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寧
(撫順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遼寧?撫順?113001)
沙棘是沙棘屬的落葉灌木或亞喬木,耐寒抗旱,耐瘠薄,生根能力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較高,是遼西地區重要的經濟樹種和造林先鋒樹種。作者通過探討沙棘繁殖與栽培技術,以提升沙棘的成活率及品質。
選擇沙棘樹冠外圍健康、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條作為接穗,剪成約20厘米的標準穗。若在早春時節采集接穗,嫁接可安排在當年春季,對接穗兩端進行涂漆處理后,貯存于地窖之內;若采集接穗時間為冬季,嫁接時間為翌年春季,由于接穗需要保存較長時間,應對接穗兩端進行封蠟處置后,挖溝貯存。溝內要保證濕度,避免接穗失水,亦可貯藏于冷庫。冷庫內濕度在75%左右,溫度2℃左右,成捆的接穗使用塑料袋包裹,并留存透氣孔。
4月上中旬為遼西地區嫁接沙棘的最佳時間。嫁接前3~5天,對砧木澆大量水,保證土層25厘米之內濕透,選用1年生沙棘作為砧木,其抗病能力較強。使用復接法進行嫁接,用塑料條將接口處疊壓綁緊。
第一,硬枝扦插。建圃作床應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土質疏松的沙土地或沙壤土建設沙棘苗圃。為選好的地塊施底肥,每畝施農家腐熟肥1500公斤。硬枝扦插矩形苗床寬約1米,長度一般不超過40厘米,苗床之間預留50厘米步道。使用高錳酸鉀水溶液或多菌靈對苗床進行消毒,以減少扦插育苗期的病蟲害。
在沙棘的休眠期,采集穗條。選擇生長迅速、抗性較強的健壯沙棘2年種樹上發育良好、完全木質化枝條。采集穗條后,剪成約20厘米的插穗,將扦插材料的底部傾斜剪口,使其表面積增大,讓它能夠更好吸收水分和養分。將成捆(50~100枚/捆)插穗捆綁,采用窖藏或混雪沙藏,窖藏適宜溫度為1~3℃,相對濕度達70%以上,在扦插前,使用生根劑甘霖1號處理10秒或生根劑根寶3號處理15分鐘。
遼西地區硬枝扦插應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扦插之前,需進行細致整地并施足底肥。在苗床上開溝,寬1厘米,深10~12厘米,將插穗斜插或直插至溝內,地面部分留2~3芽。扦插密度于苗圃土壤狀況相關,一般情況為350~400株/平方米,插穗應均勻地分布于苗床內。防止出現下端登空,踏實并灌足水,使插穗養分與水分供給充足。扦插一個月后,施磷肥一次。扦插后3~4周為沙棘生根期,土壤濕度需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采用噴灌與漫灌的形式進行灌溉,定期做好除草、松土、病蟲害防治。
第二,嫩枝扦插。嫩枝扦插圃地選擇參照硬枝扦插。對苗床進行細致整地,深度應在15~20厘米左右。按照自動間歇噴霧設備規格設計苗床尺寸,圓形苗床高約50厘米,直徑13厘米左右。床底鋪墊直徑10厘米左右的河卵石,厚度25厘米左右,再鋪5厘米左右的大粒河沙將其墊平,床面再鋪厚20厘米左右的基質。圓形床間鋪設磚道,以方便作業。通常情況下,苗床四周采用磚砌,底部預留有排水孔,苗床周圍需修排水溝,避免因自動噴霧造成床面積水,降低扦插成活率。矩形插床,長約12厘米,寬約1米,鋪上約25厘米的細河沙,鄰床間預留60厘米的步道。不能重復使用沙棘扦插河沙,會產生病蟲害,影響扦插成活率。鋪好基質后,使用清水沖淋,再使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消毒。
選取種條應選擇良種沙棘樹,可在陰天或晴天早晚剪取插條,避免陽光直射,穗條長度約為15厘米,直徑0.3厘米以上,并置于陰涼處,保證剪口平滑,避免插條皮層破裂。保留枝條頂端葉片,將枝條下部5厘米以下葉片摘除。嚴禁將插條堆成大堆,過密實、時間過長,均使葉片失水嚴重。因此,應豎立放置,保持插穗松散,逐層擺放,可以使用深井冷涼水噴淋降溫,隨時制穗。
遼西地區嫩枝扦插應安排在6月下旬進行,7月中旬以后,雨水增多,病蟲害防治工作難度加大,扦插成活率低。扦插前,為苗床澆透水,用插穗蘸取生根劑,扦插密度為4厘米×4厘米,500株/平方米,深度約為3厘米。扦插全部完成后,噴施800倍多菌靈一次,每間隔半個月左右,噴施一次。若插穗在生根初期一旦失水無法彌補,即便增加噴水次數,葉片一天后能夠恢復,但插穗后期葉片變黃早、脫落快、生根緩。因此,應使用自動間歇噴霧裝置,保證葉片上有水霧。晴天7~11時、13~18時進行自動噴霧,每次噴5秒,每次間隔20秒。陰天噴霧應全天進行,每次噴5秒,每次間隔20秒。當插穗生出較多須根時,降低噴霧頻次,移栽前一周左右停止噴霧。
選用良種5~6年生沙棘母樹,挖取側根,此階段的植株樹體健壯、根系發達,挖取側根后,不會影響植株生長。挖取2~3年生水平根,直徑約1厘米,插根繁殖后成活率高。挖根時節為秋末或春季,應在樹液流動前進行。在母樹基部1米之外,把土挖開后,剪取選好的側根,每株母樹側根不可多取,宜選取5~6根后,回填土壤,踏實。
將側根剪成約15厘米的根段,細頭朝上、粗頭朝下,綁縛成捆,沙藏。若春季進行挖根,短期貯藏后即可繁殖;若秋末挖根,在地窖內貯藏時間較長,窖內適宜溫度為3℃左右,濕度為70%。
育苗前,將插根浸泡于清水中4~5天,將插根粗頭朝下,斜插或直插如苗床,頂部不宜超過地面,插根完成后,及時澆水。
在沙棘不同的生長階段,修剪病死枝和徒長枝,保證植株的枝條生長旺盛。定植兩年之內的沙棘不需要修剪,應對結果初期與盛果期階段植株進行修剪,實施短截、疏剪和摘心修剪,能夠改善光照條件,使植株儲存較多的養分。
栽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深度約10厘米。秋末進行一次深翻土壤,深度約25厘米,能夠蓄水保墑,并消滅土壤內的蟲卵。沙棘為耐旱植株,所需水分不多,但在生長關鍵階段如萌芽期、新梢生長期與漿果膨大期需及時澆水。合理施肥能夠為沙棘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在沙棘栽種兩年后,施有機肥,每隔兩三年施肥一次,施肥量為15~20噸/平方千米。在新芽萌動期,對其施氮肥與鉀肥;在果實發育期,可采用溝施的方式施加磷肥與氮肥。
干枯病是沙棘主要病害,管理人員應加強田間撫育管理,通過噴灑多菌靈粉劑800~1000倍液,每周噴灑一次,連續進行2~3次,即可進行防治。沙棘卷葉蛾是常見蟲害,侵襲沙棘的枝干部和葉部,優先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在種植區內招引益鳥,以預防大面積蟲害的發生。
人工沙棘林在遼西地區有廣泛的種植應用,成為當地的重要特色農業產業和人工林資源。沙棘的繁殖技術可以選擇嫁接繁殖技術、扦插繁殖技術與插根繁殖技術,在沙棘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合理修剪、水肥管理,并做好病蟲害防治,為沙棘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