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加瓊
(福建省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泉州西征管所,福建 泉州 362017)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進,企業推進財務整合既是適應收費模式改革和大區域模式改革的需要,又是節約成本費用,加強集約化、扁平化管理的需要。在財務管理中本文結合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實際,從崗位履職中邊行邊試,認真總結運營管理過程中財務報銷出現的具體問題,運用管理學、會計學和財經學等常用知識,針對發現的問題在管理、技能、人員、考核等方面提出初步的對策和完善流程,以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隨著高速公路收費模式改革的需要,在集約化、扁平化和資源整合的管理要求下,以節約成本費用支出為目的,從優化現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兼顧業務板塊管理的實際出發,以所屬路段財務整合和區域管理為主。目前財務報銷所涉及的日常業務由原有的單一收費向多元化管理的模式發展,財務核算涉及到以收費、養護、機電、經營開發、綜合執法、電子收費等業務板塊為主。同時,票證管理、財務崗位兩人制體系也向財務與票證崗位相對分離、票證崗位納入各征管所稽核綜合室的管理模式發展。這些改革的推進,對企業降本增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給財務人員提出許多工作的新挑戰和業務的新要求。
在推進企業改革中,按有關會計核算和會計人員設置要求,結合行業和地域的實際,對設置有行政賬套核算的征管所財務室,配置3名財務人員,即會計主管1名、會計1名、出納1 名。對于從事會計崗位人員的要求,除了需要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掌握本行業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外,還要能認真研究探討財務整合后的形勢變化,對財務、收費工作流程、工作職責、交接班管理等工作,梳理工作環節并提出相關的崗位職責建議,且能認真分析和總結財務整合后財務、票證管理過程中的經驗和做法,完善管理流程,為分公司提高運營管理質量積累寶貴經驗,而這些都要求財務人員要敢于挑戰自己、突破職業習慣的思維方式,加強在憂患意識、大局意識、戰略思維、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提升。
在企業里,為了加強企業管理,合理控制成本,規范各項開支報銷,企業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制度,企業各部門根據文件要求執行。首先要求做到事前申請,先經業務部門主管審核無誤后,再報相關部門審核,最后報企業主管領導審批,凡是超過審批標準的,不得報銷,各部門做好明細臺賬,以備核查。但由于經辦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對文件制度的解讀不夠全面,造成在財務報銷審批手續流程上不夠規范。
專項報銷規范化管理是企業推進重點工作、中心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性的財務管理在企業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也逐步規范、簡化,特別是電子化、平臺化、智慧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大大減少了財務人員的統計分析工作量。但新形勢下的業務改革、業態發展、資源整合、人員調動等情況,除了對日常財務收支的業務流程需要重新梳理外,也新增許多專項費用開支,加上制度配套的修訂和職責的變更,在一定程度上對經辦人員、財務人員、審批領導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日常財務報銷審核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報銷發票開具不規范:發票上沒有納稅人識別號;發票品名是辦公用品等籠統的名稱,沒有具體明細;收到的發票帶有清單,但是清單不是從防偽稅控系統開具打印的;收到的發票蓋章不規范;收到的發票沒有稅率;收到的發票沒有編碼簡稱等等。二是審批手續本末倒置。在企業正常運營中,應該按事前申請→會議研究審批→預算會簽審批→采購管理流程→合同會簽審核→施工進場→工程結算驗收→財務報銷審核等程序逐步推進,但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緊急業務或特殊情況下,往往先發生業務,再完善審批手續,出現了相關操作先后順序的倒置,再加上經辦人員業務不熟,沒有做到事前審批,財務人員在審核手續時發現不規范提出退單,在不理解的角度上容易引起沖突,不利于企業的和諧發展。
企業財務報銷中存在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有:第一,企業內部控制不規范,在實際財務報銷中,各個部門沒有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無法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職能。第二,財務人員業務不熟,對報銷手續的完整性缺乏整體上的把控,造成手續不夠齊全。填寫報銷表格不規范:出現數字書寫錯誤、字母大小寫錯誤;出現涂改現象;單據上缺少相關部門負責人或主管簽字;報送材料不完整,缺少事前申請報批,或缺少會議研究、驗收手續等等。
在國有企業里,由于相關在職人員安于現狀,沒有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特別是在新形勢改革的資源整合、崗位調整、業務更新等方面,人員不能自我加壓從本質上提升綜合素質,而是疲于應付日常性的工作,導致業務不熟悉,對于單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不能全面辨別。物資采購管理實施所涉及的細則、條款、要求等內容都變化很大,相關電子平臺開票在稅收政策對應的類別、項目等方面也發生新的變化,加上經辦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全面解讀文件制度,在財務報銷審批手續上不規范,報銷時,相關的原始單據、附件不齊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財經工作的質量。
企業里,對于財務報銷應引起重視,正確的工作態度可以更好地完成財務報銷流程。在工作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第一,報賬人員或是經手人、證明人、驗收人等與業務相關的人員責任意識薄弱,在財務報銷審批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而缺乏必要的審核,直接簽字,造成數字錯誤,單據、手續缺失,把審核看成財務人員的工作,歸為財務人員的責任。第二,對已發生的業務,票據整理收集不全,沒有及時走財務報銷流程,導致報銷滯后。
為了財務報銷流程可順利完成,應完善財務報銷的管理機制,可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根據財務報銷的實際出發,從企業領導、部門負責人到會計主管、一般會計人員、經辦人員,明確各自的責任,落實到位,層層把關,做到對財務報銷真正的審核。第二,排除用行政權力干預財務人員審核工作,避免給財務工作人員造成壓力。
在日常工作中,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各有不同,通過加強財務人員的技能培訓,達到提升業務水平的效果。其一,加強財務人員的會計繼續教育,有利于更新和鞏固財務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其二,鼓勵財務人員通過考取職稱進一步學習財務相關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利于財務工作的開展。其三,積極參加財務的各類培訓,關注法律法規及財經政策的動態發展,及時接收新的財務信息。
經辦人員如果對業務熟悉,則辦理相關財務報銷流程速度快,減少報銷時間,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因此,加強經辦人員的業務培訓是有必要的。其一,通過各個基層所站之間業務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提升業務水平。其二,各個部門之間相互溝通,相互配合,梳理思路,讓財務報銷更為規范化、標準化。其三,政策在變,國家法律法規在變,應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培訓,加強經辦人員綜合素質。
在考核過程中,要突出以財務績效、管理績效、對標績效為考核重點,建立差異性量化、系數遞增遞減合理、以業績為導向、評價科學、分檔分級差兌現考核結果的績效考核體系,以財務績效的降本增效、對標管理為主要差異化量化指標,同時統籌兼顧在日常性和經濟性的內部審計結果運用上,納入到對基層單位的日常管理績效指標,做到可量化、常態化、機制化的管理,以提高基層單位領導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將日常內審情況通報、年度財務績效指標和年度對標績效指標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兌現績效獎懲,增強考核機制與風險管理的有機結合,包括將內部審計評級與企業管理層的績效考核相掛鉤、優化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與考核制度、完善內部審計質量的考核機制等[1],為推進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高速公路企業改革的實際應用添磚加瓦。
在推進企業改革的進程中,企業不斷適應多元化群眾需求,承擔國有企業的擔當職能等新形勢,在業務整合、人員標配、手續完善等新形勢要求下,對于存在的報銷審核、環節監管、采購流程、領導重視等方面的問題,從企業實際、財經要求、人員培訓、績效考核等四個方面思考提出建議,為優化管理,凝聚人心,真正達到組織和個人共同提升, 以此完善和建立企業科學、規范、高效的財務管理體系,做到全行業、全員、全履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