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燕南
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是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
中國春晚,一個承載改革開放和團結奮斗精神的中國當代文化標識,一張溫馨潤澤又斑斕亮眼的中華民族人文名片,今年迎來了40周歲生日,可喜可賀!
40年來,中國春晚的概念與內涵不斷豐富和延展。從1983年至2023年,中國春晚從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萬眾矚目、一枝獨秀到百花盛綻,全國各地廣播電視臺春晚萬種風情、各領風騷,網絡視聽平臺新軍勢起,網絡視聽盛典比肩傳統春晚盛宴。中國春晚已經形成了客廳文化、移動接收、網上網下、大屏小屏的現代大視聽傳播格局。
40年來,中國春晚的與時俱進品格和求實求新風格不斷提升和強化。春晚作為綜藝節目,長盛不衰的密碼在于緊跟時代前進步伐,緊扣宣傳主題主線,以自身的茁壯成長,佐證了黨領導文藝戰線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守正創新,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的奮斗歷程,見證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抒寫和呈現了中華民族為實現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歷史偉業。
40年來,中國春晚的人民底色不斷擦亮和增色。以中國春晚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新文藝特別是新時代十年以來的中國文藝,傳承著“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紅色基因,高舉起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文藝旗幟,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昂揚奮進。
40年來,中國春晚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不斷增強和彰顯。春晚作為當代全體中國人民和海內外同胞僑胞的共同記憶和鄉愁共情,成為凝聚海內外廣大同胞僑胞的感情紐帶,成為展示中國人民幸福生活和精神風貌的世界之窗,成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文化舞臺,成為中華文明、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和中國話語、中國敘事的文明交流互鑒平臺。
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從哪里出發和為什么出發。《傳媒》在春晚40年之際推出這一組專題文章,從不同視角、不同維度回顧觀察中國春晚40年發展歷程,全面記錄中國春晚演進軌跡脈絡,系統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廣電綜藝、中國當代文藝事業取得的建設成就和寶貴經驗,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這些文章既是對中國春晚40年周歲生日的致敬和獻禮,更對踏上新征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和史料研究價值。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全國各行各業與改革開放時間表相映射的紀念事件和時間節點眾多。我們紀念中國春晚40年,有獨特而深沉的文化寓意,蘊含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主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主題報告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主題報告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從團結一致到團結奮斗,從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團結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戰勝歷史上任何時期一切困難的法寶。
團圓是中國人民的期盼,團結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我們紀念春晚40周年,根本目的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40年春晚,40屆盛會,全國數百臺大型晚會,當然有成功也會有遺憾,符合事物運動規律,符合文藝發展規律,但中國春晚的底色永遠是人民的春晚。這個底色,一定會越擦越明亮,讓人民的文藝永遠在春晚的夜空閃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的春晚,就是人民文藝的一座江山。祝福中國春晚40歲生日快樂!祝福中國春晚永遠給人民帶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