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靜,段昌柱,李 情,侯延斌,尹定洪
(重慶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重慶 400016)
作為學歷教育體系的“金字塔尖”,博士研究生教育代表著國家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潛力,肩負著培養拔尖人才、推動科技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使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1]。醫學研究生教育是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高等醫學院校承擔著醫學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務,為醫療機構和醫學科研院所培養和輸送高層次、創新型醫學人才[2]。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及《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3]的頒布實施,表明國家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高度重視。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研究生撰寫的用于申請學位、具有一定學術意義和創新價值的研究論文,是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科學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展示,是衡量其學術水平與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可反映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培養水平。因此,如何保障和提升醫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值得關注、思考和探討。
2019年,清華大學修訂研究生培養管理規定,以激勵博士研究生開展原創性、前沿性、跨學科研究。眾多高校相繼發布新規,主要內容都是廢除以往博士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相關不適宜的硬性要求,注重多元評價和創新價值[4]。但是,博士研究生培養“不唯論文”不是“不要論文”,而是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全面多維評價指標體系,充分發揮評價指標的“指揮棒”作用,促進博士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博士研究生培養應當將保證學位論文質量作為首要任務,注重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和價值,避免科研浮躁心態、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導師應引導博士研究生潛心鉆研、勇于創新,以從容淡泊的心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做好科學課題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圍,博士學位論文是評價博士研究生學力水平最為公認的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國家之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與科技的競爭,研究生教育對于培養創新人才、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周期較長,國家投入的經費和資源較多,其培養質量和水平對于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十分重要。我國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相對于發達國家起步晚,具有追趕式、跨越式快速發展的特點。隨著博士研究生招錄數量增加,博士學位論文存在質量下滑,甚至出現學術不端的現象。擴招是否降低了學位論文質量、博士學位論文水平能否達到學位授予要求等問題備受關注,針對博士學位是否具有足夠的含金量出現爭議。《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規定,每年對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的論文進行10%左右比例的抽檢。抽檢結果納入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指標,用于確定導師招生資格和配置研究生教育資源。嚴格的學位論文抽檢制度,充分表明了國家對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視和保障學位論文質量的堅定意志。
全國范圍學位論文抽檢結果表明,目前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普遍存在科研能力欠缺、學術態度不端正、選題意義不夠、論文規范性欠缺、論文創新價值不高、文獻綜述質量低六大問題[5]。黃智等[6]認為研究生學位論文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對待論文的態度不嚴謹、導師指導力度不足、專家雙盲評審質量難以保障、復制率檢測存在漏洞、學位論文質量監管不足。研究生學位論文總體質量情況不容樂觀,結合醫學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分析其學位論文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如下。
由于學校、院系、導師、研究生各個層面對于學術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和重視程度不夠,學術道德教育容易缺失或流于形式。學術道德教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導致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研究和撰寫方面存在態度不端正、思維不嚴謹、思想松懈或麻痹大意的主觀意識問題;學位論文出現格式、結構、引證、語言等方面不規范的客觀能力問題;學位論文缺乏創新價值,水平和質量較低,出現不當引用、過度引用,甚至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
培養單位對于學位論文質量的把控,主要聚焦于評審和答辯,注重對最終結果的考查和評價,往往容易忽視研究生培養全程質量把控對于學位論文質量提升的作用。過程質量把控不嚴,就容易導致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訓練不足,出現學科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理論知識的系統性不足、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欠缺、研究結果的可靠性不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論文創新性和價值性不高等問題。學位論文質量保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貫穿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培養單位應致力于實現從結果管理、目標管理到過程管理的轉變[7]。
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學位論文復制率檢測、評閱、雙盲評審、預答辯、答辯等監管手段逐漸出現程序化、形式化的現象,導致畢業后學位論文抽檢出現“問題論文”。由于畢業前夕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工作出現流于形式的情況,背離了保障學位論文質量的初衷。如在學位論文的撰寫中,研究生將主要精力用于采用改變表述方式、增加冗余文字、文字圖片化或表格化、中英雙向互譯等方式規避復制率檢測風險,而不注重對學位論文內容、數據和格式的精雕細琢;在學位論文評閱、預答辯、答辯等過程中,存在專家因礙于情面無法客觀地對學位論文進行嚴格把關的情況;為保證學位論文評審結果及時返回,以便組織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預留給專家雙盲評審的周期相對較短,難以保障評審質量,甚至出現讓研究生代為評審的行為,存在簡單粗暴的不予通過或“放水”現象。
高校應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切實踐行“三全育人”教育思想,積極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學術道德教育體系,不斷豐富研究生學術道德和誠信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將教育貫穿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促進新時期研究生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學位論文質量涉及眾多因素,其中尤其是生源質量、培養過程等因素對學位論文質量的影響較大。只有將質量控制關口主動前移、切實強化過程管理,才可能避免被動的結果管理,從而有效提升學位論文整體質量。
3.2.1 提高生源質量,把握學位論文質量源頭 高耀等[8]研究發現,學位論文抽檢整體合格率、一次性通過率、合格意見數量等評價指標,尤其是創新性及論文價值這一核心指標,貫通式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得分顯著高于非貫通式培養博士研究生,說明生源質量對于學位論文質量具有較大影響。《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9]。王丹等[10]研究表明,“申請—考核制”生源的科研成果顯著上漲。要保障學位論文質量,應首先保證生源質量。醫學是一門要求高、難度大的學科,對優秀生源的需求更為迫切。只有通過科學有效的選拔方式和程序,篩選出真正熱愛和適合科學研究的學生攻讀博士學位,方能從源頭上為醫學博士學位論文的質量提供保障。
3.2.2 重視論文選題,提升學位論文起點水平 博士研究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和條件下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選擇合適的研究課題十分重要。在論文選題過程中,導師的指導和幫助具有關鍵作用。因此,應當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著力提升導師指導水平和綜合素質。鑒于醫學科學研究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導師既要引導博士研究生廣泛關注醫學發展前沿,又要指導他們留意發現具體領域的實際問題,結合其興趣愛好、學歷背景和知識結構,選擇適合他們在博士階段完成的課題,并在研究工作中不斷完善。加強導師指導,提升論文選題水平,優化完善課題研究方案,從基礎著手做好做實,才能行穩致遠。
3.2.3 嚴格中期考核,充分發揮分流淘汰作用 對博士研究生進行中期考核,是保證博士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11]。分流淘汰是中期考核的核心內容,可以起到警示提醒作用,激發博士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中期考核的分流淘汰作用逐漸淡化,出現流于形式的現象。院系是培養過程管理的主體,應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堅持制度化、科學化、人性化地執行分流制度,充分發揮考核專家的學術專長,真正對博士研究生課題進行“診斷把脈”,幫助其提前調整和完善課題研究方案,保障和提升其學位論文質量。
3.2.4 加強學術討論,構建積極和諧的科研氛圍 課題組和研究室定期(每周為宜)組織文獻學習和工作匯報,形成學術討論的長效機制與和諧氛圍,是培養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定期組會能夠促進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研究生相互之間的經驗交流和知識分享,促進研究團隊內的平等討論、互幫互助和良性競爭,有利于培養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維、溝通交流能力、道德情商和團隊精神。
建立健全學位論文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強化培養過程的關鍵環節把控、壓實培養單位的主體責任,是做好學位論文質量監管的關鍵。論文撰寫、查重、評閱、答辯是關系到學位論文質量的幾個核心環節,應該加強監督管理。
3.3.1 論文撰寫 優秀的博士學位論文是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邏輯思路清晰、行文簡潔流暢,給人美的享受。研究生應掌握科學的寫作方法,養成樸實嚴謹的文風,采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釋深奧的科學問題。培養單位可通過講座開設、范例展示等豐富形式,引導研究生牢固樹立學位論文撰寫的學術底線意識,堅決杜絕學術不端行為,掌握論文撰寫技巧和格式規范常識。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應耐心指導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撰寫,對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寫作質量嚴格把關。
3.3.2 論文查重 近年來各高校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復制率進行檢測,對于學位論文復制率檢測不通過的給予延遲答辯等處理,論文復制率檢測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防范起到一定作用。但學位論文復制率檢測系統應用以來,個別研究生的反檢測手段層出不窮。檢測結果對于學位論文是否存在學術不端只能起參考作用,需要培養單位謹慎甄別、妥善使用。出現復制率超標的情況,不可武斷地認定學位論文存在問題,應當建立申訴機制,給予研究生提出申訴的機會,充分發揮專家的學術主導作用,做到以測促改。同時,應強化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對于復制率較高的學位論文,應重點關注其是否存在學術不端的情況,務必堅持學術底線。
3.3.3 論文評閱 醫學博士研究生的實驗周期相對較長,而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如期畢業的意愿又較強烈,畢業前各項工作安排十分緊湊,導致論文評閱相對匆忙。培養單位應組織博士研究生提前規劃,如期完成課題研究和學位論文寫作,給論文評閱和盲評專家留出相對充足的時間,盡量保證評閱結果客觀、科學。同時,論文評閱不能流于形式,應注重發揮評閱結果對學位論文改進的指導作用。對于評閱專家提出的意見及建議,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充分修改及完善。
3.3.4 論文答辯 論文預答辯和答辯,是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中的最重要環節。探索建立由院系集中組織與科室/課題組組織相結合的答辯組織形式,加強院系對科室/課題組的指導監督,形成學校—院系—科室/課題組的分級管理體系,統一聘請答辯專家,做好答辯信息公開以加強監督,有利于規范學位論文答辯管理,強化學位答辯委員會責任,是保障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預答辯和答辯后,院系和導師應敦促博士研究生逐一落實答辯專家的意見,做好學位論文修訂完善工作,把握提升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最后機會。
新時代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主線。“質量就是生命線”,面對社會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培養質量是當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務,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風向標和指揮棒。加強監督保障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措施,對促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內涵式發展至關重要。學位論文是醫學博士研究生培養的主要載體和核心成果,其質量保障就是提升醫學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首要任務。建立“學術道德為根、過程管理為基、質量監督為魂”的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堅持“促進研究生成才成長”的教育理念,構建遵循研究生教育客觀規律的質量監督保障體系,有助于提升博士學位論文水平和醫學博士研究生教育質量,加速我國由研究生教育大國向研究生教育強國邁進的征程,支撐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快速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