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賀銘
(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早期我國文物保護技術有限,我國基層博物館的古舊字畫文物長期保存于自然環境下,缺失對文物保護環境的控制措施。以我國南方部分基層博物館為例,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降水集中在夏季,全年的濕度變化大,而保存古舊字畫對濕度標準的要求較高,在缺失對環境濕度的控制條件下,古舊字畫通常受到霉變、蟲蛀、破損、腐壞等問題。自然環境的變化對于古舊字畫的保存極為不利,并且這一狀況還在延續中,一方面,對于文物保存的條件提出技術要求,另一方面,對于破損后的古舊字畫修復也帶來了挑戰。
1.2.1 缺乏資金支持
我國古舊字畫的修復集中在博物館領域。近年來,由地方政府為主導、面向社會征集文物的基層博物館逐漸興建,其規模逐漸擴張。但地方博物館多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局面,資金多用于博物館的形象建設方面,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把握不足,對于古舊字畫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關注不夠重視。
基層博物館的資金多來自政府撥款,其財務支出主要用于維持博物館的日常運行工作,投入在古舊字畫保護和修復方面的資金極為有限。而博物館的主要職責在于對館藏文物的保護和展示,文物是博物館運行的主要內容,文物的修復工作發揮了保護文物的作用。由于基層博物館的資金有限,負責人缺少保護意識,需要修復的文物數量較多,尤其是易損壞的古舊字畫,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修復工作中。除此之外,國家對于不同等級的文物具有相應的資金支持,在文物的評級過程中,往往因損壞程度明顯、修復工作不到位,從而影響文物的等級評定,失去國家充分的資金補助。
1.2.2 古舊字畫修復人才缺口明顯
我國文物修復行業的工作人員主要分為文博系統和民間修復人員兩類,其中以集中在國家及各省的大型博物館文博系統的修復人員為主;民間的修復工作人員通常是個體戶,其面向多樣的民間需求,不能承擔博物館文物修復的風險。從總體上看,博物館體系和民間個人文物修復領域中的修復人員總量不多,并且年輕人才的培養缺失,修復人員隊伍的平均年齡偏大。文物修復技藝作為傳統的手工技法,其技能的傳承主要依靠師帶徒,學藝的過程耗時久,一般需要近10年的時間投入,而且學習過程枯燥、艱辛,年輕人越來越難以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枯燥的技藝學習,導致修復技藝的技法傳承困難,使古舊字畫修復領域的人才出現了一定的缺口①。
基層博物館的修復技術人員占整個修復隊伍的主要部分,但是博物館的編制較少,博物館設立的部門繁多,導致日常工作任務量大,工作人員緊缺,難以關注文物的修復。文物修復的難度高,需要對文物修復進行專業性、系統性的學習,還需有豐富的文物修復實踐經歷,因此在博物館內培養專業的文物修復人員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從博物館系統招考程序來看,其招考內容主要圍繞綜合理論常識展開,并不涉及博物館文物的專業修復技能考察,因此難以引進技藝高超的古舊字畫修復人才。除此之外,基層博物館的總體條件和待遇并不優越,對高技藝、高水平的古舊字畫修復人才吸引力小,難以為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修復隊伍注入新鮮血液。
1.2.3 古舊字畫修復風險大
國家針對古舊字畫修復出臺了《可移動文物修復管理辦法》,明確了文物修復的資質單位,為文物修復提供基礎的政策保障和標準。在實際修復中,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往往需要第三方技術團隊的介入,但是這一方面并沒有相關政策標準,導致文物修復的選擇空間受到限制,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館藏文物的轉移具有一定風險。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雖然具有轉移館藏文物的資質,但文物的價值高,轉移過程中的技術要求嚴格,對于基層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來說,難以獨自實現修復文物的轉移。
其次,按照政策要求,修復結余的資金需要上交國家財政,修復人員本身不具有獲利的資質,但是卻要承擔古舊字畫修復的風險。
最后,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和不可再生性,對于文物修復需要審批流程,各個博物館沒有明確的審批標準,對于具有文物修復資質的民間公司要求不一,導致第三方技術團隊難以正常展開修復工作。
除古舊字畫外,文物修復還包括對青銅器、陶器、瓷器、佛像等文物的修復,我國長期以來重視文物的修復保護技術,注重相關人才的培養工作,不斷完善文物修復領域的相關設施。對國內文物修復行業的類型、人才培養方面展開針對性研究,探索對我國古舊字畫修復行業發展前景。
我國的文物修復行業是以政府為主導、博物館為體系,文物修復行業類型更具多樣化,具體類型可分為個人修復工作室、區域性修復中心、高校修復工作室三大類,能夠充分滿足社會的多樣需求。
個人修復工作室通常是由技藝高超的修復師創建,個人修復工作室具有主動性和靈活性,修復師可以根據客戶的個性化要求,采取個性化的手工修復技法,如個人定制裝裱精湛、包裝講究的修復方案,相對于其他部分的修復行業,個人修復工作室更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多面向高端客戶,同時價格也相對較高。但是個人修復工作室因缺少政府財政支撐,運營較為困難,容易受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發展周期不穩定②。
區域性修復中心相對于個人修復工作室,具有較為穩定的經費運營和工作人員,是高效且規范管理的修復綜合中心。區域性修復中心的工作流程以流水線式修復為主要特點,能夠提升文物修復的整體效率,保證修復的總體質量和數量,但失去了工作室修復的個性化。區域性修復中心通常由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并與博物館、文化研究所、科技企業等部門合作,承擔本區域內的文物儲存、展示機構的修復工作,保證區域內文物修復的規模化。
高校工作室區別于社會領域的修復行業,主要承擔對文物修復人才的培養和文物修復技術的研發任務。其高校修復工作室又細分為職業類高校和綜合類高校,修復工作室的課程設立在重視教授文物修復理論的同時,還關注對學生文物修復實踐的教學,將修復人才的培養具體分為學術研究型和應用實踐型兩類,同時高校具備文物修復的先進科研設備,為文物修復人才的培養創造環境,并為文物修復者隊伍注入活力,保障文物修復行業的持續發展。
針對文物修復行業的不同類型,國內文物修復人才的培養模式也更具多元化。首先,個人工作室因以優秀的修復師經營為主,工作室的技藝通常以師帶徒傳承,師徒的技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和延續性特點。不同的個人工作室因其傳承的技藝不同,人才培養的技術內容不同,因此更具個性化和差異化,為滿足不同文物修復的需求提供可能性。
區域修復中心因其修復工作的規模化,承擔本地區較為繁雜的文物修復任務,需要高質量、高效率的工作人員,因此區域修復中心人才的培養以崗位培訓為主,通常設立主要負責的崗位培訓部門,為人才培養提供高效化、規范化、固定化的條件和先進的修復設備等。區域修復中心和其他文物保護部門聯系密切,一方面,可以為文物修復人才提供實踐平臺,另一方面,能夠促進人才培養成果的轉化質量,為人才培養成果提供檢驗標準。
修復行業的多樣性為人才培養提出多元化需求,而高校主要承擔著社會人才的培養職責,具有人才培養的優秀師資力量和教學環境,而面對修復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也應主要圍繞應用實踐性人才和學術研究性人才展開。因文物修復工作應注重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兩方面的結合,即文物修復和保護需要理論的支撐,應在理論的基礎上解讀文物,為文物修復提供理論引導。同時文物修復的應用實踐能夠檢驗研究理論的可行性,為理論研究提供研究對象。因此面對文物修復需求的多樣性,人才培養模式應深入實踐和理論領域,培養應用型實踐人才和學術研究性人才③。
國內文物修復行業的技術擁有創新性,其中對我國古舊字畫領域的修復行業發展具有指導意義。近年來,我國對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的關注度逐年提高,結合其他文物修復行業的經驗,對我國古舊字畫修復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啟示。
近年來,隨著文化領域對文物保護和修復的關注度的逐漸升高,古舊字畫修復技藝被納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舊字畫修復的技藝傳承得到了社會關注。除此之外,對于古舊字畫修復人才的培養還需要更多的學科支持,通過多學科、多元化的大量研究,才能在古舊字畫的歷史意義判定基礎上,完善古舊字畫修復人才的復合型培養,以契合社會多樣化需求。
我國近代古舊字畫修復是以個人修復工作室為主,同時國內一批技藝高超的古舊字畫修復師出現,擁有大量古舊、珍貴的修復材料,并且知曉國畫、書法和修復技藝,可以滿足修復行業的高標準要求。近代中國的江浙地區出現的個人修復工作室多為裝裱行,但運營期間受戰爭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個人修復工作室生命脆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僅有少數有古舊字畫修復資質的單位保留下來,其運營模式多為國家博物館的事業單位。
部分學者指出,在文物修復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國有博物館應當同私立修復機構合作,以彌補破損后文物修復的個性化需求,個人修復工作室的生命力也得以延續。但是個人工作室的風格通常受修復師的主觀影響較大,持續經營好個人工作室需要確定行業認可的規范和標準,一方面需要具有公信力的監督機構管理,對個人修復工作室的運行進行指導和監督;另一方面,古舊字畫修復行業還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通過文化IP獲得社會的認可度,同時為古舊字畫修復行業提供穩定的經濟環境。
古舊字畫修復行業在當代社會關注下,面臨機會的同時也出現諸多挑戰,針對諸多問題,應從政府、博物館、個人、第三方技術團隊等不同層面深入思考,為古舊字畫修復行業的良好前景提供對策。
古舊字畫修復程度既在于修復方法的運用,同時也受到古舊字畫保存環境的影響。因古舊字畫的材料特性,合適的保存環境條件至關重要。對濕度要求較高的古舊字畫,可以在局部范圍內控制濕度,以避免文物的二次破壞,為古舊字畫提供合適的保存環境。
基層博物館修復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上級政府的財政撥款,因地方財政收入不同,對于基層博物館的財政撥款有一定浮動。基層博物館應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當地政府對于博物館建設以及文物保護和修復的重視,為文物修復爭取充足的資金。基層博物館還應優化資金的配置,合理分配財政撥款,以保護文物的生命力為目的,投資搭建文物修復場所,添置古舊字畫的相關專業修復設備。另外,還要將資金投入到修復人才培養上來,提升博物館修復隊伍的專業性,為古舊字畫修復行業提供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在我國國家級和省級大型博物館具有專門的不同種類的文物修復室,修復場所的設備也較為完善;而基層博物館因自身館藏資源和經費的局限性,不能夠擁有完善的修復場所,但是基層博物館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需要,建設具有針對性的、具體類型的小型修復工作室,為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修復提供專業場所。除此之外,基層博物館擁有自身管理的修復場所后,還可以聘請第三方專業修復人員,為其修復提供場地,同時監督和管理修復過程,并且修復場所還可以培養博物館自身的修復人才,為持續的人才培養提供場地④。
國家級大型博物館的修復人才隊伍專業性較強,而基層博物館缺乏專業性人才隊伍,雖然基層博物館不需要大型博物館龐大的修復團隊,但是為了藏品生命力的延續,基層博物館同樣需要培養修復人才隊伍。在對基層博物館的調研中,博物館各個部門普遍反映對于文物修復學習的需求,由于基層博物館的人員少,文物修復不作為工作重點,甚至缺少專門的文物修復人員。為滿足博物館展品的需要,上級主管部門應該根據博物館文物的自身情況,建立古舊字畫修復隊伍,提供更為豐富的培訓機會,注重對古舊字畫人才的培養。
除此之外,還需要深化文物修復人員的職稱制度改革,激勵古舊字畫人才成果的轉化。在古舊字畫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國家應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明確業績評價標準,拓寬評價渠道,提高古舊字畫修復人才的工作范圍;另一方面,既關注修復人員論文、著作的理論實力,還要注重修復人員的實際修復水平,提升古舊字畫修復人才的技術水平和工作積極性,推進古舊字畫修復行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古舊字畫修復市場出現的問題,應以國家層面為主導制定相應的標準,規范古舊字畫修復市場的行為。博物館的古舊字畫修復不僅以館內修復為主,同時還對市場進行招標。因此,政府需要明確文物修復市場招標的標準,確立文物修復的資質審批,為社會上高水平的修復團隊開展業務、提供渠道。政府還需要規范文物的修復程序,針對文物的破損程度和修復材料制定合理的文物修復價格,為古舊字畫修復市場提供參考依據。
古舊字畫修復師是市場活躍的主體,國家層面可以出臺對古舊字畫文物修復師的資質評定標準,明確古舊字畫修復師的資質等級。這樣既可以規范古舊字畫修復師的專業能力和修復標準,還保障了文物修復的質量。
由于目前我國古舊字畫保護條件的缺失,導致古舊字畫出現了損壞等問題。古舊字畫破損的后續修復工作面臨困境,主要表現在資金缺乏、人才不足以及肯定存在的修復風險。文章深入研究了國內文物修復研究的現狀,以文物修復行業類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切入點,為古舊字畫領域修復尋找方法。以修復行業的特點及現狀為基礎,對古舊字畫修復行業發展前景提出了思考,從古舊字畫的保護環境、修復經費、修復場所、修復人才及行業市場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議。
注釋
①陳蔚.我國建筑遺產保護理論和方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6.
②郭宏.論文物保護科學研究的內容與方法[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3(3):61-64.
③鄭冬青,張金萍,何子晨,等.古代紙質文物修復用紙的研究[J].中國造紙,2013,32(7):71-73.
④李靜生.文物修復理念探討與實踐應用[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2(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