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苗
(鄆城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鄆城 274700)
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對于傳統媒體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推動著傳統媒體時代向新媒體時代過渡。面臨新媒體的挑戰,傳統媒體要在融媒體視域下明確發展目標、發展現狀,實現資源整合,在變與不變中堅守底線,拓寬思路,擴大市場份額,努力實現傳統媒體可持續發展和創新轉型的目標。
融媒體視域下媒體發展體現出了集中化、信息傳播速度快等顯著的特點。
在融媒體視域下,媒體領域具有集中化發展的特性,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發展局面。隨著媒體格局的變化,集中化的趨勢越發明顯。因為在多種多樣的創作理念和創作方法的運用下,媒體發展模式具有時代性、特定性,媒體企業增加,呈現出了集中化的特性,以此為中心點,媒體領域發生了整體變化。例如,當前用戶在融媒體環境下,更偏重于對短小精悍的短視頻的傳播、觀看,這使得眾多的媒體企業開始在短視頻的創作上加大投入力度,展開了集中發力的創作,對短視頻的優勢進行探索,發揮出短視頻的功能,獲得用戶的關注和喜愛,擴大受眾群體,媒體產業形成了集中化發展的趨勢[1]。
信息傳播速度快,是融媒體環境下媒體領域發展的另一大顯著特點,信息在高速傳播中,突破了傳統媒體傳輸空間和速度方面的約束,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推動了信息的快速傳播,人們獲取信息越發便捷,時間成本減少,增強了信息獲取的時效性,提高了傳輸效率,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就獲取到信息資源。傳統媒體要結合媒體領域這一顯著的發展特點進行調整,尋求變革,增強信息傳播時效性,只有適應了媒體領域發展現有的特點,才能真正占據更多的媒體產業市場份額,增強行業的競爭力[2]。
內容是媒體的靈魂,更是媒體發展的根本。無論任何時代,內容都是媒體立足的根本。傳統媒體的轉型和發展,應從內部做好內容的高效整合和優化,增強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把握住轉型的根本所在。處于融媒體環境中,傳統媒體要發揮出自身的職能作用,作為信息生產者,主動對內容進行優化,以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實現內容之“變”。將新聞內容的品質作為打造的要點,大幅度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尤其是融媒體環境下的受眾,對于新聞報道的品質有了極高的要求,要將傳統媒體內容的整合和優化作為融媒體時代發展的基礎,提升傳統媒體的價值,強化核心競爭力,實現內容質量的提高,用這一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獲取受眾的認可和關注。要對現有的平臺進行充分的利用,將微信公眾號、微博和網絡端口這些占據著重要位置的“兩微一端”利用起來,通過網絡平臺對傳統媒體的信息進行推廣,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與受眾之間形成弱連接,提高用戶的忠誠度,將即將流失的用戶挽回來[3]。
傳統媒體要抓住融媒體發展的時代機遇,結合新環境中信息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將媒體特點表現出來,輸出和展示多種信息形式,例如,文字、音頻、視頻等,服務于受眾,將靜態的信息制作成具有強大感染力、繪聲繪色的動態信息,推進內容之“變”。轉變語言方式,改變單向傳播主導的身份,用更具有親和力、符合受眾審美的語言,把握語言的時代感和藝術感,打造新的媒體形象。突破傳統媒體沉悶、正統的舊形象的約束,做好版權保護工作,加強對受眾合法權益的維護,保留自身信息資源的完整性、獨特性,突出信息個性,發揮媒體內容的優勢,在對內容的高效整合和運用中,豐富信息傳播的手段和方法,樹立令人印象深刻的媒體品牌形象[4]。
提供優質的服務,提高傳統媒體的服務品質,是融媒體時代的關鍵一“變”。實現服務品質的升級,要將特色化的服務優勢體現出來,增強傳統媒體行業的軟實力。傳統媒體有政府的背景,因此傳統媒體具有官媒優勢,這是其他媒體無法超越的,也是搶占輿論市場,增強媒體影響力的重要抓手。傳統媒體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實現服務質量的升級,打造高品質的服務,滿足受眾的需求,利用多元化的服務項目,使商業運營的利潤空間得到擴大,提高利潤水平。
媒體可以依托政府的主體功能,提供跨界形式的信息服務,在信息的整合和與政府的合作下取得政策支持,有針對性地調整產品的設計內容和傳播渠道,包括傳統的刊物、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均需要向著綜合信息服務商轉型。改變內容服務商的狹隘視角,提高服務質量,用優質的服務品質,獲取用戶的信任、關注和喜愛,并吸引更多的用戶群體。在服務的升級中,實現傳統媒體的轉型,把握傳統媒體“變”的要點,增強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競爭力[5]。
在融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傳統媒體要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浪潮,積極進行轉變創新,增強技術優勢,獲取技術上的支持,借助大數據技術彌補短板,升級和改造現有技術,實現技術之“變”,提高信息投放的精準化程度,將新媒體沖擊下形成的劣勢、短板問題及時加以彌補,突破發展瓶頸。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發送信息更加快捷、高效,傳統媒體要適應時代需求,借助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定向進行信息投放、信息傳播,提高媒體的運行效率,給予用戶良好的體驗,滿足用戶獲取信息、傳播信息的需求,同時也能夠促進媒體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協同增長。在技術優勢的強化中,引進前沿的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建立大數據中心庫,通過個性化的定制,獲取專項行業發展趨勢報告,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借助大數據技術增強傳統媒體的技術應用優勢,打造優質的垂直化服務、個性化服務,改進單一、重復的信息報道模式,利用技術優勢構建靈活的轉型模式,擺脫困境,強化行業的技術動力,增強傳統媒體的產業競爭力[6]。
傳統媒體是具有一定官媒優勢的,這是其他新媒體無法超越的行業優勢,傳統媒體在融媒體環境下面臨著時代的挑戰,傳統媒體的變與不變,決定著其未來是否能夠實現更長遠的發展。為此,傳統媒體要在創新轉變的基礎上明確不變之處,堅守媒體的公信力不變,牢牢守住媒體公信力的優勢,堅持正確、正向的輿論導向功能,發揮出媒體的公信力優勢,使主流媒體作為政府的喉舌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堅守主流媒體的公信力。融媒體視域下,在新舊媒體互相的激烈競爭和錯綜復雜的變化中,要搶占先機,不從眾,堅守不變初心的信念,是融媒體視域下傳統媒體要“守”的“不變”的部分。傳統媒體在面臨融媒體的挑戰時,應形成不從眾的定力,適應融媒體環境。面臨著網絡時代日新月異的媒體格局變化,傳統媒體要有堅定、果敢的良好品格,在面臨創新的機遇時主動行動,適應行業趨勢變化,形成辨別意識,對于善惡、美丑增強分辨能力,出淤泥而不染,堅守初心,保持定力,用成熟的精神,堅守深厚的傳統媒體文化底蘊。始終保持傳統媒體的公信力,牢牢把握道德標準,以服務受眾的理念,堅守初心,為受眾提供服務,明確堅守服務理念的重要意義,牢固傳統媒體的發展根基,用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精神,為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的發展打通一條長遠發展的道路[7]。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優勢進行信息傳播,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認清互聯網平臺的傳播優勢和劣勢并存的現實。互聯網平臺的傳播速度快是優勢,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互聯網平臺上信息的高速傳播卻也形成了負面的影響。這是平臺管理不完善。傳統媒體要堅守媒體公信力不變的底線和原則,用客觀、公正的態度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權威性、可靠性,并且在媒體信息的傳播中,擔負起對中華優秀文化進行弘揚、傳承的使命任務,謳歌正能量,加強對信息質量的把控。
在篩選信息時,要嚴格設定信息質量標準,絕對不能為了博眼球、嘩眾取寵,而降低信息質量或對信息篩選的標準進行調整,在面臨利益的誘惑時,要堅守媒體公信力這一不變的原則,加強對不良信息的嚴格把控。傳統主流媒體絕對不能成為不良信息的傳播者,而是要保護社會受眾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堅持媒體公信力和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受眾提供信息服務、新聞服務、媒體服務。雖然傳統媒體在傳播力度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覆蓋面有限,具有一定的媒體滯后性,但是傳統媒體卻是多元社會輿論浪潮中的風向標,也是引導老百姓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的不可替代的主心骨。在重大的社會事件面前,傳統媒體應把握信息的質量篩選標準,擦亮雙眼,用警惕、嚴謹的態度,控制信息泛濫,在融媒體時代堅守初心,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堅守媒體的公信力,提高媒體信息的權威性,形成對民眾輿論的正向引導。
傳統媒體的不變之處體現在了道德標準的不變上,要對道德標準進行堅定的守護。目前面臨著融媒體環境的時代機遇和挑戰,各種傳播平臺中有大量的商業利益元素蔓延、滲透其中,形成了對媒體行業職業道德的沖擊和挑戰,傳統媒體在融媒體視域下要堅守不變之心,牢牢守住道德標準的底線,在逐漸升級和更新服務的過程中,堅守職業道德標準,提高傳統媒體的道德水平。在融媒體視域下,信息傳播速度更快,技術優勢更強,有很多的商業因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信息源多元化、中介和渠道多元化的局面,這就容易導致信息傳播被操控的問題,無形的商業操作者在暗中對信息的傳播趨勢與方向進行調控,這種現象是要嚴格禁止的。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明星緋聞、文化領域的炒作、營銷策略的大肆傳播等,造成了大量的虛假信息、負面信息的廣泛傳播,甚至為了吸人眼球、獲取利潤,不惜利用虛假的信息獲取社會的關注,破壞了傳播環境。因此,傳統媒體要堅決地與負面現象作斗爭,將主流媒體的精神主導作用發揮出來,成為融媒體時代中媒體行業的中流砥柱,不與負面力量同流合污,堅守職業道德底線,守住道德操守,堅決抵制不良的媒體行為,為其他的媒體發展作出表率,樹立起傳統媒體的高大形象、道德形象,在媒體行業的發展中獲取受眾的信任、認可,堅守道德標準“不變”,才能真正走向更長遠的發展道路。
媒體是為受眾服務的,不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在融媒體視域下,均需要以服務為核心,將服務于受眾這一理念貫徹到實際的媒體工作中。傳統媒體在面對融媒體的巨大挑戰時,要堅守服務理念不變,堅持為受眾提供服務這一不變的觀念,在媒體傳播過程中,始終用人文關懷關注受眾,形成雙方互相尊重的局面,得到人們的理解,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多用戶的認可。互聯網時代的用戶搶占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臨融媒體的挑戰,搶占用戶有更深遠的意義,不同的媒體在引導受眾導向的過程中,采用的理念不同,做法也存在著諸多的差異,形成了多元化的媒體趨勢。有些是借助技術的優勢進行受眾導向的,也有些利用媒體形態的創新來獲取更多的粉絲受眾,達到搶占用戶的目的,有些媒體利用宣傳造勢的方式,大量地吸納粉絲,獲取用戶群體。
傳統媒體在這場融媒體時代的競爭中,要牢牢把握服務宗旨,實事求是,用嚴謹、樸實的作風進行信息的傳遞,堅守服務理念“不變”,搭建起政府和受眾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梁,為人民服務,不盲目追求粉絲,搶占用戶,而是用務實、誠懇的態度,親切地為用戶服務,滿足受眾的需要。傳統媒體要不變服務于民眾的初心,樹立起威信和良好的口碑,形成口碑效應,最大限度地環節受眾的需求中不統一的矛盾,端正服務態度,提升受眾對傳統媒體的認可度,用多元化的信息組織,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信息服務需要,堅守服務理念不變的原則,服務于受眾,造福于受眾。對此,傳統媒體要用多元化信息服務各個階層的受眾,增強傳統媒體的行業競爭力,獲取受眾認可,提高服務水平。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傳播領域內的升級和轉型浪潮始終沒有停止過。傳統媒體在面臨媒體融合的挑戰時,需要保持清晰的思路,堅守著變與不變的底線。用靈活的態度,對變與不變之處加強掌握,果斷、堅決地進行轉型和底線的堅守,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發展自信,在新媒體時代自強、自立,探索發展路徑,增強傳統媒體的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