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園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載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的園本教研起步晚,教師缺乏教研經驗、園所教研引領不到位、教研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園本教研的質量相對較低,也使園所發展受到制約。建構學習共同體,可以使新教師立足于“真”問題、“小”問題、“實”問題,用活教研成果,找到高效的園本教研路徑,獲得專業能力和素養的整體提升。文章對G省J縣D幼兒園的園本教研現狀進行分析,并由此提出提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園本教研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園本教研;學習共同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
作者簡介:周倩嵐(1990—),女,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滄浪實驗幼兒園。
新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幼兒園面臨著園本教研起步晚、新教師多、教師經驗不足等現實問題。為改變這一現狀,幼兒園可為新手教師搭建適宜的成長支架,構建平等對話、互助合作、共商共享的學習共同體,讓新手教師借助園本教研解決在教育教學中面對的實際問題,從而整體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保障幼兒園的教育質量[1]。下文中,筆者以G省J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D幼兒園為例,分析目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的園本教研困境,討論如何構建學習共同體。
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的園本教研困境解讀
(一)教師的教研知識儲備不充分
G省J縣D幼兒園的半數教師為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并未系統、結構化地學習過學前教育領域的知識,他們需要轉變教育理念,補充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而且由于知識儲備的不充分,這部分教師對于教研活動的認識較為淺顯,參與教研活動的程度也不夠,難以獲得有效提升。
(二)幼兒園的教研制度亟待規范
D幼兒園是一所新建園,目前的整體教學目標仍相對籠統,缺乏清晰的行動指導和具體的目標分解建議。在實施教研活動的過程中,教學組織不夠規范,也不夠有針對性。而一套規范化、可操作的教研制度,能確保教研目標的針對性和教學的高效性。
(三)幼兒園的教研引領不到位
與此同時,D幼兒園的教研引領也不到位,對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幼兒園沒有適當組織研討活動,沒能向教師提供及時的幫助。有效的教研活動需要業務園長的引領和指導,園長應當鼓勵教師說出問題,帶領教師一同分析和解決問題,為教師提供專業上的輔助。而D幼兒園的教研活動通常是自由討論和個別人發言,并且缺乏畫龍點睛的關鍵成果提煉,這導致教研活動的成效不盡如人意,教研成果推廣受到限制。
二、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意義
學習共同體是學習者以及助學者共同構成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習團體,共同體內的成員可以通過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園本教研過程中,教師是需要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提升專業能力的學習者,而學習共同體作為支持教師發展的系統,可以精準地滿足教師的成長需求[2]。
學習共同體下的園本教研會更有針對性,教研成果更易得到推廣。因此,面對D幼兒園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相關管理人員可以積極建構學習共同體,為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注入不竭動力。
三、構建學習共同體的策略分析
(一)優化教研制度,推動教師整體專業成長
1.確立合理教研制度,保障常態化教研
《幼兒園工作規程》要求幼兒園建立教研制度來研究和解決幼兒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D幼兒園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應該及時立足園所發展的需要規范教研制度,以確保后續教學工作的有序、高效開展。學習共同體能讓園本教研形成寬松、好學的氛圍,讓教師產生“我想說、我來說、我要研”的力量,如果教研活動的組織者能做出“民主化、專業化、清單化”的教研活動組織架構,那么主動、高效的園本教研合力也會更加順利地形成。
2.明確角色定位,形成高效率教研
幼兒園需要確立教師在園本教研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教師參與園本教研的熱情,確保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得到更多收獲,向自覺學習以獲得專業成長的模式轉變。
(二)多途徑構建園本教研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會使得學習者圍繞共同的目標進行交流、互動,要想為學習共同體提供合適的舞臺,教研活動組織者需要觀察、傾聽和分析教師,并采取合適的策略,保障教研活動的適切性和有效性。
1.借助問題,鼓勵教師參與研討
(1)基于學習共同體,尋求解決共性問題的一般思路
共性問題指的是普遍存在且急需解決的實際教育問題。D幼兒園為新園,新教師普遍對組織幼兒園一日活動缺乏經驗,餐點的組織存在以下問題:幼兒等待時間長、幼兒進餐習慣差、“兩教一?!钡呐浜喜粔蚓o密?;诖?,幼兒園可以開展“兩餐兩點自主實施策略研討”,根據普遍存在的問題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在研討過程中,組織者還應利用問題逐步推動教研進程:第一步,鼓勵教師探討如何高效分餐;第二步,鼓勵教師探討如何解決幼兒洗手、取餐擁擠問題;第三步,鼓勵教師探討如何引導幼兒在進餐過程中遵守進餐規則;第四步,鼓勵教師探討如何進行餐后整理。在問題的引導下,教師會積極參與、互幫互助,產生思維碰撞,探討出優化餐點組織的一般思路。
(2)借力學習共同體,聚焦解決個性問題的具體方案
個性問題指的是個別化、特殊的問題,要處理這些問題,教師往往需要找到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個性問題可能是突發狀況,也有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來解決,解決個性問題有時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教研活動組織者要善于發現個性問題并積極調動學習共同體的智慧與力量,幫助教師解決個性問題。
D幼兒園的幼兒大多為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其中一部分幼兒為留守兒童,相對來說,這些幼兒需要更多的關愛,教師需要正視這一情況,幼兒園也需要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诖?,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組織“讓每一個孩子融入新集體”的教研活動,引導學習共同體思考如何解決教師面對的幼兒的具體問題。在教研過程中,組織者可以這么做:第一步,引導教師學習相關幼兒心理學知識;第二步,鼓勵教師描述班級中存在的幼兒的獨特表現;第三步,鼓勵學習共同體互動交流,研討解決方法。
(3)立足學習共同體,提煉對熱點問題的深度認知
熱點問題指的是學前教育領域或者本地區教育行業所關注的熱門問題,這些問題具有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教研活動組織者也應當及時挖掘新理念和新思想,幫助教師更新觀念,改進教育行為[3]。
例如,雖然游戲化教學的理念受到普遍的關注,但新教師對于如何實踐游戲化教學感到迷茫,部分家長也對游戲化教學有一定的質疑與不解。為此,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開展“關注幼兒、關注游戲、關注發展”的園本教研活動,拍攝幼兒游戲的視頻,并組織教師集體分析幼兒的行為,讓教師關注游戲的價值,思考該如何利用游戲促進幼兒發展。
2.組織多種形式的研課活動,夯實教師專業基本功
組織多種形式的研課活動能促使教師進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實踐,收獲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升專業能力。
(1)一課多研,理清教學思路
一課多研是一種螺旋上升式的教研方法,每一次活動和研討都是對上一次活動總結[4]。
組織集體活動對于幼兒教育十分重要,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組織研討活動,探討如何組織幼兒集體活動,幫助新教師探索教育教學的方法和規律。在教研活動中,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先進行示范,再鼓勵年輕教師據此調整教案,此后組織研課討論,研課討論結束后組織集體評課反思。經過這樣多輪的一課多研,參與研討活動的年輕教師可以理清教學思路,解開心中的困惑。
(2)借助環境創設,幫助教師更新理念
開學前,D幼兒園的教師需要提前創設班級環境。然而,教師普遍認為環境創設存在兩大問題:照搬環境創設模板、裝飾意義大于教育內涵。基于此,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組織“幼兒本位的環境創設”教研活動,讓教師理解環境創設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環境創設的質量。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園本教研活動可以按以下思路開展:第一,觀看優秀環境創設案例,分析環境在促進幼兒發展方面的潛在價值;第二,審視園所的環境創設,剖析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第三,有針對性地尋找環境創設的優秀案例,因地制宜,提出環境改造方案;第四,完成班級環境改造。
(三)深層次推廣教研成果,激發學習共同體的成長動力
1.找準問題所在,立足教師實踐
在組織園本教研活動時,幼兒園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把握真問題,著眼小問題,剖析實在的問題。真問題應該與一線教師的真實需求密切相關,為把握真問題,教研活動組織者需通過日常交談等方式了解教師的關注點、困惑點,并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梳理和排序,列出教師最關心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著眼小問題則可以確保解決方案的具體化和可操作性,幫助教師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而要剖析實在的問題則體現了教研活動“接地氣”的現實要求,只有剖析實在的問題,才能確保園本教研緊緊抓住教師,讓一線教師產生共鳴,有動力積極思考、探討解決方法。通過梳理,筆者發現D幼兒園教師在本學期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進行游戲觀察、如何撰寫觀察記錄、如何做好班級常規管理,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以此為園本教研的重點,帶領教師通過學習共同體逐一解決問題。
2.用活教研方法,確保教研扎實有效
建構學習共同體的根本是幫助教師獲得專業發展,所以開展教研活動時,教研活動組織者應充分考慮教師的現狀,采用靈活多樣、成效最大化的教研形式幫助教師積累豐富的教研經驗,讓教師獲得多方面的發展。在組織園本教研前,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分析問題的解決難度,據此開展大型教研或者時間較短的“微”教研。此外,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適當組織講座、培訓,讓教師系統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也可以在主題審議的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幫助教師通過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提升教研能力;還可以引入圓桌討論的形式,給教師營造良好的交流氣氛。
3.推廣教研成果,促使教師反思總結
園本教研的成果只有被運用到日常教育教學中,才能更好地為教師成長提供不竭動力。教研活動組織者需要深刻認識到園本教研的這一特性,鼓勵教師積極落實教研成果,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總結。
為引導教師形成應用意識,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鼓勵教師在參與園本教研時進行行動研究,將解決問題視作行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將此后的行動視作下一階段的研究重點。在這樣的行動研究中,教師可以不斷積累研討經驗和實踐經驗,對教學活動的認識也會更加客觀、深刻。
結語
盡管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幼兒園可能由于種種原因在園本教研上存在諸多問題,但幼兒園的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以采取合適的策略構建學習共同體,讓教師借助學習共同體參與研討,體驗“教育實踐—問題發現—頭腦風暴—找到解決方案—再次實踐—反思提升”的過程,并逐漸形成深度思考、深度學習、深度反思的習慣,最終在園本教研中實現專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占蘭.農村貧困地區幼兒園教育質量現狀與提升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5(12):13-21.
[2]王麗娟.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目的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03):61-63.
[3]孟繁華,張景斌.和諧共生:教師教育共同體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劉占蘭.學前教育必須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教育研究,2009,30(05):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