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輝
(湖北文理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體操一直以來都是奧運奪金優勢項目,備受國家和社會的關注。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體操項目逐漸跌入低谷,后備人才持續短缺、社會體操宣傳力度不足、新老隊員梯隊銜接斷層等問題使體操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然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基層體操建設密切相關。襄陽作為基層體操訓練基地,先后為省隊及國家隊輸送了很多優秀人才,為國家體操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現今,襄陽市跳水項目的發展日益蓬勃,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關注并得到了支持。相較而言,體操發展前景遠不如跳水樂觀,體操市場的暗淡讓襄陽市體操的發展遭受嚴峻的挑戰。
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基石,人才和社會互相依存。經調研,襄陽市后備人才約70 名,年齡均在3~7 歲,是少兒體操啟蒙的黃金年齡段,男女各占50%,整體發展比例均衡。湖北省體操隊現有隊員約20名,襄陽市每年向省隊輸送男女運動員各2名。從后備人才儲量的整體局勢和運動員輸送機制來看較為可觀,但相對充盈的人才儲備不是保障襄陽體操發展制勝的唯一要素,除了儲備充足的人才,還應全力推動體操社會化發展,挖掘更多身體條件優秀的孩子,秉持“以人為本,吸收人才,留住人才的方針”理念[1]。
隨著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日益重視,體育的發展與普及也迎來了難得的契機。但在舉國體制的支持下,體操項目仍無可避免地被逐漸邊緣化。導致體操發展失衡的原因很多,如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發展前景暗淡等。調查發現,襄陽市部分家庭在給孩子選擇合適的體育運動時都會理所當然地避開體操。家長表示,體操專業性太強,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不希望影響孩子的學業。他們質疑體操訓練是否會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現今,社會體育文化氛圍深受中考影響,體育三大球類成為主流項目,也是很多父母為孩子優先選擇的體育項目,體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事實上,體操有“運動之父”的美譽。在美國,無論是社會普及度,還是市場開發水平,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這跟美國家長的教育理念也有一定的關系。相較于美國,中國家長只看到了體操艱苦的一面,不了解它對于孩子身心發育的全面性是其他體育運動不可企及的,大眾對于體操的刻板觀念給體操的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師資力量短缺一直以來是基層體操建設存在的嚴重問題,襄陽市現有高級教練1名,普通教練員4名,且非專業運動員出身的教練居多。就項目特征而言,體操本身專業性強、技術復雜、危險性較大,對于教練員綜合能力要求極高,孩子在練習體操初期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教練員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熟練掌握所帶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當運動員進入難度發展階段,就需要更高水平的教練員制訂科學的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并給予精確的指導,那么僅僅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專業培訓的教練員,則教學水平不足[2]。湖北省每年高水平退役運動員人數不在少數,高水平運動員退役后,通過專業的教練員培訓,完全具備基層教練員標準,但襄陽本身屬于三線城市,發展前景遠不如大城市,薪資待遇也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所以大多數退役運動員擇業時都不會選擇來到基層工作。然而,沒有優秀的教練員團隊,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就得不到提升,這也造成了當今襄陽體操發展困難的局面。
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競技體育也在不斷改革,相較于以往的體操行政管理模式,走市場開發和社會化發展道路似乎是能夠復蘇體操發展的正確導向。經調研,襄陽市除了規定的體操基層訓練基地以外,暫未發現其他私人機構有開展競技體操運動的意向,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體操的發展,這種刻板的管理形式凸顯出襄陽市體操發展的局限性。當今,專業性過強的競技體操項目走市場化發展道路并不占優勢,大部分私人企業認為開展競技體操項目前期在場地和器材上耗費成本太高,他們對體操項目的商業價值有所顧慮,認為對這個并不興盛的體育項目進行大量的投入,未必能和它產生的效益成正比。無論任何體育項目的發展都不能徹底與社會脫軌,競技體操后備人才儲備持續得到保障也是基于社會體操發趨勢良好的條件。現今,快樂體操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相較于競技體操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在體育不斷的改革創新下,能夠為體操市場開辟一條新的道路[3]。
近年來,襄陽市體操優秀苗子雖一直層出不窮,但自黃秋爽之后再沒有培養出特別出類拔萃的人才。運動員進入省隊后,教練員因過于重視技術發展,而忽視了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導致運動員身心健康問題頻發,不得不提前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尤其女運動員進入青春期后,會出現生長發育、體重大幅度增長的情況,隨之而來的就是傷病問題,這往往也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迫于壓力,教練員急于求成,過于重視短期效益,期望短時間內運動員能夠取得優異成績。為了抑制運動員生長發育,教練員會加大訓練強度,嚴格控制運動員飲食,這嚴重違背了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直接導致了運動員心理問題的出現。
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女運動員訓練中頻發問題之一。處在青春發育期的女運動員自我意識高漲,認知能力快速發展,使用極端的訓練手段并沒有促進運動員更好的發展,反而適得其反。尤其是高負荷的體能訓練給予了機體或心理難以承受強烈的負荷刺激,從而讓運動員對訓練產生恐懼、厭惡、抵觸的情緒,誘發運動員消極的訓練狀態。
身心健康是保證運動員系統訓練的基礎條件,運動員在發展階段出現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他們的運動壽命,每年因身心健康問題選擇放棄的運動員不在少數,優秀人才的流失令人痛惜。
快樂體操由競技體操演變而來,相較于競技體操的高難度和專業性,快樂體操在做相應減法的同時,保留了體操對于兒童身心發展所帶來的益處。然而,在襄陽市,快樂體操這一領域的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為了進一步推動襄陽市快樂體操的發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目前,快樂體操在襄陽市的發展存在宣傳不足的問題。許多家長對快樂體操的概念和益處了解得非常淺薄,因此很少有家長主動讓孩子參與。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開展廣泛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向社區、學校和家庭傳遞少兒參與快樂體操的優勢與重要性,以此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其次,資源不足也是影響快樂體操發展的障礙之一。快樂體操的開展需要適宜的場地、經驗豐富的教練和一些必要的設施。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投入更多資源,提供更多的支持,確保快樂體操項目能夠充分發展。
此外,增加體操相關賽事也是推動快樂體操發展的關鍵。比賽是激發興趣、提高技能和培養競爭精神的有效途徑。可以在襄陽市組織學校級、社區級和市級的比賽,為體操愛好者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比賽有助于激發少兒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提高自己技能的舞臺。
綜上所述,推動襄陽市快樂體操的發展,增加體操相關賽事,不僅有助于提高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還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通過宣傳、資源投入和增加賽事,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在快樂體操中獲得成長和成功的經驗。這不僅能夠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還有助于襄陽市體操事業的發展。
體操進入校園一直以來都是體操改革發展的方向,一是為了發展一個能使少年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的體育項目;二是為了擴充體操參與人口,大力發展體操后備人才,為國家體操人才儲備做好基礎建設。體操進入校園不僅需要相關部門和襄陽市體操協會的大力支持,還要得到學校以及幼兒園的高度認可。基于體操項目特征,通過快樂體操的形式把體操引進校園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首先,邀請項目專家在襄陽市開展快樂體操教練員培訓,尤其是以幼兒園和小學教師作為重點培訓對象,介紹項目特點與優勢,講授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借助網絡媒介對外做好宣傳,大力推廣培訓相關內容,樹立快樂體操在外界的正面形象。其次,增加襄陽市體育運動學校體操隊與襄陽市各個學校及幼兒園的合作,襄陽市體操協會及體操項目相關專家可研究一套科學的快樂體操課程,以遵循少兒身心發展規律,強化少兒體質健康為主要目的,依照兒童年齡段進行劃分,制定各個年齡段孩子所學內容,成立一套規范且完整的課程體系。課程完善后,體操協會調派有經驗的教練員到各個幼兒園和小學執教,帶領教師和學生進行實踐學習。激發孩子對快樂體操的興趣。將體操課程引進校園,建立襄陽市快樂體操學校內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實現雙方合作共贏模式[4]。
為保證體操后備人才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首先,在場館設施、師資建設、輸送機制等方面需要全面提升。
第一,襄陽市體操場館建設無法滿足運動員日常訓練需要。啟蒙階段的孩子對場地器械要求不高,簡單的場地暫可完成訓練,但對于發展階段的運動員而言,場地器材一定要符合體操運動員訓練標準,過于簡陋的訓練場地很大程度上會限制運動員技術的發展,并且會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積極改善體操訓練場館的環境問題。
第二,引進更多優秀的教師資源,改善訓練管理模式。師資水平直接影響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員對于教練的要求也大不相同。為吸引更多優秀教練員和退役運動員到襄陽市執教,應給予其充分的生活保障,提高體操教練員的薪資待遇,留住更多優秀人才。
第三,加強輸送力度。襄陽市平均每年僅往省隊輸送2 名隊員。省隊教練下基層挑選優秀苗子時,應大力向其推薦優秀隊員,充分展現運動員的特點。保證人才質量的同時,加大人才輸送的數量,強化省隊與市隊之間的紐帶。
第四,做好口碑,得到家長的支持與認可。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也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與信任。教練員應保持與隊員家長的溝通,增加雙方之間的黏性,確保家長支持孩子堅持體操訓練的同時,向社會傳遞體操正向引導。其次,強化訓練基地建設,完善訓練場館設施。隨著襄陽市體操后備人才儲蓄根基越來越扎實,需要更優質的訓練基地來保障運動員的訓練條件。襄陽市現僅有一個體操訓練場館,且各項目器材不夠完善。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投入資金,改善場館環境,同時建設其他訓練基地,來確保襄陽市體操后備人才的基數持續增長[5]。
運動員心理健康通常容易被忽視,教練員除了關注運動員日常訓練外,還要重視運動員心理健康問題,在發現運動員產生消極狀態時,一定要及時溝通,安撫好運動員的情緒。青春期階段,運動員的反抗心理尤為明顯,教練一定要把握好與運動員重新建立信任的關鍵時期。
第一,教練員應及時轉換訓練理念,對本階段的訓練任務及訓練手段進行調整。在訓練過程中,舍棄以往強制性的訓練手段,保護運動員的自尊心,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多以言語激勵的方式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情緒,重新喚起運動員對于訓練的正面心態。
第二,打破壓抑的訓練氣氛,營造輕松的訓練氛圍。在日常訓練前的熱身活動中加入游戲元素,充分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激發運動員的興趣,緩解訓練壓抑的氣氛。
第三,關心運動員日常生活。運動員進入青春期后,內心會經歷強烈的思想斗爭,枯燥艱苦的訓練容易使他們情緒低落,產生放棄的念頭。教練員在此階段應該更加關注運動員的日常生活,給予運動員關心和愛護,增加雙方之間的感情交流。對于一些性格內向的運動員,教練需要重點關注,傾聽運動員的心聲,及時給予關懷和疏導,讓他們心理上感受到關愛[6]。
綜上所述,為保證襄陽市體操事業的持續發展,針對襄陽市體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加強基地建設,完善管理機制,提高師資水平,加大宣傳力度,向社會傳遞體操正面形象,呼吁更多社會人群參與體操鍛煉。只有得到大眾的熱捧和青睞,才能保證襄陽體操事業發展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