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靜,朱艷紅,劉鳳芝
(天津市薊州區中醫醫院產科,天津 3019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孕期女性特有的代謝障礙性疾病,多發展于妊娠中晚期,可影響母體糖脂代謝,易引發多種產科并發癥,是導致剖宮產及不良妊娠結局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其發病機制多與葡萄糖需求量、胰島素分泌及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之間的相對平衡存在密切相關[2]。當機體處于妊娠期,其雌激素、孕酮及皮質醇水平將逐漸增加,可破壞葡萄糖-胰島素平衡,致使妊娠期糖尿病形成。病因則多與基因、肥胖、胎盤功能及年齡等因素有關,可造成母體代謝紊亂,同時影響胎盤的脂質轉運,對母嬰安全及妊娠結局均存在較大威脅[3]。本文對妊娠期糖尿病及產科并發癥的研究進行了闡述,旨在為該病防治及改善臨床妊娠結局提供理論參考。
妊娠開始后,胎兒需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取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其需求量將隨著孕周的增長而增加。與此同時,妊娠期腎血漿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也隨之增加,但腎小管對糖的再吸收率并無明顯變化,由此可造成機體排糖量增加[4]。妊娠中晚期機體排糖量不斷增長,但胰島素敏感性逐漸下降,為了補償妊娠期間的胰島素抵抗,其體內需保證充足的胰島素分泌,以維持正常的糖代謝狀態,當胰島素水平不足以維持胰島素抵抗的代謝壓力時,其機體將無法代償這一生理變化,由此可導致血糖升高,引發妊娠期糖尿病[5]。其中,胎盤激素、脂肪細胞、炎性因子等胰島素拮抗物質的增多,可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是造成孕期胰島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6]。而以下因素則是導致上述病理過程的常見病因。
1.1 遺傳 妊娠期糖尿病是與遺傳密切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家族史中通常存在糖尿病母系遺傳情況,具有顯著的遺傳異質性。此外,研究發現[7],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出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等基因多態性的異常表達。其中,HLA 是參與機體特異免疫識別及免疫應答的重要成分,其基因異常表達可影響胎兒先天抗原對母體的致敏作用,致使母體抗B 淋巴細胞抗體(anti-B lymphocyte antibody)減少,導致母嬰間免疫不平衡,進而引發妊娠期糖尿病[8]。GK 則是調節血液葡萄糖的重要物質,其T 等位基因可能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有關,且GK 基因259 位點單核苷酸多態性在該病的遺傳易感性中具有重要作用[9]。以上均是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1.2 肥胖 肥胖是導致機體代謝紊亂的重要危險因素,且與胰島素抵抗的產生存在密切相關。存在肥胖現象的孕婦,其脂肪細胞數量及大小均明顯增加,且脂肪組織亦可出現功能性改變,易引起促炎細胞因子增加,造成巨噬細胞浸潤,導致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最終引發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癥,對其妊娠結局具有嚴重影響[10]。李藝等[11]報道指出,母體孕前體重指數(BMI)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及胰島素抵抗呈正相關,高BMI 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丁冰杰等[12]研究顯示,孕前超重/肥胖孕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較高,其體內脂肪的積聚可加重胰島素抵抗,這與脂肪組織分泌的瘦素(Leptin)及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增高存在密切相關。以上可知,肥胖可通過影響機體胰島素抵抗,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1.3 胎盤功能 胎盤屬于多功能器官,可充當胎兒的營養傳感器,控制母嬰間營養物質的轉運,調節其營養轉運能力,為胎兒生長發育提供有利條件。同時,胎盤可作為一種內分泌器官,分泌多種激素與細胞因子,以維持機體的妊娠生理狀態。在此過程中,葡萄糖作為胎盤的主要能量底物,母嬰間葡萄糖的交換對胎兒存活具有關鍵作用[13]。為滿足胎兒的營養需求,母體葡萄糖代謝不斷加強,其血糖亦隨之升高,高血糖狀態可引起胎盤葡萄糖轉運及葡萄糖轉運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活性失調,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形成[14]。此外,高血糖還可引起基底膜上葡萄糖轉運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表達的增高,導致葡萄糖攝取量增加[15]。同時,高血糖還可引起胎盤促炎細胞因子的過度表達,導致母體胰島素抵抗加重,致使妊娠期糖尿病產生。
1.4 其他 既往研究認為,我國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4~29 歲,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其生理妊娠條件大幅減弱,且胰島B 細胞功能逐漸衰退,妊娠糖尿病風險隨之增高。王燕等[16]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年齡、家族糖尿病史、臂圍過大等均是其常見獨立危險因素。除此之外,潘旭等[17]研究指出,孕次≥3 次、產次≥3 次、流產次數≥2 次、高能量攝食及飲食不規律等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綜合以上研究可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因素較多,其早期篩查及管理至關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體內代謝紊亂,若血糖控制不佳,易導致多種孕期并發癥的出現,對其母嬰結局具有較大影響。現階段,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羊水過多(hydramnios)、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巨大兒(fetal macrosomia)、胎兒窘迫(fetal distress)等均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產科并發癥。
2.1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 高血糖可影響患者的脂質代謝,導致全身內皮炎癥及血脂異常,引起內皮細胞受損,進而刺激血小板,造成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的大量釋放,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風險[18]。其中,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是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的重要環節,多伴有血管內皮增厚、管腔變小等情況,可影響血管彈性,造成容量負荷,引起血壓升高。此外,妊娠期糖尿病還可影響體內離子的交換功能,促進細胞外Ca2+內流,致使血清Ca2+水平下降,誘發妊娠高血壓疾病[19]。另一方面,Ca2+內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的效應因子,導致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造成血管平滑肌肥大,導致血管阻力增加,引發妊娠期高血壓[20]。吳祝如等[21]研究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升高,可增加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風險。可見妊娠糖尿病是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羊水過多 羊水過多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可引起宮縮、呼吸困難、心功能不全等表現,易增加產婦的早產風險,且對胎兒健康具有較大威脅。Sunar L等[22]報道顯示,相較于正常妊娠女性,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羊水過多及巨大兒風險明顯更高。機體高血糖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體內滲透壓,致使母體葡萄糖大量轉移至羊水,形成高滲狀態,進而刺激羊膜組織,導致羊水的大量分泌[23]。與此同時,母體葡萄糖可被不斷輸送到胎兒體內,導致胎兒體內滲透壓增高,引起滲透性利尿,最終形成羊水過多[24]。Bakhsh H 等[25]研究指出,妊娠糖尿病是引起羊水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綜合可見,羊水過多是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病與妊娠糖尿病存在密切相關。
2.3 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導致早產的關鍵原因,亦是威脅母嬰健康的重大隱患,對產婦及胎兒均具有嚴重影響。Bouvier D 等[26]對6968 名孕婦的胎膜早破危險因素及結局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妊娠糖尿病是引起胎膜早破的危險因素,其結局與早產有關。分析認為,感染是造成胎膜早破的常見原因之一,而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狀態多不正常,可進一步影響體內白細胞代謝,導致白細胞功能缺陷,增加患者的感染風險[27]。與此同時,機體感染可造成炎癥介質的大量釋放,導致體內炎癥加重,其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CRP 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可促進間葉細胞中蛋白溶解酶的釋放,致使羊膜組織溶解,出現胎膜早破[28]。此外,羊水量的增多可增加胎膜張力,導致胎膜早破的發生。以上均可表明,胎膜早破的發生與妊娠糖尿病存在顯著相關。
2.4 巨大兒 巨大兒是指出生后1 h 內體重大于4000 g 的新生兒,是產科常見并發癥之一,可導致分娩創傷及難產等不良情況,增加產婦的剖宮產風險[29]。楊潔等[30]研究發現,妊娠糖尿病孕婦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均高于非妊娠糖尿病孕婦,其妊娠糖尿病與血糖、血脂水平均是導致巨大兒形成的重要因素。且王潤秋等[31]研究證實,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謝紊亂可增加其巨大兒風險。究其原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異常狀態,可增強母體對胎兒的葡萄糖輸運,在此過程中,胎兒可通過對胰島素分泌的調節,增強其葡萄糖代謝,促使生長激素分泌,最終形成巨大兒[32]。綜上可知,妊娠期糖尿病是引起巨大兒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是臨床剖宮產的主要適應癥,多發生于妊娠后期及臨產過程中,易危及胎兒生命健康。Castelijn B 等[33]研究指出,與健康孕婦對比,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胎兒窘迫風險明顯增加。分析認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異常,為了完成胎兒糖分的代謝,其胰島素分泌隨之增加,致使整體代謝水平提升,大大增加了胎兒對氧的需求量,當體內氧濃度無法滿足其代謝需求,可引發慢性酸中毒,形成胎兒窘迫[34]。此外,妊娠糖尿病引起的高滲狀態,可影響機體血液循環,并牽連其臍帶血管,導致胎兒血液循環異常,引起胎兒缺氧,致使胎兒窘迫[35]。可見,胎兒窘迫的發生與妊娠期糖尿病存在較大關聯。
娠期糖尿病為產科常見病之一,其發病多與體內葡萄糖-胰島素平衡的破壞有關,而基因、肥胖、胎盤功能及年齡等均是導致妊娠期糖尿病形成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病情進展,患者代謝紊亂加重,其高血糖環境可引發多種產科并發癥,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胎膜早破、胎兒窘迫等,不僅影響著母體健康,且對其圍生兒安全造成了較大威脅。基于此,臨床需定期開展孕期血糖相關指標的監測,以實現疾病的早期診斷與預防,減少產科并發癥的發生,最大限度保證母嬰安全,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