樂的附庸者,他們善用娛樂的方式解讀文化,追求所謂的潮流,文化價值觀呈現出低俗化、庸俗化的特點。
科技革命一方面推動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另一方面科學技術在運用于社會時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并對產生的問題缺乏強有力的控制手段。娛樂媒體作為新興科學技術的產物,為當代大學生快速、廣泛地傳遞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泛化特征下的娛樂媒體也向當代大學生傳遞了大量垃圾有害信息,損害大學生的利益,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因此,面臨這樣的情形,新興科技企業部門首先需在合理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引進高科技研發人員,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娛樂媒體平臺中設置防空洞,阻攔具有破壞性的黑客進攻;其次,在媒體平臺中安裝具有自動篩選過濾有害信息的軟件,定期清理后臺有害信息;最后,利用高科技手段對媒體采取實時遠程監控和跟蹤,對媒體娛樂的受眾用戶采取遠程保護,抵制泛娛樂主義思潮的傳播,保護當代大學生健康的思想觀念。在高新技術企業部門的努力下,爭取呈現出一個風清氣正的娛樂媒體環境。一個文明健康的媒體娛樂環境的產生,會向社會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當代大學生在吸吮健康觀念的空氣中生活成長,對未來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價值行為的養成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堅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娛樂媒體空間的維護和建設也需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泛娛樂主義思潮下,高新技術企業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剔除有害信息,雖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會受技術水平以及各種突發情況的影響而有局限性。這時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其管理和監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法治化的機制手段。
一方面,我國政府不斷加快管理文藝工作的相關政策的布局,積極推出相關規范文件,比如,2021年9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要求堅決抵制炒作炫富享樂、緋聞隱私、負面熱點、低俗“網紅”、無底線審丑等泛娛樂化傾向。隨著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在此基礎上政府相關部門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變化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條款,確保法律法規與客觀媒體娛樂平臺的發展相一致,并按照法律法規對娛樂媒體平臺和藝人的行為進行監督,防范有害信息和錯誤思潮向當大學生傳播。法律從來不可或缺,但道德治理也有作用。面對娛樂媒體中明星層出不窮的緋聞等亂象,相關政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媒體從業人員的道德教育,讓藝人真正做到德藝雙馨。用法律和道德兩種形式共同規范媒體娛樂行業以及明星藝人的行為,促使娛樂行業的發展趨向于規范、健康,使當代大學生在追星中學習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在社會中文化通常是通過它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導向教化社會成員,規范人們的行為,增進社會認同,凝聚社會共識。對娛樂媒體出現的泛化現象的治理,需要高校、家庭、娛樂媒體平臺等多個社會主體達成共識,多方發力給力,共同在社會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優秀文化內化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外化于當代大學生的行為。如果缺失共識,導致可能只有偏執而沒有理性,只有想法而沒有行動。為此,社會中的高校、家庭、娛樂媒體平臺將在自身的領域發揮自身的作用,最終形成合力共同培養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職能,要將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細落小落實,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在泛娛樂主義思潮下,高校在培養人才之時,不能單單重視大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堅決貫徹落實關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總體要求,引導學生了解泛娛樂化的利與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并向學生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講好思政課,推進課程思政,引導大學生樹立高遠的志向,塑形勇于擔當的品格,爭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其次,在家庭中,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行為總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進入大學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減少,但是,父母要清楚地了解娛樂泛化的利與弊,做孩子生活上的榜樣,培養學生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父母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效促進親子關系,引導孩子構建正確的價值觀。
第三,娛樂媒體平臺應當加強自身對泛娛樂主義思潮的認識,不以自身利益為主要目的,應當在社會中傳遞積極向上且有助于青年成長的內容,讓大學生受到良好的價值觀的熏陶與指引,讓整個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