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宇 惠一格
(1.大連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連 116044;2.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連 116044)
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百年有余,在這百余年歷程中,黨自身實現了規模上的由小變大,實力上的由弱變強,從嘉興南湖的一葉紅船到新時代下的錦繡河山,黨的光輝歷史是這翻天覆地變化的記載和見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史研究是一門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活動揭示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律的科學。”所以黨史是共產黨員和廣大群眾的正衣之鏡,是提升自身政治素養的重要參考,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對此,在當下我們需要以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第三個歷史決議為依托,準確把握黨史學習的本質,在不斷地學習和運用黨史的歷程中磨煉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過硬的政治素質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
要學習黨史,首先需要搞明白的問題就是學習黨史的什么。在當下,學習黨史主要是學習黨史中的重要人物和群體、黨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黨成為執政黨領導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對黨史人物和群體的系統學習是當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習黨史人物需要以全面和發展的觀點為指引,以客觀翔實的記載為依據,以公正合理的評價為重要參考。所以,在對黨的重要領導人如毛澤東和鄧小平等偉人的生平和成就進行學習研究時,我們要抓住研學的重點,力求掌握偉人的工作方法,仔細品味偉人的人格魅力和深入學習偉人的思想成果。例如,我們在學習黨史中與毛澤東相關的內容時,首先務必知曉第二個歷史決議中黨對毛澤東的正確評價,建立對毛澤東的全面認識,明確毛澤東作為黨、人民軍隊和新中國的締造者的歷史地位。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與毛澤東密切相關的黨史重大事件,如領導秋收起義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三灣改編確立“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延安時期領導敵后抗戰、開展整風運動進行自我革命,以及指揮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等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要對毛澤東思想這一黨的重要指導思想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尤其是對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和群眾路線等貫穿始終的重要原則加以領會并且牢記。在學習黨史中的英雄模范群體時,我們要做到的是加深對英雄模范先進事跡的了解與領悟,感受這些英模在其光輝一生中展現出來的高尚精神,最終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精神素質,更好地為黨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奉獻。黨的歷史上先后涌現出如狼牙山五壯士、黃繼光、邱少云和楊根思等為了保家衛國而獻出生命的戰斗英雄,焦裕祿和孔繁森等為人民利益終生奮斗的公仆,“兩彈一星”、戰略核潛艇及載人航天科研團隊等為鍛造大國重器而數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獻的精銳團隊,他們的事跡凝練在黨的歷史之中,構成了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力量來源,是我們學習黨史的最生動教材和補足精神之鈣的最直接來源。
黨史學習中的另外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黨史上重要時間節點背后的重大歷史事件的學習。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往往都是發生在黨面臨生死存亡的命運抉擇或者確定前進方向的關鍵時刻,是對過去的深刻總結,是對當下的認真決策,是對未來的重要參考。對這類重大事件的學習需要注意的點在于要以唯物史觀為根本指引,研究和學習要以整體性、全面性和邏輯性的觀點來進行。更為具體的要求就是在研讀重大事件時明辨該事件的性質,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精神和“自緣身在最高層”的站位縱覽整個事件,做到以主流覆蓋支流,以整體分析部分,以事實考證細節,以唯物史觀中歷史發展規律的相關觀點來宣揚事件的積極意義和做好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從而最終堅定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在20 世紀40 年代中后期,黨領導人民開展了旨在“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使得許多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為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黨中央制定了“一化三改”的總路線,開始在廣大農村推廣農業合作化。在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有些地方的工作人員由于自身能力水平不高和思想覺悟不到位,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操之過急、不顧實際的情況,引起了群眾的不滿情緒。但是這些不足之處并未影響對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的性質和歷史地位的認定,這兩項壯舉依舊使黨真正意義上為中國的廣大貧苦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夢想,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工業化提供了強勁動力。
黨史學習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明確黨史的重要作用,即論證黨帶領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確性。面對一些錯誤言論和思想“用假設代替歷史,以臆測代替事實,其根本用意是混淆視聽,否定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的險惡用心,為了防止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悲劇重演,我們不能忘記黨史,更不能否定黨史。在黨史的學習和研究中,我們不能以改革開放后的成就否定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歷史,也不能以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歷史來質疑改革開放的正確性。黨史有力地證明了我們黨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自身宗旨,始終以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根本遵循。所以,加強對黨史的認真研學可以更堅定自身跟黨走、為人民的信念,筑牢自身思想防線,以實際行動做出更大的貢獻。
黨史學習是重中之重,要想做好黨史學習,除了要樹立正確的態度之外,還要選擇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起到以黨史滋養內心世界、堅定自身理想信念、補充自身前進動力、與黨和人民一道奮斗的作用,促進個人價值和黨的執政目標早日實現。
黨史學習是為了筑牢我們的思想防線,因而在開展學習的時候我們需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進行指導實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貢獻之一,是我們對歷史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科學結論的方法指導。進入新時代以來,黨繼續將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與新的客觀實際相結合,對唯物史觀經典理論做了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解釋,并將其作為新時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指導思想。
唯物史觀強調歷史的發展具有其本質規律的屬性,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兩對基本矛盾作用的結果,這種矛盾運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所以,我們要明白黨史研學必須尊重歷史發展的相關規律。另外,唯物史觀中的群眾史觀也是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黨史不僅是黨的發展史和建設史,更是記錄著黨與人民緊密團結、血濃于水、共同奮斗的歷史。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之源,在黨史研學中一定要牢記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原則,團結廣大人民與黨每時每刻站在一起,加強黨群聯系,為實現共同理想而不斷向前。
開展廣泛而全面的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是更好地了解黨史黨情,營造風清氣正的理論環境,從而正本清源以筑牢思想基礎,固本培元以保證拒腐防變,進而維護思想領域的安全穩定,凝聚共識,為實現共同理想而不懈奮斗。這就要求黨史學習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將學習成果落到實處。“明禮”是要求我們注重對黨史理論的學習,通過現象了解本質,深刻體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與時俱進的品質,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客觀實際和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歷史精髓,從而提升我們的理論水平;“增信”是要求我們通過學習黨史,增強對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努力把握好“兩個大局”,同時借助當下全球抗擊疫情的不同表現來深刻體會中國的制度優勢,堅定社會主義好、馬克思主義行的必勝信念;“崇德”是要求我們深切學習和領會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的精神譜系,利用黨史學習加深對精神譜系的切實體會,將偉大精神動力注入當代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弘揚光榮傳統,賡續光榮血脈,筑牢信仰基礎,講好黨史故事,引領正確向上的思想潮流;“力行”是要求我們最終將黨史學習的精神財富運用到具體行動上,在向第二個百年歷史目標接續奮斗的關鍵時期更要團結全黨全國人民以史為鑒,破舊局、立新局,將黨史學習教育的系列成果融入自身行動當中。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史學習教育高度重視,除了在全黨范圍內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外,還要求在各級學校的歷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提議也明確提出,將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作為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進行全面規劃統籌布局,將其作為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建設目標。這為更高效和高質量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黨史學習的內容不僅是人物與事件,還有在現實條件下以史論結合的方法所研究和歸納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是提升黨史研究水平和發揮以史資政育人作用的重要工具。當下黨史研究的要求有兩點:一是在態度上要高度重視黨史研究,保持高的政治站位和科學嚴謹的學術態度,將黨史研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必要的結合,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更多的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這番論述為當下的黨史研究指明了基本要求。二是完善對于黨史研究者的行為導向約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史研究只有在合理而完善的制度約束下,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黨史研究者只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以人民為中心,忠誠于黨和國家,以服務新時代為根本出發點,才能實現學術上的發展,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凈化精神世界和弘揚科學精神的使命。
另外,新媒體技術的廣泛發展也為更有效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平臺。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進一步落實就是各級黨組織要提高自身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熟練度,在網絡中建設好講黨史、學黨史的信息化平臺,在內容制作和展現形式上積極創新,增強宣傳度和感染力,從而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在保持本色不變的基礎上以更加廣泛的傳播面和更加多樣的形式進行,并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和學習成果。
黨史學習教育一直是黨內的重點話題和常態化的任務,對于推進黨的建設和發展,鞏固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以及凝聚人心奮勇向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代,黨要以講好黨史故事、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和建設好黨史研究陣地,為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打好堅實基礎,為抵御外部錯誤思潮的沖擊提供有力的支持,為力爭按期完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好思想領域的全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