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魏晉時期的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當時孫權送來一頭大象,曹操想知其重量。問之屬下,無人知道。此時曹沖說:“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曹操聽后大悅,馬上讓人照此辦法去做。
借古而喻今,寓意而明理。“曹沖稱象”的故事寓意深刻、意味深長、充滿哲理,對我們優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本領、增進工作智慧,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曹沖稱象”的方式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體現在把“大”轉化為或分解為“小”的行為方式。它啟示我們,在工作中要胸有大局、登高望遠,心懷“國之大者”,練就政治慧眼,常思為民之策,把自己本職工作置于大局之下,立足崗位、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只有高點站位、大處著眼,方能底蘊深厚、行穩致遠。致廣大而盡精微,“大處著眼”起始于“小處著手”。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要從細枝末節開始,把長遠目標轉化為持續不斷、階段性呈現的分期完成,把艱巨任務分解為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分步實施。
“曹沖稱象”的實質就是等量置換、整體平衡。任何事物發展都是不斷實現由不平衡到逐漸平衡,任何工作開展都是通過等量置換而達到整體平衡。做好工作要充分發揮利用好資源因素、條件因素,各種因素不是固定孤立、一成不變的,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從而呈現出形式多樣化、形態多變性,這種多樣化、多變性是通過等量置換的途徑而實現整體平衡的。工作中的資源因素不可或缺,但資源因素不是主觀自生、平均分配的,而是工作實踐中等量置換、主觀創造的。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有努力就會有成果。只有把物質資源轉化為精神資源、把工作智慧轉化為工作成果、把不利條件轉化為有利條件,在轉化中創造平衡、在轉化中收獲果實,才能實現工作的新飛躍。
“曹沖稱象”的關鍵在于隨機應變、創新運用。只有如此,才能創新思維、智慧涌流。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工作活力源于思維創新、方法創新,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隨機應變、創新運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可行路徑。具體工作會面對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解決矛盾會遇到許多難點堵點,必須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創新方法、破解難題。只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謀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曹沖稱象”的要義在于優化過程、注重結果。任何事物發展都是過程和結果的統一,兩者相輔相成、良性互動,離開過程的結果和離開結果的過程同樣不可想象。堅持以結果為導向,以注重結果倒逼優化過程。注重結果、結果導向的要義就是把成果、實效貫穿于工作過程之中,重實際、摸實情、用實招、見實效,不是簡單以過程留痕看政績,而是以實際效果論英雄。把注重結果置于群眾口碑、組織監督之下,把結果導向放在是否真抓實干、為民造福之上,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