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清,牛秀蓮,張艷國
(1.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平莊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赤峰?024000;2.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赤峰?024000;3.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城郊林場,內蒙古?赤峰?024000)
農作物秸稈是糧食生產的副產品,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既能將農業生產能量進行高效轉化,又能夠解決土壤肥力與水土保持等可持續發展問題,是實現生物資源循環的重要舉措,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意義重大。
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指出要強化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預計2025年,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約40億噸;預計2030年,年利用量達到約45億噸。農作物秸稈是重要的固廢資源之一。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近十年秸稈量約為8億噸/年。加快推進秸稈資源化與高值化利用,逐步完善收儲運體系,嚴格執行禁燒管控至關重要。因此,通過國家與地方政策鼓勵扶持秸稈綜合利用,積極推廣秸稈綜合利用能源化技術,為畜牧業、工業生產提供幫助。
農作物秸稈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氮磷鉀和脂肪等營養物質,是有機肥的主要來源。傳統的秸稈肥料化技術效率低、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耗時長。隨著研究不斷的深入,陸續出現301菌劑、HEM菌劑、催腐劑以及酵素菌等各類快速堆漚還田技術,縮短了漚肥時間。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升,秸稈機械粉碎還田大幅度地提高了秸稈的利用率。
雖然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動物直接采食口感不好。將秸稈切段并添加乳酸菌,使其在密閉的環境中進行發酵,制作成適口性好、含水量高、營養豐富、便于儲存的青貯飼料。我國北方地區冬季牧草匱乏,玉米秸稈青貯飼料作為粗飼料添加至日糧中,能夠提升動物免疫力,改善畜奶品質,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
秸稈基料化是指將秸稈為主要原料,加工成為植物與微生物提供營養的有機固體物料。食用菌種植基質的主要來源為玉米芯。秸稈基料能夠起到固定根系、養分固持的作用。
秸稈原料化是將農作物的秸稈粉碎后加入適量的環保黏合劑,高速攪拌均勻后壓縮成型,代替木材應用于生產板材、造紙、制作工藝品等。我國傳統的秸稈原料化利用主要將小麥秸稈作為造紙原料。玉米芯作為生產木糖醇的替代品,也是秸稈原料化利用的一種形式。
依托各級政府的政策激勵措施,助力秸稈綜合利用的推進。政策的落實需要依靠村鎮級單位的執行力。要逐層傳達中央、省、市關于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文件精神,做到層層落實。村鎮單位面向所有農民進行政策宣講,并依據本地區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引入企業帶動農戶走向秸稈綜合化利用之路。企業可結合本地農作物種植狀況,使用機械化設備,解決浪費秸稈的問題。此外,綜合化利用秸稈技術的推廣與專項資金的投入關系密切,各級政府應對本區域農作物生產情況進行調研,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將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作為主體,構建個性化、多元化秸稈產業群。
在嚴格執行禁燒管控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農戶已完全杜絕了焚燒行為。目前,由于受到技術水平與種植規模的限制,農戶對秸稈的利用仍以堆漚還田為主,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較少,利用空間有待于提升。農戶是秸稈綜合化利用的直接參與者,因此應加快新技術創新與推廣,有效提高農戶秸稈利用率。針對農戶開展專題培訓,通過現場展示秸稈綜合化使用,提高農戶對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推廣多元化還田模式對防止水土流失、翻耕播種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益。
農作物秸稈的綜合使用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關鍵,也是提升秸稈價值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結合地區農業生產情況,加強政府部門的執行力度,加快秸稈農業技術的推廣,助力農業生態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