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鈴
青少年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加強學生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應當正視生命教育的意義,從生命教育的視角出發,從學生的切身實際出發,將生命教育滲透進思想政治課堂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正確地認識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在生活中體驗生命帶來的意義和價值,提升生命的質量。
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前提是來自生命個體的存在,世界的存在和發展以生命為基礎。人類的活動受一定價值觀指引,正確的價值觀對于人類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是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的關鍵,能促進生命潛能的自由發展,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個生命達到應有的高度,也是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手段。生命教育涵蓋了關于生命的意識、發展、價值等多層次內容。[1]生命意識教育指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生命和珍惜生命,樹立正確生命觀。生命發展教育是進一步地實現生命教育的過程,讓學生提升更多面對生命難題的應對能力,實現更高品質的生活。生命價值教育是指啟發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總之,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為主線,旨在提高學生生命質量,探索生命的意義,進而理解生命的內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實現個人生命價值的升華。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進行生命教育時,應依據生命教育特征,遵循生命發展要求,喚醒高中生生命意識,讓他們感悟生命的寶貴,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提高生命安全教育實效性,指導學生用實際行動關注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國家未來建設人才。
生命教育應該貫穿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全過程,讓教育重新承擔起拯救生命、喚醒生命意識重任,通過讓學生感受當下生命的存在,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激發對生命的敬畏之情,領悟人生的意義,進而實現人生的價值。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滲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青少年時期是高中生認識生命的重要時期,此時他們對外界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在這些未知事物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高中生生命安全意識又比較淡薄,在生命觀念的形成上往往容易造成偏差。當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時,可能會產生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追逐流于表面的事物會迷惑一個人的心靈,從而失去自我調控的能力,做出危害自己生命的行為,最終失去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進行生命教育的關鍵是幫學生喚醒生命意識,讓學生在思政課堂認識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重要意義,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對于每個人來講,生命都只有一次,正因為生命的彌足珍貴,所以我們都需要格外珍惜。首先,在思想政治課堂中教育高中生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對于高中生來說,人生閱歷相對單薄,對問題和信息的分析和處理常常基于感性認識而缺乏正確的理性思考,其心理承受能力、抗壓能力相對較弱,遇到問題時往往手足無措,甚至有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生命的行為。教師通過知識的講授向學生普及生命教育理念,如在講授“矛盾的特殊性”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內容,指明生命的不可再生性,對于我們來說生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生命的獨特性要學會珍愛生命,從而發揮自我生命最大價值。其次,教育高中生珍愛他人的生命。在現實生活中,校園欺凌、聚眾斗毆等不珍惜他人生命的現象仍然存在,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命沒有敬畏之心,教師應該通過政治課教學教會學生不僅愛自我,也要愛生活和愛生命,避免校園暴力現象發生。
對于高中生來說,不僅僅需要珍惜生命,增加生命的長度,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保護生命的能力,增加生命的廣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教師在講解知識時結合生命中的案例,讓學生在分析案例時感受生命對于個人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掌握相關的生命保護技能,增強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范的能力。[2]在高中階段,盡管不能完全用行動詮釋生命的責任,但在知識沉淀中,保護生命這顆種子早已深深扎根于心中。關乎生命之事無大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生命觀,讓學生明白只有在生命安全的條件下,才能發揮生命的最大價值,最終實現人生的理想。
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我們不僅為自己而活,更重要的是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而活,把有限的生命賦予無限的意義,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閃閃發光。無論是何人,都要有一顆為國家和社會奉獻的心,面對國家安全存在危險時,敢于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將自己的生命和國家的發展相聯系,賦予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高中思想政治課重要的課程內容。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創造出自己生命的價值,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前,許多學校已經意識到將生命教育滲透于思想政治課中的重要性,正在尋找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但是,緣于高中政治學科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思政課堂教學中還是存在生命教育缺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思政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通過教學,將學生學習的知識、感悟、行為有機地統一起來,由此把學生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行動。在高中思想政治實際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基本上依靠教師講授法進行,多樣式的教學方法流傳于形式,本以德育為重的思政課堂走向了知識化的異端,老師完全將“教”的作用發揮出來,卻忽視學生了學生的“學”,最終導致學生情感體驗的缺位。當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學生的內在潛能難以發揮,從而讓思政課堂毫無生命活力,學生也難以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伴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機制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從高校畢業的學生更受市場青睞,高中政治課的功能發生了異變,許多學校為了追求名校上線率,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和答題技巧的掌握,只關注應試能力的提升,沒有挖掘課本中所蘊含的生命價值,認為課程就是為高考而服務,脫離了對生命個體的關照,導致教師重教書輕育人,體現了思想政治課中具有較強的功利化目的。高中階段是學生生命觀念養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學生在學習方面也承受較大的壓力,如果教師輕視學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發展,對學生生命教育缺失,會導致部分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當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難時,往往容易采取偏激的方式處理問題。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對立統一的過程,實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之間深度融合,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和溫馨的課堂氛圍應然的狀態。在當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威,放不下所謂的面子,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用生硬的語言進行知識講授,缺乏心靈之間的溝通,導致學生的需要和情感體驗缺失。思政教師過度重視自身的主導地位,忽視生命間互動,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導致學生難以發揮主體地位,喪失了自我追求的自發性,削弱了生命發展的可能性,容易使學生迷失生命價值與意義。
思想政治教材內容豐富,其中生命教育內容相對分散,這方面內容不是教學的重點。同時思想政治教材中關于生命教育的部分大多是隱形課程,需要教師去深度挖掘隱形教學的內容。由于學校給教師布置大量的教學任務,導致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深入挖掘思政教材的最大價值。而當下的思政課由于是高考的參考科目,很大程度上把文本知識放在首要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講解關于生命教育的知識時總是以文字書面化的形式展現,沒有進行深入的探究,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化地進行教育,這與生命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相違背的。從而教師成了知識的搬運工,學生不明白生命教育對于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和生命潛能。
學生和教師都是充滿生命的個體,教學評價衡量著教學效果,主導教學的基本方向。現行的思想政治課的評價主體主要是教師和家長,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忽視學生也是教學評價的主體。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以傳統知識測試來評價學生,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導致學生單純為了提高成績投入大量精力,以成績考核為主的評價體系達不到思想政治課教書育人的目的。在以知識評價為中心的評價模式下,教師為“分”而教,學生為“分”而學,導致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出現一種重智育輕德育現象,進而使思想政治課違背了關注自我生命的內在價值,這樣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生命發展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知識因為生命而變得鮮活,生命因為知識而變得厚重。高中思政教師秉承著生命教育理念,讓學生明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觀,讓生命情懷貫穿于思想政治課堂,生命教育才能得到真正落實。將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是學校教育與管理工作開展的有效辦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課堂中生命缺失的現狀。
在高中政治課堂實施生命教育,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變教師為教而教的思想,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學生從“要我學習”到“我要學習”,讓學生成為生命教育課堂的主人,突出學生的參與感。教師應結合高中思政課的特點,將書本中的知識打造成具體生活情境,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構建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在體驗過程中反思己身,在課堂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思想。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功利化目的的影響下,忽略了學生個體發展需求,思政課固有的德育功能漸漸被忽略。在教育改革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師在預設教學目標時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能力以及培育正確的價值取向,即重知識又重能力價值觀的培養,堅持以人為本。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以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為主要的培養目標,將思政學科核心素養與生命教育理念有機整合起來,真正促進教育目標的有效落實。
目前,由于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師生地位不平等現象,很難達到思想政治課貫穿生命教育的教學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努力創設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育理念,承認學生在思政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主動走進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生命主體的價值。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并重視學生群體特征,讓每個學生都能發出生命獨特的色彩。
思想政治課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要在思政課堂上實施生命教育,就必須優化繁雜多樣的教學內容,提煉教材中的知識,做到教學與生活相貼切,使教學內容富有生命氣息。在思政課堂上有效滲透生命教育,教師應以生命教育理念為基礎,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個人生命的價值所在,自行樹立生命健康發展的導向。
在高中政治課堂實施生命教育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生發展的特點進行生命教育教學體系的建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第一,注重學生的生命成長。生命教育的重點是促進個體生命的發展,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的變化,以此來構建生命課程評價體系。第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客觀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靈活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生命教育教學的評價體系的構建應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前提,關注學生發展、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生命全面發展。在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實現生命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完整構建。
總之,思想政治課堂中有效滲透生命教育,就必須讓思政課堂本身充滿生命活力。思政教師應用心尋找生命教育的切入點,尋求生命教育的真諦,不斷提高生命教育在思政課堂中的融入質量,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喚醒課堂中的生命意識,更好地發揮思政課堂中生命教育的優勢,使思政課堂成為生命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