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惠鳳
單元教學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的關鍵路徑,對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對單元教學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提升化學教學效率。單元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某一單元內容進行系統學習。通過單元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宏觀上把握初中化學知識的本質,并通過學習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基于此,本文從新課程視角下初中化學單元教學現狀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單元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在新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是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單元教學的設計可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所以,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單元教學可以有效地推進素養導向教學的落地。
從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實際來看,化學學科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第一,教學方法落后。傳統的化學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單元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探究中提升學習效果。第二,課堂氛圍沉悶。在傳統化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組織課堂活動,課堂氣氛沉悶且缺乏活力。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單元教學新模式,讓課堂生動活潑起來。第三,學習模式單一。在傳統化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按照教材內容和教材編排組織課堂活動,以“灌輸式”的學習方式開展化學教學。這種單調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第四,教學評價單一。在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以學生成績作為唯一評判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第五,缺少實踐機會。傳統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只關注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第六,師生關系緊張。在傳統化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組織課堂活動、進行課堂評價和布置課后作業等。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新課程視角下開展初中化學單元教學工作時,需要深入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解決策略。
(一)整體原則
在中學化學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各單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僅從課時的角度來進行教學設計是不現實的。所以,教師要遵守單元整體性的原則,注意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模式等多個角度著手,把它與核心素養進行有效融合,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建立知識和能力體系,從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二)評價原則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為實施教學行為提供指導,所以,對于教育成果的評價,不僅要重視教育過程,更要重視教育目的。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初中化學課程中,課程目標的設置同樣可以成為一個被評價的客體。這樣,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評價,為制訂課時目標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改善以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教學目標不明確),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
(三)相關性原則
在進行初中化學單元教學的設計時,要遵守相關性原則,也就是要關注單元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課程類型等和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性。教師要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模式,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放在第一位。
(一)轉變教育理念,科學設計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目標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將化學教學目標劃分為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3個方面。這些目標都是從教師角度出發的,缺乏對學生的關注。而單元教學在設計目標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將這些目標融入化學教學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科學設計教學內容。例如,在“化學能與電能”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對電能的認知情況、實際生活中對電能的使用情況等方面,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與學生探討如何將電能更好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能夠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化學知識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助力國家發展。
(二)深入分析教材,明確單元教學內容
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前,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明確單元教學的具體內容,然后根據教學內容整理自己的教案,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在學習“金屬與非金屬”這一章節時,首先,教師要明確本單元所包含的內容是金屬和非金屬,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其次,教師要明確本單元所涉及的知識點及技能技巧,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再次,教師還要對本單元所涉及的化學知識進行整理分析,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教師要明確本單元所包含的知識點及技能技巧:金屬和非金屬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產物及反應類型不同,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價不同,金屬單質與非金屬單質在化學性質上的區別等。同時,教師還要明確本單元所涉及的化學知識及技能技巧:物質分類、化學符號、化學式和化合價、化學反應方程式等。通過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教師能夠讓學生對本單元教學內容有一個更加清晰明確的認識,為開展單元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三)結合課程標準,設計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為初中化學單元教學提供了方向,因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必須要結合課程標準,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例如,在對“空氣”一節內容進行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新課標中“空氣的組成”和“空氣的污染”兩個章節的內容來進行設計,將這兩部分內容融合到一起來進行教學。在空氣的組成內容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物質構成和變化”這一章內容來了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一章內容來掌握固體、液體以及氣體之間的相互轉化。通過對這些知識進行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了解到二氧化碳、氧氣、氮氣和臭氧是組成空氣的4種基本物質,還可以讓學生思考“空氣中有哪些氣體”這一問題。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了解到空氣中含有氧氣、氮氣以及二氧化碳等氣體。
(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單元教學中,應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從抽象的知識中走出來,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學習。情境創設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例如,在進行“實驗室制氧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做實驗”的情境。教師提前準備好各種實驗用品,如鐵架臺、鐵絲、氧氣、石蕊試紙等,并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每種實驗用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在講解實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通過這種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參與實驗過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又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通過實驗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更多常見物質的制取方法與用途。
總而言之,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提升自己對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關注度,并與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相結合,以核心素養為指導,嚴格遵守單元教學的設計原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初中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指導學生逐漸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