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駐扎在東海救助前線的女搜救機長宋寅,在危急關頭做出不凡義舉的“托舉哥”張裕,堅持19年“背著母親去上學”的孝老愛親模范劉羲檬……我們應該向榜樣學習,在無悔的人生航路上做開拓者,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跑出最好成績!
“最帥女機長”——宋寅
長期堅守東海海疆,她能操控直升機在長寬只有3米的船頭上空懸停。參加工作十余年,共參與救助225名遇險人員。她就是我國第一代女搜救機長宋寅。
2007年臨近畢業時,交通運輸部來上海海事大學航海學院招收女飛行員。宋寅和同學萬秋雯一起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宋寅和萬秋雯脫穎而出。之后,她們前往澳大利亞飛行學院,接受為期15個月的正規訓練。
兩人到澳大利亞后的第一項挑戰就是過語言關。為了學好英文,她們每天從早上8點學習到晚上12點,書本摞起來比她們的身高還要高。
克服語言關后,兩人開始了理論學習和實操。飛行時,最困擾她們的就是腦子和手合不上節拍。為了鍛煉好協調性,宋寅在模擬室內拼命練習操作。
實操訓練時,飛行員被關在“籠子”中,在經歷水浪淹沒的同時,還要保持鎮靜,其中的艱辛難以想象。在這樣苛刻的訓練環境下,宋寅沒有絲毫退縮,勇敢堅持了下來。
宋寅也遇到過瓶頸——有一門駕機考試,她掛了兩次。看到其他隊員考過,她急得大哭。2010年2月14日,宋寅登上直升機,開始第三次考試。這一次,宋寅順利過關,和萬秋雯成為中國第一代女救助直升機飛行員。
宋寅說,她的經歷驗證了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想要成就自己,就必須付出高度的自律和持續的努力。”
“全能號手”——侯長嶺
初入軍營時,侯長嶺還是一名警衛戰士,每次參加演訓,他的任務都是警戒站崗。遠遠望著導彈緩緩起豎,他暗下決心:我一定要親手把導彈送上藍天!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侯長嶺考取了原第二炮兵士官學校。面對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他背技術指標、記電器代號、默畫電路圖……畢業時,他以專業總評第一的優異成績,如愿成為一名導彈操作號手。
那一年,旅里轉型換裝,侯長嶺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被派往廠家學習。那段時間,他虛心向技術骨干請教操作使用裝備,還琢磨研制模擬訓練器材。歷經10個月潛心攻關,侯長嶺與戰友們研制出一套模擬訓練器材。
“我們可以等裝備,但不能讓裝備等我們。”侯長嶺說。憑著這份執著,他率先熟練掌握導彈發射車所有號位操作技能,成為營里的全能號手。
“把本領練到極致,把任務完成到極致。”多年來,侯長嶺始終懷揣這樣的信念,刻苦鉆研勝戰本領,先后10余次參加重大演訓發射任務,編寫發射專業教材10多本,特情處置規范20多項。他帶出的一批批專業技術尖兵,成為旅里備戰打仗的骨干力量。
侯長嶺說:“實現強軍目標,需要匯聚每名官兵的力量。我要發揮好‘酵母作用,帶出更多優秀號手!”
“女焊神”——孫景南
因電焊業勞動強度大、強光輻射等問題,很多女性避而遠之。但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的孫景南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電焊。
剛接觸焊接時,孫景南“兩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懂。為此,她白天跟著車間的師傅練焊接,晚上下班自己啃書本學。很多人覺得一個女焊工,就算學了能有什么成就?這樣的話激起了孫景南身上的“倔”勁兒。
焊接對體力要求很高,絲毫的抖動都可能嚴重影響焊接的效果。為了克服體力上的不足,孫景南堅持訓練肩、背、臂、腕的力量。
有了力氣,還要有技術。從橫焊、立焊到仰焊,孫景南遇到不懂的就問,一天到晚泡在車間里,和男同事一樣干活兒。2019年,孫景南拿下了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人稱“女焊神”。
孫景南說:“工匠的‘匠,從字形上看,外面是一個框,里面是一個‘斤,我的理解就是在有限的領域中,對自己斤斤計較一點。”
“托舉哥”——張裕
2022年5月,湖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唐家墩營業點收派員張裕獲評第二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源于他的一次“英雄”舉動。
2021年12月10日上午,張裕在派件區域某小區內上門收件,路過一棟住宅樓時發現火情,火勢兇猛,情況危急。在緊急關頭,張裕毫不猶豫沖上去,徒手攀爬上二樓陽臺,在危急關頭,托舉雙手,先將被困的小女孩救下,而后兩個大人也成功脫險。
救人之后張裕準備低調離開,被現場圍觀群眾攔下,人們想摘下他的口罩,看清楚他的臉,知道他的姓名,記住他的模樣。張裕說,記住“快遞小哥”就行了,人平安無事他就放心了。
張裕的英勇行為被媒體廣泛關注。面對各方的贊譽,張裕表示,當時事發突然,他沒有多想,只想沖上去趕緊救人。
面對一系列榮譽和肯定,張裕表示:“幸福的生活要靠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我要繼續努力踏實地干!”
“帶著媽媽上大學”——劉羲檬
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時,劉羲檬已經成了“小大人”。為了更好地照顧癱瘓的媽媽,不到10歲的劉羲檬練就了一身本領:給媽媽翻身,力氣不夠,就一點點挪動;不會炒菜,忍著被熱油燙傷的疼痛,反復練習;看媽媽犯病渾身酸疼,就自學中醫按摩和拔火罐……
劉羲檬總是放學后第一個奔出教室,吃飯總是大口大口,學習總是付出比別的孩子更多的努力。高考前夕最緊張的時候,劉羲檬一天也未中斷照顧媽媽。
2019年,劉羲檬考入哈爾濱師范大學,毅然決定帶著媽媽去上學。
作為學生,劉羲檬從沒耽誤過一節課;作為團支書,她把班里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課余時間,她勤工儉學、做家教,用于房租和媽媽的醫藥費。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劉羲檬獲得了很多榮譽,但在她看來,自己只不過做了子女該做的事。
“畢業后,我想做一名教師。”劉羲檬說,有太多人幫助過自己,她想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