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張 霞
一個時期以來,全省各地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齊齊哈爾市制定出臺《開辦企業服務工作規范》地方標準,實現了“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一網通辦服務智能化”“自助申報服務全面化”“開辦企業服務延伸化”;遜克縣打出促進外貿保穩提質組合拳,口岸出口總值、貨運量雙雙創口岸開通以來歷史新高……實踐證明,打造尊商聚商惠商強商的發展環境,必須把重點放在政策賦能上。
一個地方要發展,短期靠項目,長期靠環境。而優化營商環境,核心在于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關鍵在于持續優化政策供給。為什么有的地方不僅新生市場主體少,甚至原有的市場主體不斷流出?背后折射出的就是營商環境的差距、政策供給的差別。某種意義上講,未來發展的競爭,就是營商環境的競爭,就是政策供給的競爭。
持續優化政策供給,要堅持需求導向。企之所盼,政之所向。要把企業期盼作為改進服務的主攻方向,健全完善企業參與政策制定機制,積極邀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商會、行業協會共同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廣泛收集企業意見建議,做到制定政策問需于企、兌現政策精準高效,確保出臺的政策貼近需求、有的放矢。
持續優化政策供給,要堅持目標導向。千帆競發,爭先者勝。要把爭創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努力方向,不斷強化跳起摸高的意識,把政策供給置于全國大格局、大背景、大戰略進行考量,對標國內先進地區,對接國際先進水平,確保政策供給達到全國前沿水平,以政策的高標準實現營商環境的一流化。
持續優化政策供給,要堅持結果導向。政策似水,企業如魚。一個地方政策供給好不好,感受最深的是企業。要把企業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對準企業最突出的訴求、最急切的期待,強化任務分解,狠抓責任落實,以目標倒逼責任,以監督倒逼態度,集中力量攻克難點堵點,不斷提升政策的科學性、精準度,確保各類政策發揮撬動、引導作用。
持續優化政策供給,要堅持簡約導向。大道至簡,政簡易從。要把刪繁就簡原則體現在政策供給的全過程、各方面,不論是制定政策、完善政策還是優化政策,都要強化效率觀念,體現“簡約”精神,進一步壓縮審批事項、審批內容、審批環節,用企業開辦時間壓縮了多少、投資項目審批提速了多少、市場主體負擔減輕了多少來衡量政策供給的效能。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政策供給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全省各地各部門一定要用心用情支持企業,以優質的政策供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加快全省高質量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