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晨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36)
由于獨特的地域特點,廣西的世居民族眾多,每個民族勤勞的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積淀了很多的生活經驗和勞作方法,他們在日復一日的生產生活中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融入帶有文化印記的體育運動和體育活動,并且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直至今日。這一點在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中體現的尤為突出。現有文獻資料顯示,廣西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多達100 多種,如壯族的拋繡球、瑤族的射弩、京族的跳竹竿、水族的賽馬。這其中有一部分傳統體育項目來源于生活生產中積累的經驗,如拋繡球,一部分是由軍事防御(軍事進攻)轉化而來,如射弩、賽馬,其它還有為了滿足各族人民健身娛樂需求演變而來的體育項目和源自于少數民族古代先民紀念英雄和祖先的體育項目。正因為廣西地區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種類眾多,且來源廣泛,所以廣西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呈現了多樣、豐富、民族特色濃郁的特點。廣西境內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各不相同,每一項傳統體育項目都可以作為一張代表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名片。
對于文化的傳承問題,黃晶先生(現中國語言現代化學會會員)提出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觀點。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源遠流長,在這一片廣大的土地上先民們播下文化的種子,經千萬年積累 ,為后世子孫攢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產業。廣西擁有眾多少數民族,且除了壯族以外,很多是人口數較少的少數民族,這一些民族在文化上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特點,且由于歷史發展緣故,它們還具有濃郁的神秘色彩,也正是這種神秘色彩,不斷吸引人們去了解這些文化背后的民族。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的文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少數民族是其文化的載體,而少數民族的文化讓民族更具魅力;同理少數民族的發展可以帶動其文化的發展,而少數民族的文化產業發展也能夠讓民族更好地發展、更好地被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知曉。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認為,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保持、傳承好少數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讓少數民族群體生活在有歷史積淀的文化歷史圈子,這樣少數民族群體中的每一位成員才可以對其文化有著更強烈的認同感和文化自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少數民族文化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成為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覺醒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助力,讓中華民族的文化事業得以全面發展。對于廣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勢在必行的行動,也是澤被后世的行為。
廣西眾多民族從中國遠古時期和封建時期遷徙至此,并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族群,成為世居在此的民族。因為當地的民族發展歷史悠久,所以民族文化中的傳統體育項目也呈現了歷史悠久的特點。這些傳統體育項目是一代又一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在它們身上也凝聚了民族悠久的歷史和伴隨歷史洪流不斷變遷的痕跡。因為廣西地區少數民族有很多,少數民族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因此,廣西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呈現出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特點。
廣西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是由少數民族古代先祖們在從事生產、軍事、紀念英雄(祖先)、健身娛樂活動過程中積累經驗,并將這些活動中的一些特定的、有代表性的動作或其他元素衍生為傳統體育項目。在古代,這些少數民族從事生產、軍事、紀念、健身娛樂等事宜時,都是以族群為單位參加的,只要是族群內的成員,無論男女老少都參與其中。因此,當它們衍生成極具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時,這些傳統體育項目就很好的繼承和傳承了民眾參與度高的特點。
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不同于我們所熟知的常規體育項目,它們往往是集強身健體的功能性和娛樂的功能性于一身。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起源的一個分支就是古代少數民族先民的健身和娛樂。而那些源自于生產生活、軍事防御(軍事進攻)、紀念英雄(祖先)的傳統項目,經過時間長河的洗滌,已然退去了其原有的功能,流傳至今,留下的是強身健體、娛樂的功能性。一般而言,活動肢體的運動都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一些常規的體育項目也有娛樂性,但常規的體育項目娛樂性較少,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娛樂性更強,如京族的跳竹竿和壯族的拋繡球,因為帶有濃烈的民俗特性,所以娛樂的氛圍更為濃厚。
雖然說廣西地區每一個民族都擁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文化,各個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各有不同。但是,這并不代表各個民族間的體育文化是完全割裂的,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無論是從民族與民族之間政治往來的角度,還是從民族與民族間文化溝通的角度來看,民族與民族間體育文化的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還有民族與民族間的通婚行為和各民族的人口遷徙都對此產生了一定影響。舉例說明:搶花炮,這一傳統體育項目,壯族有、侗族也有,更值得關注的時,這一項傳統體育項目起源于千里之外的閩南,這點即是民族遷徙對體育文化交融影響的體現。
廣西境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少數民族文化中的一分子,它包含在少數民族文化中因此它和少數民族其他的文化也存在關聯性。比如說,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在大型集會和節日時出現,往往在這些特殊的時間節點,少數民族族群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會穿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盛裝出席在集會或節日慶典上。這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就和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交融在一起。又例如,少數民族大多擅長歌舞,少數民族在參與傳統體育項目時通常會載歌載舞,這時,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就和民族的曲藝文化有了交集。
2018 年1 月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民委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廣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重點要放在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因為廣西地區眾多的少數民族為該地區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貢獻了豐富多樣,具有獨特產業價值的精華內容。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帶動少數民族整個歷史文化圈發展,帶動少數民族居住區域鄉村振興工作發展和落實。通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拉動當地旅游業、餐飲業及其他行業的向前邁進。以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為圓點,畫出更為波瀾壯闊的少數民族和其世居地域的發展藍圖。
文化想要傳承和發展,擁有文化自信心是原動力。只有在對本民族的文化有自信,相信本民族的文化具有獨特魅力,相信它能夠讓其他民族的人民驚艷,這才能觸動族群中的成員愿意保護、傳承、發揚本民族文化。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讓少數民族的后起之輩認識到本民族體育文化的魅力,從而讓他們對本民族的文化更有信心,讓他們對傳承發展本民族體育文化乃至整個文化圈充滿使命感。不同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都具備其獨有的特點,而通過大力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可以讓我們發現、認識其他民族的體育文化積淀,在發現和認識后對其他民族體育文化魅力產生認同感,這樣就培養了對其他民族體育文化的欣賞能力。
廣西多個地區存在多民族雜居情況,名族與名族間文化交融更為密切。在廣西這個比較特殊的地方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可以通過呈現不同的、繁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讓大家品味、欣賞它們的魅力,從而讓民眾對傳統體育產業背后的民族文化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讓民眾了解當地不同民族擁有的多元化文化,讓民眾深覺廣西這一地區是文化的富有者。在新時代,我們已然知道民族文化的發展是重中之重的要務,在廣西發展傳統體育產業所帶來的成效也可以復制到其他省份,在全國范圍內掀起文化發展的熱潮,帶來更大的效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會議中提出的重要策略,是全面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歷史任務,也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步。鄉村振興政策提出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資力度,也對農村文化產業的傳承創新提出了要求。廣西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大多數屬于行政區劃中的鄉村,對廣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進行傳承創新,能夠讓廣西地區民族多樣性的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被更多外人知曉;這樣不僅帶動了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傳承發展,也推動了少數民族聚居區域的鄉村發展。
雖然廣西地區眾多的少數民族為廣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增添了無數瑰寶,但是由于現代西方體育文化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造成不小的沖擊,也由于從少數民族走出去的年輕一輩對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知度不高,或者是有一定認知度,但不愿意將發展、傳承、創新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視為自己的責任。
通過走訪觀察發現,在過去很多年少數民族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受外界文化影響,而并非少數民族自身璀璨多姿的文化對外界文化產生影響。因此,當少數民族傳統的體育文化和西方體育文化碰撞,少數民族中年輕的一輩會被西方體育文化影響,參與西方體育項目,如球類、田徑等,對本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投入時間不足。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既缺少具有文化影響力的土壤也缺乏作為傳承創新載體的人才。
受歷史因素影響,中國的少數民族長期以來處在與世隔絕、閉塞的環境下。因為這些少數民族長期生活在單一的、小范圍的環境下,因此,其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傳承都是在民族內部進行,在某些有多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域或存在各少數民族之間傳統文化互相交融影響、傳承發展的情況。但無論上述哪一種情況,其本質都是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在少數民族聚居族群的閉環環境下傳承發展,并沒有外擴至少數民族族群外。雖然,近幾年來,民眾對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了解、探究興趣較上個世紀有顯著提升,但是,這一行為可以理解為外界環境主動向少數民族封閉環境靠攏、邁進,并不是少數民族主動探求對外發展的傳統文化傳承發揚模式。這一點在歸屬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揚上也有體現,成為制約廣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參考西方其他民族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多以集群化展現,其文化產業也在長期發展和創新中不斷塑造品牌影響力,乃至由最初的一個品牌,衍生出其他相關的品牌和與之相關的產業品牌效益。例如,法國的紅酒文化,就是打造了紅酒品牌效益而聞名天下。法國紅酒品牌打出名氣后,在法國大地上,不同的葡萄酒產區發展出了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紅酒文化產業。民族傳統文化以集群形態發展,并在發展的過程中塑造品牌,這既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種創新,也是后勁十足的發展模式。傳統文化產業化,并在發展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壯大、品牌效應得以提升、影響力得到提升,反過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而在品牌效益擴大、品牌效應提升的過程中又不斷從中衍生出新的相關品牌和產業,讓民族傳統文化抱團集群化發展更有驅動力,更能夠取得較好的發展成果。反觀廣西地區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大多是以點狀進行,換句話說就是在較小的、單獨的單位中進行,沒有形成片區化和集群化發展。而點狀化傳承發展的力量薄弱,無法形成可以良好發展的產業,產業發展前路茫茫,也無法針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文化印記進行品牌包裝。總的來說,傳統文化集群化發展和傳統文化產業品牌塑造兩者都可以推動民族傳統文化不停向前發展,但是廣西地區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發展傳承在這一方面較為匱乏、意識不足,制約了廣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傳承創新。
雖然近年來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傳承積淀的基礎下有了良好的發展趨勢,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總的來說它們的發展道路還是以前已有的路徑,這些發展路徑缺乏科學性,自身的局限性較大,并不能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助推力。因此,在今后的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中應更多地思考科學的發展路徑。比如,改變以往點狀發展的模式,選擇一項或幾項傳統體育項目,深入研究探索這些傳統體育項目中蘊含的文化符號,并根據這些文化符號和特點,一對一定制專屬的發展路徑,使其可以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向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轉變。
廣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往往出現在具有民族特色的集會和節日中,這些具有豐富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集會和節日本身就蘊含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為在該區域發展主打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提供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同時,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山川秀麗,風景優美,自然條件優渥,適合發展以自然風景為主的旅游產業。而將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區人文旅游和自然旅游相結合,再將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其中,進行捆綁式發展,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大力發展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關的旅游產業,可以讓廣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和特色旅游產業都能與時俱進的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體育項目是各民族的名片,而為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塑造品牌,則是為這些產業打造名片,讓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可以借助品牌效應走出民族聚居的小環境,走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品牌包裝后,它的優勢、特點、魅力都可以在優化美化的基礎上進行宣傳,在宣傳的過程中不僅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同時,也在實踐的過程中思考更多對打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品牌的方法。這樣,實踐促成效,在實踐中摸索新方法,新的方法再付諸實踐,取得新的發展成果,形成良性循環,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品牌化發展就可能越走越遠。
傳承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以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幫助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反之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也可以助力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傳承發展。從鄉村振興角度出發可以利用其號召力加大當地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資源和人才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更多的單位、群體和個人加入其中。另外,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鄉村魅力得到很好的展現,鄉村旅游業興起,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
在新時代環境下,傳承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是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步驟之一,也是提升民眾對我國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可度和欣賞能力的必由之路。廣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傳承發展不僅對當地的文化發展、產業發展、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工作有重要的積極影響,而且他還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積極的影響力。如果想讓廣西民族傳統文化產業可以走出民族聚集地,走出廣西,走出國門,就一定要為其謀劃更好、更新的發展道路。在廣西民族傳統文化產業傳承發展道路上革新換代,不斷創新,為它美好的未來謀劃更合理、更科學、更有驅動力的方法,使它可以綻放出更絢麗多美的光彩,驚艷國人,驚艷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