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靄暄
在融媒體時代,短視頻以互動化、移動化、平等化、小眾化的優勢受到了廣大青年群體的認可和喜愛,而且短視頻的出現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并促使傳播媒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與此同時,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要想緊跟時代潮流,也應該主動加入短視頻平臺,并通過不斷的創新實踐掌握更多技巧,以便能夠適應新媒體對節目形態的要求。
在融媒體語境下,基于《新聞聯播》發展形成的《主播說聯播》節目,是一檔在錄制場景、新聞事實、出鏡節目主持人等方面都與《新聞聯播》高度一致的短視頻節目。該節目的主持人主要由以下六位組成,分別是李梓萌、歐陽夏丹、剛強、郭志堅、海霞、康輝,而且該節目具有固定的開頭格式,當有一個節目主持人時,則是“《主播說聯播》,今天我來說”,當有兩個節目主持人時,則是“《主播說聯播》,今天我倆說”。《主播說聯播》短視頻平均時長在1-2分鐘,在央視新聞、快手、抖音、微信公眾號等眾多平臺同時發布,主持人以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語言圍繞《新聞聯播》的主要內容和當天熱點話題展開播報。
《主播說聯播》的流程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步:第一,團隊會在每天下午兩三點去了解當天《新聞聯播》的主要內容;第二,團隊會根據《新聞聯播》的主要內容以及最近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然后確定選題;第三,下午五六點開始對《主播說聯播》的初步稿件進行創作;第四,遵從相應的流程對稿件內容進行編輯和審核;第五,于當天下午七點半之后將審核確定好的稿件交給當日節目主持人,節目主持人在對稿件內容進行熟悉之后通過自由發揮的方式拍攝成短視頻,然后在各個平臺同時進行發布。[1]
《主播說聯播》在錄制的時候一定會與《新聞聯播》的主要內容緊密結合,或者是根據相同的主題進行延伸播報,《主播說聯播》還需要與《新聞聯播》在價值取向、新聞事實、節目主持人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均需對社會民生大事、內政外交等重大新聞進行關注和重視,二者明顯的不同點也只是在語言風格和傳播方式上存在差異。《新聞聯播》以嚴謹、嚴肅的態度以及傳統的電視語言來傳遞信息,而《主播說聯播》則采用通俗易懂、接地氣、幽默的網絡語言來傳遞信息,實現了大屏小屏聯動和媒體融合。
傳播方式的轉變促使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創新。在融媒體時代,出現了無線傳播、互動傳播等新型的傳播方式,新聞節目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復存在,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對當前的媒介生態進行重新審視,以更好地適應時代潮流發展。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來獲取最新的和更多的新聞,新聞傳播逐漸呈現出多元化勢態。在傳播方式逐漸多元化的趨勢下,人們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來獲取最新消息,相對于傳統的通過電視渠道獲取信息來說,要更加便捷,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如此一來,傳統新聞媒體要想緊隨時代發展趨勢,必須進行改革創新。于是,傳統新聞開始致力于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建設,例如中央電視臺的“央視新聞客戶端”、吉林衛視的吉視寶等。但是由于轉變速度較慢且時間較晚,因此與網易新聞等相比,收視效果并不理想。在這種形勢下,受眾對即時評論的新聞需求度逐漸上升,而對傳統新聞節目的需求度卻逐漸下降。由此可見,在融媒體時代,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進行創新發展已經是勢在必行。
多元化的主持風格對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專業素養的考驗。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除了央視新聞仍然具有強大的優勢和地位之外,其他電視臺的競爭趨勢日益激烈,而且融媒體語境給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帶來的壓力和挑戰使他們感覺到很強的壓迫感。[2]當前,新聞媒體類型可以分為民生、時政、體育、財經等眾多模塊,因此需要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具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和極高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滿足廣大受眾的不同需求。除此之外,網易新聞、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新聞在推送方式、編輯方式以及版面策劃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因此,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不斷進行培訓和學習,以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采編能力,在這種嚴格的考驗下,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積極主動進行轉變和創新,才能在融媒體語境下出色完成新聞工作。
與時俱進,增強融媒體發展理念。思想決定行動,只有在正確理念的引導下才能保證行動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性,不至于盲目跟風、人云亦云,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也才能形成自己的主持風格。在融媒體語境下,新聞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面對這種轉變,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與時俱進,增強融媒體發展理念,在遵從基本的工作原則的基礎上,根據融媒體新聞的傳播特點,以自身的使命為基本出發點,為促進新聞媒體在新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行創新實踐。一方面,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要堅定政治信念,始終肩負起引導民眾積極向上、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的重任,要保證社會受眾接收到的新聞內容具有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3]作為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還應該具備正確解讀國家方針政策的能力,能夠將黨和國家最新的實時動態和政策內容正確地傳遞給廣大社會群眾。另一方面,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還要從受眾的角度考慮,具備受眾意識,在傳遞新聞信息時可以根據受眾的喜好,選擇他們樂于接受的形式,并為受眾提供發表自己意見和觀點的機會和渠道,提升服務質量,讓受眾獲得更好的體驗感。
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一直都是連接節目和受眾的重要紐帶,總是以正襟危坐的形象、嚴肅的語氣以及規范的語言體系出現在受眾面前,雖然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藝術風格,但是這種單一和古板的敘事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融媒體時代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形式層出不窮,這也逐漸拓寬了受眾獲取新聞的渠道,新穎的互動功能、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的新聞內容,給受眾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在這種背景下,各大媒體平臺借助新媒體“短平快”的特點,開始制作并發布一系列短視頻,這種短視頻不僅具有新聞屬性,而且結合了新媒體的優勢。因此在傳播過程中得到廣大受眾的認可和喜愛,傳播速度直線上升,而在《新聞聯播》基礎上打造的《主播說聯播》也通過這種短視頻的形式發布在各個平臺上之后,同樣得到了受眾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主播說聯播》相對于《新聞聯播》來說,在敘事方式方面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吨鞑フf聯播》是根據社會熱點以及當天的重大事件,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傳遞信息,節目主持人在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合理運用“短平快”的敘事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讓受眾看到了在融媒體語境下,央視對傳統新聞節目作出的創新。[4]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不再追捧“精英文化”而是開始熱衷于貼近現實生活的“大眾文化”。因此,新聞傳播也逐漸朝著娛樂化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而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也需要進行創新,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創作出具有新鮮活力的作品,以便更好地滿足新時代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應以新語態來滿足新媒體受眾的多樣化需求。第一,“說”的對象要更加具體化。節目主持人要時刻將受眾放在第一位,要設想受眾就在現場,這就需要節目主持人在長期的工作中不斷積累才能具備豐富的經驗。新媒體平臺相對于傳統新聞更加重視受眾的體驗感,節目主持人要根據受眾的需求來思考需要傳播的內容,還要思考受眾在接受這樣的內容之后會有什么反映,只有對受眾需求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才能提升傳播效果。
第二,打破固定語態?!缎侣劼摬ァ芬恢笔侵醒腚娨暸_的權威節目,是傳播重要新聞的官方渠道,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缎侣劼摬ァ烦淌交脑捳Z本身就可以作為一種載體來傳遞信息,而且網絡上有很多模仿《新聞聯播》的視頻,可見聯播語態很受廣大受眾的認可。但是,隨著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變得多樣化,而這種程式化的語言就不太符合新媒體受眾的收看習慣,此時出現的《主播說聯播》則突破了《新聞聯播》的話語范式,一個“說”字就表明已經摒棄了原先的聯播語態,而是重塑語態,說明《主播說聯播》開始以貼近青年群體的姿態用接近平民化的語態來傳播信息。[5]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在傳播主流價值的時候開始選擇使用接近平民化的語態來對青年群體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在短視頻中加入一些口語化的詞匯,如歇后語、俗語等??递x是《主播說聯播》的節目主持人之一,更是吸引了無數粉絲,他在該節目中的經典語錄有“奉陪到底”“令人噴飯”“粉聯播,您有眼光”等,這些網絡流行詞匯直接增進了節目與受眾的關系。節目主持人的話語形態貼近受眾,也是滿足受眾情感需求的一種方式,可以成為節目主持人和受眾之間的一種紐帶,有助于提升新聞信息傳播的效率,也能建立起節目主持人和受眾之間的話語體系。
簡化語言引發受眾共鳴。根據播出的內容不同,意識形態話語也各不相同,在傳統媒體中多是宏大敘事,而在短視頻領域中則多是碎片化敘事。由于新聞的播出環境不同,有的時候意識形態傳播會以宏大敘事為主,碎片敘事為輔,而有的情況下二者正好相反,其中短視頻領域常常以碎片敘事為主,宏大敘事為輔。在新時代,人們的生活壓力較大,生活節奏較快,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和收聽新聞,而是經常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手機客戶端去瀏覽一些短視頻。這是因為短視頻不會占用大量時間,符合現代化受眾的觀看需要,所以發展速度非??臁6桃曨l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觀看習慣,也使意識形態更加傾向于碎片化。人們為了不浪費大量的時間,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相關的信息,因此更加傾向于這種簡化的話語。
《主播說聯播》以短視頻的形式出現,并用簡化的語言來滿足碎片化敘事要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主播說聯播》運用了較多的網絡流行語,如“喜大普奔”,與此相仿的網絡流行語還有放飛自我、“阿中哥”、涼涼等。這種方式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敘述了事件內容,還有助于年輕群體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從而與節目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主播說聯播》更加口語化,貼近生活?!吨鞑フf聯播》在報道青海省貧困縣脫貧這件事情上運用了簡化而且更加易于青年群體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新聞聯播》只是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客觀陳述,而《主播說聯播》則用讓人高興、振奮的語言表述了這件事情。此外,《主播說聯播》針對這次脫貧事件運用的語言是成功加入了“摘帽”群,這種語言方式不僅對新聞內容進行了準確的表達,還以生動形象的話語加深了人們的印象,同時也符合短視頻日?;⒖谡Z化的語言表達要求。以簡化的語言形式播報新聞事件,既滿足了《主播說聯播》以通俗語言傳遞主流聲音的節目定位,也符合短視頻碎片化敘事的要求,實現了與青年群體的同頻共振。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語境下,新聞節目主持人要想與時俱進,不被社會所淘汰,就必須通過改變主持方式、豐富節目形態等方式來進行創新實踐,并在創新過程中不斷掌握新的主持技巧,形成新的主持風格,這是當前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進行創新實踐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