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偉



美術創作工作是藝術創作工作中重要的一項,“2023年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部分相關與會代表,就美術創作工作中的現狀、問題與解決方案,以及取得的成績和突出亮點,分別在大會主題發言與分組討論中做了較為詳細的匯報。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就藝術創作這一主題依次回答了“為什么創作”“創作什么”“怎么創作”三個問題,他認為:應為時代、為人民、為未來而創作;創作新時代予以我們的情感體驗和生命感動;要實現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廣納一切文藝創新的成果,融入個性化表現,形成與時代、主題相契合的表現形式。吳為山在“以高質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質服務推動美術創作”為題目的發言中說,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理解生活;只有放下“架子”,以真心與群眾交心,作品才能打動人心,才能創作出有情感溫度、歷史深度、精神高度的藝術作品。近十年來,中國美術館打造了包括典藏活化系列展、捐贈與收藏系列展、國際交流系列展在內的八大展覽序列。這些展覽展示“高原”“高峰”,回饋無私捐贈,彰顯中華美學精神,講好中國故事,激勵并鼓舞了廣大美術工作者的創作熱情。他表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確立,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藝術創作重在激發出創作者的內在能量,把生命激情融入民族與歷史,注入時代與生活,奉獻給黨和人民,在表現人的同時也塑造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切都將化為精神的瓊漿”。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在發言中說,作為國家藝術創作機構,中國國家畫院始終堅持以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為抓手,配合國家重大戰略,開展了“守護好一江碧水——中國國家畫院長江主題美術作品展”“中國畫·畫文物——2023北京中軸線主題采風寫生活動”以及“黃河頌——中國國家畫院黃河文化主題寫生作品展”、“‘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創作工程等創作項目。同時,從人才隊伍建設出發,推出“大道不孤”中國國家畫院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系列展覽,鼓勵藝術家們個人風格的確立與多樣性發展,收到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她認為,一是主題性美術創作不能一蹴而就,一個主題、一個項目不能淺嘗輒止,而是要持續深入展開,不斷在題材、內容、主題、語言上打磨,推動精品涌現。二是不斷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組織、管理機制,在今年長江題材創作中,中國國家畫院在解題破題、創作指導、采風寫生、展覽收藏等全過程探索有效路徑,充分調動藝術家的積極性。三是要推動理論創新與突破。藝術創作面對媒介、手段、傳播方式尤其是科技的巨大變革,藝術自身必然要發生變革。如何看待藝術“高原”與“高峰”,如何看待藝術精品與網絡爆款,如何解決對主題創作的簡單理解及創作手法單一等等,如果不能在理論上厘清當下藝術面臨的種種問題,藝術創新很難實現。理論不是空談,要有問題意識,作為中國國家畫院的理論研究,必須與創作實踐緊密結合。中國國家畫院即將推出“山水畫創作的時代精神與語言革新”研討會,即與學術提名展同步進行,從中國山水畫創作開始,探討中國畫來自傳統又能豐富傳統、守正創新的發展方向。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曹曉陽在發言中談到高校培養藝術創作人才的責任和方法。他認為,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的根本,首先是要開啟和改變一個人看世界的方式和態度,這是直指人心的感受力實踐,是強調主體性的精神生產,是要以人的“社會性”建構,去謀求人的發展,通過藝術智性所激發的創造力去回應社會、直面現實。因此,藝術創作、藝術教育不是討論小我的藝術主題、技藝與風格的養成,而是首先要將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發展成一種有啟迪心靈智性、聯通社會、深入鄉土、有現實價值的有為之學。從十多年前開始,中國美術學院即開展主題化項目制教學,倡導“以鄉土為學院”的教育理念,學校從傳統的下鄉教學拓展出直面社會、強調現實感知、回應時代任務的“社會大課堂”,從教學、研創、社會服務各個層面,將藝術教育和藝術創新延展到社會生產、時代生活的最前線,去重新定義現實主義。同時,學校也拓展出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美麗中國建設的新路徑。至今,全校做了400多個新農村建設項目,這是以藝術助力美麗中國實踐的成果,這是超越那種強調作者性和藝術風格的藝術創造,是推動社會更新和創新、對社會有為的大藝術。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呂少卿表示,在新時代構建藝術評價的價值評判標準,對藝術工作者來說非常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提高文化軟實力,藝術評價體系逐漸擺脫西方評價標準的影響,更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切合中國的文藝創作實際情況,以人民為中心,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為導向。在中國畫具體問題的探討中,他認為,除了筆墨,意象、意境、意蘊,包括寫意精神,都是能夠代表中國畫特質的存在,也應該是成為中國畫在新時代發展中一個主要的內涵問題。此外,南京藝術學院一直秉持著服務國家和地方的需要,在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上作出了一系列貢獻,如參與“中國—阿拉伯國家動漫產業論壇”、主辦“2023‘傳承與創造海峽兩岸與港澳大學生漢字創意設計大會”等。希望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領導和指引下,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需要,為新時代的藝術創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孫韜主要介紹了中央美術學院的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央美術學院在主題創作方面有輝煌的歷史,很多老先生的作品都是主題性創作,很大部分都與當時的國家重大主題息息相關。中央美術學院一直將社會作為重要的教學現場,今年底,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組織赴廣西開展平陸運河寫生創作活動,這是中央美術學院落實“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貢獻行動計劃”的重要方式,真正走進“國家重大戰略”中,用藝術的形式生動記錄平陸運河施工重大現場。為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基因,中央美術學院在今年組織力量為贛南蘇區創作贛南紅色主題藝術作品,通過藝術作品來弘揚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講好蘇區故事、長征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了解決青黃不接、中青年教師經驗不足的問題,中央美術學院推動各項活動,為主題性美術創作培養后備創作力量。
在即將過去的2023年,廣大美術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潛心藝術創作、工作成績顯著。“2023年全國藝術創作會議”也將在創作導向、人才培養與保障工作等方面,為美術創作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和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