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芳
傳統優秀文化作為積淀數千年古人審美境界、哲學思想、為人處世、治國安邦等林林總總浩如煙海的文化類型,同樣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一一個延續至今未曾斷絕的文明,具有悠久且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優秀文化的厚重底蘊卻被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所繼承與發展,并集中體現在傳統節日,如上元佳節、社火、中元節、中秋節等節日氛圍中。但長期以來,傳統文化因其自身的影響方式潛移默化而非快速見效,被豐富多彩的互聯網快餐文化所掩蓋而蒙塵。[1]但快餐文化其自身的淺薄底蘊使得其具有極高的可替代性,龐雜的互聯網信息所帶來的體驗也從獵奇發展到了精神倦怠。平臺用戶開始逐漸向傳統優秀文化取經并獲取靈感,成為抖音二創刺激計劃的參與者。在文化活動從疫情期間的線上舉辦演變成為防控常態化后的線下全面展開,在新春佳節期間群眾對于傳統煙花文化、花燈文化、社火文化、祭拜文化、禮儀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線上線下的眼光。而線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也經由抖音等融媒體平臺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傳播,進一步讓國人、讓世界認識到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親歷者或參與者的高校學生,對于增進文化自信,進而以實際行動參與其中,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傳播、發展也能起到拉動作用。在此過程中,抖音等與高校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平臺實際上起到了關鍵作用。高校學生經由融媒體平臺,能夠對自身的眼界進行延伸,彌補傳統文化課程缺乏必要實踐的短板,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共同作為增進高校學生文化自信的通道。因此,如何利用好融媒體這一新鮮事物,積極拓展新型教育方式,充分發揮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在增進高校學生文化自信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養水平,就成為教育工作者所需思考的重要課題。
高校傳統優秀文化教育通常以公開課與專業課兩種途徑開展,但在授課方式上,往往采用課堂授課的形式。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引入高校課堂后,進一步豐富了授課方式。但從時空配合角度來說,高校授課過于依賴課堂教學,課后自我教育與提升渠道相對較少。融媒體的出現實際上很好地統一了高校學生的生活習慣與學習渠道,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國內知名院校借助抖音公開課等融媒體平臺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
從知識的密度來看,傳統文化課程講授所適用的高校教材是由國家教育部委托專業機構進行統一編制、校驗審核與最終審批而來的統一教材。因此,在知識密度上,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審核后的教材內容極為精練,所承載的教材內容相對較少。[2]而融媒體平臺的特質就是短時間內向受眾呈現大量的或碎片化或成體系的知識內容,在滿足高校學生的快餐式文化需求方面,具有紙質教材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且隨著優質內容的創作,大量連續性較高的內容被創作出來,成為興趣較高群體的每日必追內容,客觀上起到了對傳統文化系統性教授的目的。傳統優秀文化浩如煙海,內涵豐富,不同文化傳承者對其解讀也各有不同,進而又進一步衍生出了更為龐雜的知識內容與體系。這種厚重的傳統優秀文化實際上很難在優先的教材中予以展現。融媒體平臺則為厚重的傳統優秀文化傳播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令其能夠將豐富的傳統優秀文化底蘊展現在高校學生面前。因此,融媒體平臺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素材多樣性。
從現當代高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上來看,其與抖音等融媒體平臺息息相關。加之生活條件的富足,使得其能夠在假期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并逐步養成了相對獨立的思想。[3]以傳統優秀文化為編輯內容的融媒體運營賬號所發布的動態能夠從視覺與聽覺等感官上帶給高校學生有別于傳統的德育教育的內容,使得原本相對枯燥的傳統優秀文化充滿趣味性,使得知識的呈現更為立體、動態,增加了對高校學生的吸引力。加之融媒體與高校學生日常生活的高度貼合,做好傳統優秀文化的融媒體平臺傳播工作能夠使得高校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教育,客觀上延伸了高校課堂的時間與空間要素,對于提高傳統優秀文化教學的實效性與知識的密度,豐富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素材多樣性,有助于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
孔子在德育教育方面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適用于高校教育,因材施教面臨最直接的問題便是教育資源,尤其是教師資源的相對不足問題,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而現當代高校學生的成長環境與智力發展水平決定了其能夠自主決定德育教育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并根據個人傾向進行自主選擇。[4]融媒體的特質之一便是借助于大數據推送功能,能夠精準推送相關內容到客戶端,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高校學生多元化教學的需求。且對于高校來說,在浩如煙海的傳統優秀文化教育領域,可選擇與融媒體平臺合作的方式對高校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推送的知識內容進行量化統計,并將之穿插入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的公開課當中,提升高校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的興趣。因此,融媒體與課堂教育相結合的本質,即為借助于融媒體平臺自身的大數據精準推送技術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
融媒體作為一種宣傳途徑,其在作為高校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角色的過程中,往往也因其過于貼合高校學生的特質,使得在對高校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中起到超乎尋常的影響。
傳統優秀文化作為延續與積淀數千年的文化符號,其影響力深深地印刻在了每個中國人的骨子里,并成為行為的重要指導。深入了解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對于增進國家與民族認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融媒體背景下,作為追求新鮮的高校學生而言更多追求的是內容的短、平、快,對于內容質量的把握則完全取決于賬號運營主體。[5]而從教育的角度著眼來看,其平臺發布的內容信息實際上存在很大弊端。
融媒體的發展實際上是伴隨著娛樂產業的繁榮與科技的進步而衍生出來的新型傳播手段。但從工具性角度來看,以抖音為代表的融媒體實際上僅作為一種工具,其性質取決于使用者。但很顯然的是,其新聞傳播與娛樂的屬性使得融媒體平臺帶有了較為濃厚的泛娛樂化特質。因此,泛娛樂化思潮下,淺層感官享受多于深層理性思考,且在缺乏足夠深度的獨立思考的情況下,極容易被紛繁復雜的信息沖擊影響自身獨立判斷,極容易削弱高校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正確認知。
融媒體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其生存基礎是流量。而在獲取流量方面,迎合高校學生獵奇心理就成為了最為快速的路徑。因此,這就直接導致融媒體平臺創作者為了博取流量而對傳統優秀文化進行隨意解讀,這為后續高校開展系統教育增加了難度。
融媒體平臺脫胎于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卻又因其特性使得其與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高度相關。因而,從功能上來看,依托融媒體平臺進行高校教育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的延伸具有必要性。如何發揮其教育價值,就成為新生代教師的一項重要挑戰。
從在線時間上來看,以抖音為代表的融媒體平臺實際上已經成為高校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是瀏覽多元內容,更是利用自身社交賬戶分享自己的生活并廣泛參與視頻創作內容的討論當中,形成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高效教育模式。尤其是在優質內容創作的過程中,高校學生實際上需要查詢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客觀上延伸了課堂教學效果。高校因應這種情況應當采取積極心態,將融媒體平臺,尤其是抖音平臺接入高校日常教育工作當中,甚至邀請傳統優秀文化賬戶優質創作者來校演講,不僅可以傳授其創作過程中所查證的相關資料,還可以就創作技巧進行分享,提升融媒體平臺與高校日常教學工作的融合度。同時,對于優質視頻創作者而言,這種到高校進行分享的做法實際上是將其作為日常教學的重要補充,其身份便帶有了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的性質,可以增進高校與社會對融媒體內容創作者的尊重與認可,從而提升創作者的自我成就感,為更好地進行創作,提供更為優質的創作內容提供動力,進一步豐富與拓展高校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
融媒體融入傳統優秀文化思想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除了內容上的去中心化外,同時還面臨形式上的泛娛樂化。但實際上,融媒體本身脫胎于自媒體平臺,而獨立運營自媒體平臺需要流量變現,也即流量是自媒體平臺存在的基礎,這與個人分享類的自媒體平臺有本質區別。因而從自媒體平臺角度來進行監管實際上超出了高校的能力范圍。從高校角度來說,更應當從學生綜合素養的角度來提升學生對外部信息的綜合識別能力,培養正確的傳統優秀文化認同感與主流價值觀。具體來說,綜合識別能力應當包括對融媒體平臺內容的精準解讀與評估能力、對融媒體平臺所發布不良信息的自覺抵制能力、對自我的約束能力,進而提升高校學生自身的獨立思考水平,有序參與融媒體平臺的傳統優秀文化宣傳與教育工作當中,剝離在傳統優秀文化教育領域的泛娛樂化傾向,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事實上,這種行為矯正有助于高校學生客觀冷靜看待融媒體對現代教育的影響,在意識上更傾向于其教育價值而非娛樂價值,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培養。
融媒體的發展為傳統優秀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創設了更為豐富的環境,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融媒體平臺本身的開放性使得在教育內容與教育手段上若缺乏科學引導極容易偏離教學目標,弱化了融媒體的教育職能而是淪為娛樂性質的活動,偏離傳統文化熏陶的目標。融媒體的出現為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能夠與高校學生更近距離接觸的媒介,同時也為高校教師創設了可以進行循環教學的路徑。但融媒體平臺實際上僅僅是一種傳播路徑與教學手段,對高校學生的教育影響實際上依舊取決于賬戶運營主體對教育規律與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如何做好融媒體背景下傳統優秀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就需要做好高校與融媒體平臺對接工作,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在輿情監控與教學效果統計上的積極作用,提升高校對傳統優秀文化借助融媒體教學的動態過程,及時掌握教學熱度,并以此為抓手做好高校傳統優秀文化教學工作,提升高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工作水平。
依托融媒體平臺,傳統優秀文化主題內容在高校學生教育課堂得到迅速傳播,其內容形式與途徑范疇都得到了有效拓展,為增進高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的培養奠定重要基礎。但同時也應當注意到,融媒體僅作為一個平臺與路徑,而非傳統意義上高校教育架構中的一部分,在實踐過程中因其本質差異而出現了諸如教學內容的去中心化很容易加深歷史虛無主義、教學形式的泛娛樂化很容易削弱國家民族情懷、教學效果受限于傳播主體的能力反而增加了技術育人的難度等問題。針對融媒體背景下傳統優秀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包括高校應當接納融媒體為日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當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泛娛樂化傾向矯正工作、高校應基于大數據量化技術做好與教學融媒體賬戶的對接工作等對策,提升傳統優秀文化對于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