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北京急救中心,北京 100031)
隨著網絡在現代化管理事業當中運用水平的日益提升,其可以為工會的網絡化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2018 年,中國工會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在今后五年內將著重對工會制度進行改革,并對智慧工會系統進行建設,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手段開展工會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希望把職工網絡咨詢群體的覆蓋面加以拓展,從而覆蓋基層工會組織。因為智慧城市工會的建設順應工會的改革需求,所以我們有必要對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城市工會的建設路徑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工會更好地為職工提供精準服務,并且履行其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
早在21 世紀初,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就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12 年,我國也公布了智慧城市的試點目錄,并強調對各類數據與技術手段加以運用,同時對城市運行基礎系統中的關鍵信息系統加以感測,從而確保能夠對民生、治安、城市服務等活動中的需求做出智能化的響應。2016 年年底,微信、支付寶和網絡政務平臺網民的總規模已經超過了2.39 億人,占整個網民數量的32.7%。也正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全國有幾百個城市都進行了“智慧城市”的探索和實踐。“智慧城市”的建設,會對行政管理的程序進行精簡,進而導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時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會有所提升。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其更加深入地運用到人類生活之中,許多行業都已加入了智慧建設的浪潮之中。例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在全國各地不斷出現。
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的工會組織也開始對“互聯網+”工作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并且對智慧工會的概念進行了提煉。根據不同企業的主要經驗可以了解到,智慧工會主要是把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加以應用,使得職工的所有工作能夠電子化,及時對職工的需求做出智能反應,使職工的行為模式、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等能夠獲得進一步的革新。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對工會數據資源進行集成和數據共享,真正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以確保工會的數據分析具備準確性和可視化的特征,為工會的科學決策和更有效的經濟管理提供數據上的支持。而且,需要對服務于企業廣大職工的網絡工作平臺加以建設,從而更好地服務職工,展現職工的新作為和新形象。
就智慧城市工會的建立而言,其是工會變革的重要推進力量。在黨委關于加強黨群團組織建設工作的一些建議中也指出,群團組織必須對網絡群體的服務能力加以培養,打造富有特點的群體網絡,以利于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工作,與門戶網站、主要新聞媒體等配合。通過完善網上工會宣傳力量的建立,并結合運用維權熱線電話、微信、微博等多媒體工具來做好對網絡的宣傳引導工作,站在網絡與社會斗爭的最前端,積極發言,把網絡的主旋律加以宣傳傳播。而智慧城市工會建設,將會形成以大數據庫為基礎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和虛擬辦公大廳,通過整合線下推廣的工會組織信息,對職工服務過程加以優化,從而降低服務成本,工會對職工的服務將會變得更加簡單、有效而且快捷。同時,對職工的服務體驗加以優化,從而讓職工群眾的滿意程度也能夠獲得相應的提升,不斷創新工會工作。而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也會糾正政府部門之間各行其政的弊端,保證工會上下和部門之間的數據信息能夠更加快捷和全面的交換,對過去煩瑣的信息傳輸環節也加以縮短,提高數據信息的傳遞效率,減少工會的管理層次。
伴隨著當前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網絡、手機與職工的生活緊密結合。通過一個小小的屏幕建立與職工的聯系,對職工權益進行維護,這也是工會制度創新的主要方式。智慧城市工會的建立,將對法律援助、志愿服務、維權等功能進行全面建設,同時也把網上職工家園建設到了職工的周圍,把直接聯系職工的渠道也加以建設,從而使職工們能夠較為方便地接觸工會組織,而工會組織也能夠直接對職工的心聲進行了解。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工會、團委和婦聯都要加大力度來推動網上建設的開展,切實把好群眾組織的旗號亮出,并發出自身的聲音。在網絡時代的語境下,意識形態之間進行了激烈競爭,那么工會組織也必須把自身的聲音加以輸出。通過對智慧的工會環境進行構建,能夠形成職工信息傳播的新媒體渠道,通過各級工會組織的App、微信、微博和網絡等平臺共同支持,進行資源共享,從而形成全面立體的網絡職工傳播場地,使職工們能夠更加方便地傾聽社會組織的聲音。同時,通過對新媒體的管理平臺進行新聞發布,就能夠獲得微信、微博等社會主流媒介的支持。而通過接口協議也能夠實現對第三方新聞網絡平臺的直接介入,如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等,確保各個工會組織的新聞稿能夠在各個新媒體網站上一鍵發表。各個新媒體通過實現數據共享,聯合發言,能夠切實引領全國工人群體跟著黨前進,保障專業人才隊伍的穩定性。
對于智慧城市工會的建設來說,不僅僅是在工會管理的過程當中對信息技術加以應用,它也屬于一場文化與理念的變革。在實際對智慧城市工會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工會干部對其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信息化工會的層面上,只注重簡單地對互聯網信息技術加以運用,很少會對支撐智慧城市工會運行的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進行應用。而且,很多工會平臺的成本都比較高,還不兼容,微信、工會網站等產品的功能重復,缺乏特色,更缺乏對職工的關心。正是由于這些產品缺少與職工的交流,又不能及時對職工關心的問題做出有效答復,因此職工對工會網站的關注度有所降低。所以,在建立智慧城市工會的進程當中,必須對工會干部的錯誤觀念加以糾正,著重對工會干部隊伍的綜合能力加以培養。此外,必須從人才戰略的高度了解網絡技術知識,相關人員應具備良好的網絡邏輯思維,能夠適應新興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并且建立真誠熱愛工會工作的人才隊伍,從而為智慧城市工會的建立奠定更加強大的人力資源基礎。
近年來,智慧政府在我國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建設,這也正是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結合而發展的產物,預示著我國工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紐帶,屬于社會治理的基礎,需要真正認識到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等能夠為工會工作帶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進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對智慧城市工會的建立加以關注,并把智慧城市工會的建立視為智慧政府建設的一個重點項目。通過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和互動,融入智慧政府建設,從而確保智慧城市工會的建立能夠起到拓展思路、高效布局的積極作用。同時,必須加強智慧政府的建設工作,減少信息障礙,強化信息與各個單位和各種服務間的溝通,達到職工服務的有效提升。在對服務功能模塊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強調全面和快捷,使工會的服務模式、工作理念和活動形式得到轉變,增進工會組織和企業職工群眾之間的溝通,從而更有效地為職工群眾開展服務,使職工能夠切實體會到工會對職工的關愛,使工會的凝聚力和職工的向心力得到提升。
在中央加強改進黨群團工作的意見中表明,需要對線上線下促進融合的群體工作新型格局進行打造。對于智慧城市工會建設來說,就是在信息技術時代下,工會工作模式的創新并不能取代基層組織建設。建立智慧城市工會,不僅需要對線上平臺和服務體系加以建立,還需要對線下的服務實體進行建設,并且不斷對線下的服務水準和服務模式加以優化,從而使得線上線下實現無縫連接。在這一模式下,部分工會也開始認真研究建設“實體店+網店=職工家園”的服務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實體店一般都是專門為市級職工建立的實體場所,涵蓋了幫扶所、服務站、職工維權服務中心等,而網店則一般包括微博、網站等。因此,無論是對實體店鋪還是網店進行的構建,都應注重合作建設。在線上對職工的基本需求加以滿足,在線下對職工進行較為精準的幫扶;在線上進行技能方面的培訓,在線下進行技能比拼;在線上對信息平臺進行提供,在線下對服務功能進行完善。通過對這樣的方式,能夠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通過合作形成職工的家園。
2017 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布《全國工會網上工作綱要(2017—2020 年)》,對“互聯網+工會”的不同形式及應用情況進行了明確,這也為中國智慧工會功能模塊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參考借鑒,表明權利與保障類型的規定將會著重對困難職工援助體系、職工服務體系等加以建設。在這一綱要的指引下,不同地方的職工能夠共同探索,工會應針對職工的實際情況對智慧企業職工的服務體系加以完善,以便于對職工進行更為普惠的服務。就智慧服務系統來說,它以客戶的實名信息為核心,結合客戶服務卡,以及所使用的手機軟件、網站、微博、微信等服務平臺系統,從而能夠實現保障合法權益、咨詢發布、服務管理等多項功能。以職工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為切入點,對心理咨詢、婚戀交友、志愿服務等模塊進行設置。而且,一些智慧服務平臺包含減肥健身、網上培訓等模式。通過實現這些功能,可以對服務模式、工作理念和活動形式加以改變。比如,我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推出了職工網上練兵系統。在這一系統當中,將比較風行的闖關游戲應用到網上闖關的學習之中,并且對不同等級進行設置,進而吸引職工,使職工能夠不斷對試題加以突破,不斷提高等級,累積知識,進行能力的培養。就這一方法而言,可以使80 后、90 后職工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進而形成滿足職工對企業職工技能培養要求的一種高效途徑,為他們隨時掌握技術和技術升級提供了知識層面的保證。
研究表明,在我國網民當中,基本上都是務工人員或者城鎮職工。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為職工數據庫系統的建立及其使用創造了必要的便利條件。經過細致數據分析和挖掘數據庫數據后,能夠給職工提供更加精確的人性化咨詢服務。同時,在全國總工會綜合改革試驗的具體實施方案中指出,必須對全國統一的總工會工作標準和會員信息管理基礎數據庫進行建設,以確保做到服務對象的全面覆蓋,進而保證工會在對職工進行服務的過程當中更加簡單和便利。也正是在這一方針的要求下,中華全國總工會建設并完成了兩個主干數據庫。首先,對工會組織情況和有關職工會員的信息數據庫進行建設并且完善,同時以此為基礎,對職工會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其次,必須對職工服務信息庫進行建設并且完善。通過對職工的工會服務反饋評價加以收集、統計和數據分析,能夠對基層職工的個性化要求進行了解,并且依據實際的分析結果對工會提供的服務加以調整和改善,更加科學和合理地對工會資源加以調配,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務職工。
總而言之,要想切實實現工會的改革,對互聯網時代下的工會發展需求加以滿足,就需要對智慧城市工會進行構建,從而確保智慧城市工會能夠成為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