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軍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系轉型升級,內部審計在促進企業發展和提高經營效益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強內部審計,能有效地彌補管理上的缺陷,預防和控制風險,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國企的內審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與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提升。
國有企業因規模、類型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并未全部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如一些規模較小的法人單位未設立獨立的審計部門,一些法人單位將審計部和法律、紀檢等部門進行合并工作。以筆者所在的單位為例:所屬19 家法人單位只有4 家設立獨立審計部,另有4 家將審計部和法律、紀檢等部門進行了合并,其余11 家法人單位未設立審計部門。由于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不健全,對其功能的發揮有較大影響。國企的內部審計人員大都在審計部門工作時間不長、缺乏長期的審計工作經驗,而且大多是從財務轉崗至內部審計崗位,專業結構較單一,綜合素質和業務勝任能力還需提高。對于企業的風險防控側重于財務管理方面,對工程分包、物資采購和管理、設備租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審計還不深,審計的全面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以筆者所在的單位為例:2021 年公司下設24個子公司,34 個分公司、事業部,整個審計系統在崗專職審計人員只有30 人,其中,24人為財務人員轉崗至內部審計部門,占比達80%,審計人員專業差異化配置有待進一步優化。審計人員中從事審計工作兩年及以下的為14 人,占比47%。審計人員新手多,自身能力亟待提高,需要快速積累審計經驗和專業技能,同時在長期實踐中提升管理才能。
審計結果的運用是實現審計價值的重要一步,更是實現審計價值最大化的關鍵環節,但在實際業務中,審計成果往往得不到有效運用。首先,許多國企的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揭露機制、體制方面的問題較少,而涉及具體細節的問題較多,部分單位對審計整改的認識不夠深入,即使進行了整改,就事論事的多,以制度的形式固化形成長效機制的少,導致問題屢審屢犯。其次,審計整改的工作機制和考核措施落實不到位。審計整改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作,要使審計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建立完善的整改機制和相應的考核措施。
由于內部審計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需要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尤其面對內部審計人員少、審計任務多、疫情限制的現狀,內部審計方法是否科學、適用和先進,直接關系到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能。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方式與方法仍有不足,具體體現在不能準確運用制度、不了解現場實際業務、開展審計工作時局限于專業水平和思維認知無法提煉建設性意見、部分審計人員不熟悉鎖定審計證據的方式,使得審計結論難度加大等,大大降低了審計質量和效率,弱化了內部審計職能。
為了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要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不僅有利于國有企業獨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而且有利于提高審計監督力度。根據國資委《關于深化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央企業要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強化集團總部對內部審計工作統一管控,加快形成“上審下”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部分央企已實施“區域審計中心”模式,打破了傳統審計管理架構。國有企業集團內可推行審計中心建設,形成審計部—審計中心—各級審計機構“三位一體”的內部審計工作體系,使審計工作能夠更加有效地開展。堅持人才強審,強化內審隊伍建設,把專業團隊建設作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部分抓好,依托審計項目,提升審計人員綜合業務能力,豐富專業維度,做好內部審計人員相關專業的差異化配置。選拔具備一定條件的專業人才組建審計專家庫,參與審計項目、提供咨詢服務,定期組織研討企業審計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專業意見。選拔具有較強業務素質和培養潛力的審計人才組建審計骨干人才庫,為審計工作長遠發展積蓄力量。提升團隊業務水平,將團隊建設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在評優評先中予以體現,推行落實淘汰制度,確保內審專業團隊建設推進有力、成果顯著。
審和改是一對辯證關系,相輔相成、緊密聯系。強化成果運用是充分發揮審計職能的集中體現。一是要完善審計成果運用機制。堅持重大審計報告會議審議、重點問題跟蹤指導、多部門協同督導、長期未整改問題審計回訪等機制;推動審計整改與任期績效考核相結合,與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相結合綜合提升整改工作質量。二是注重“一果多用”。將審計成果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共享,建立共性問題舉一反三整改機制,分析可能存在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定期總結形成問題匯編和管理建議書,對被審計單位和相關主管部門分別提出整改意見和改進建議,加強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三是實現多部門協同督導。就審計發現的問題征求有關部門意見,通過聯席會議、碰頭會等形式,共同商討解決。涉及有關部門職責范圍內的事項,由主責部門推動落實,審計機構及時跟進整改進展。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內部審計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審計監督的任務越來越重,內部審計工作壓力日趨增大。改進優化審計方式方法,才能在繁瑣的常規性審計中解脫出來。一是推進多種審計方式相結合。對受審計資源、時間等客觀條件限制,無法開展現場審計的,可借助信息化手段靈活開展遠程審計。對部分參股合營企業,可利用中介機構力量,適當委托外部機構開展審計。二是加大數字化審計力度。加強與財務系統、經營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對接;深入探索“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審計手段,增強數據采集、存儲、加工、處理、挖掘和分析能力;研究、發現好的、可用審計軟件,從而提高審計工作能力,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內部審計是國有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企業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提高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程度,針對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靶向發力,解決突出問題,如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做到審計成果運用多元化,審計隊伍建設體系化,不斷夯實審計管理基礎,提升審計效能,推動管理提升,將助力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