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則善 _ 北京市第二中學
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根基,其中初中、高中階段的教育奠定了人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因此,一線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優化教育供給,在供給的方式、內容和評價等方面不斷創新,尋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著力點、發力點,其中初高中人才一體化培養就是一項極具創新意義和實用價值的人才培養模式。
初高中人才一體化培養要遵循學生認知和心理發展特點,以6年為一個完整的育人過程,在初中、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框架下,通過大單元教學設計,優化數學課程內容和結構,向學生整體化呈現數學本質,最終讓學生們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從而發展創新意識和提升創新能力,讓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完成數學學科育人目標——理性嚴謹、善思求真、創新實踐、規則意識、科學精神、思想文化。
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方面,初中、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分別對各自階段的主要表現進行了闡述,其中初中更加注重意識層面且具體,高中更加注重思維層面且抽象,通過初高中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高中教師參與初中的備課和教學,在初中課程的結構和內容上進行優化,增加大單元課程設計,使初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有機結合,讓初高中銜接由突變轉化為漸變,更利于拔尖人才的產出,提高培養效率。
在一體化培養的模式下,初中數學可以采用課前+課中+課后的課程結構,課前:在初中假期作業中增加領略數學文化,觀看數學史視頻并撰寫觀后感等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中:以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為統領進行教學設計,從初高中整體施教的高度,對一個知識單元或模塊進行整體設計加工;課后:充分利用好課后服務,由高中教師參與開發精品校本課程,逐步形成分層施教——雙向選擇——個性化培養的模式,增加并優化課程供給,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程標準的框架內進行探究式、小組合作式學習。
“雙減”背景下,提升課后作業育人功能需要優秀的作業設計,豐富作業類型,監控作業數量。在初高中一體化培養模式下,對初中階段的作業進行分層式、滾動式設計,使核心素養的養成具有連續性和一貫性。初中核心素養中的運算能力和高中核心素養中的數學運算在作業設計時是聚焦點,例如,初二學習分式時,可以設計分層作業,在選做部分增加簡單的假分式和繁分式問題的探究,使高中階段解析幾何中所需的繁分式運算能力得到連續性和一貫性培養,同時在初三學習比例性質和相似時,再次設計相關問題,實現滾動式作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