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 王衛星




摘? ?要:創新活動不僅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且更離不開企業自身資源條件的支撐。聚焦企業的資產資源,選取2015—2019年我國創業板企業的數據,研究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對創新投入的影響。結果顯示:持有一定的現金資產有利于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對創新投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存貨資產占比反向抑制創新投入,要縮短存貨周轉期;持有固定資產不利于企業創新投入,加速固定資產折舊能夠充實企業內源融資資源,從而促進企業創新投入水平的提高。總之,合理配置資產資源、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對提升企業創新投入至關重要。
關鍵詞:內部資源配置;創新投入;資產結構;資產效率;創業板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5-0018-05
引言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而多變,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深入研判全球科技競爭的新態勢,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戰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民營企業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及分析報告》可知,我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來源于民營企業。對新興創新型民營企業來說,突破融資約束、獲得與創新業務相匹配的創新投入,對于企業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重要因素是內部各種資源,資源被看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和條件。Samuelson指出,資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無限性是產生資源配置問題的原因。內部資源配置效率是指企業各項資產利用的充分性,反映了資源在不同生產主體間分配的有效程度。提高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可以減少資源浪費,有利于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協調發展,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夠改善創新投入內部環境,有效撬動企業將資源配置于研發和創新活動,進而增加外部投資吸引力。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一是從資產效率入手實證檢驗內部資源配置對創新投入的影響,為研究企業創新提供了新的視角;二是在萃取衡量內部資源配置效率指標時,考慮民營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經營風險及“現金為王”的財務約束,同時考慮到內源融資渠道的重要性,引入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和折舊占固定資產比重這兩個指標,使研究變量更能反映民企現實。
一、文獻綜述
關于企業內部資源配置的研究,不少文獻從“金融化”的角度展開,主要側重于研究金融資產投資對企業主營實業資產配置的“擠出”效應。楊肖認為,在資源有限的約束下,企業將資源配置于金融資產會“擠出”原本可以用于創新投入的資源,創新活動得不到應有的資金配置[1]。少量文獻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出發,研究資產效率對企業的影響??讓帉帯埿旅窈蛥尉暾J為,流動性是蘊含于企業經營過程中具有動態意義的償付能力,保持充分的流動性對于規避經營風險有重要作用,但是過度強調流動性可能會損害企業的盈利性,而盈利性的提高有賴于營運資產的加速周轉[2]。安青菊等的實證結果表明,資產周轉的效果與經營成效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3]。曹玉珊認為,經營性營運資金周轉速率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營運業績[4]。
回顧相關文獻發現,有關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關于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對創新影響的研究仍稍顯薄弱。在良好的外部環境下,企業創新不僅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更需要各種內部資源的有效支撐。因此,本文從資產負債表入手,以創業板公司為研究樣本,從內部資源配置的角度分析資產運轉效率對創新投入的影響機理,在兼顧規模與效益、短期獲利與長遠利益的基礎上,實證分析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對創新投入的作用效果,以期為民營企業優化配置內部資源和完善創新投入機制提供決策依據。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資源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和條件,Samuelson指出,資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無限性是產生資源配置問題的原因。內部資源配置結構通常是指資產結構,是企業資源在不同資產形態上的分布狀況及分配比例,即資產負債表各資產項目占總資產的比重。按其用途,資產可以劃分為經營性資產和投資性資產(或稱金融資產),經營資產和金融資產的配置與布局是實現企業戰略的資源支撐。內部資源配置效率是指企業各項資產利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企業資源配置效率高,資產周轉速度快,既能提升資產變現能力,也有利于增加企業的經營收益,企業的創新活動也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支持。
企業的經營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廣義現金,以下稱“現金”)、應收款項、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等?,F金具有金融性和經營性雙重資產特征;應收賬款等項目通常在一定時期內會轉化為企業的現金資產,預付款項等則可能會轉化為企業的存貨或勞務服務;在建工程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會轉為企業的固定資產;目前企業的無形資產主要是土地使用權、專利技術等,企業的土地使用權在較長時期內一般比較穩定,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往往是創新活動的產出結果。根據以上分析,本研究從現金資產配置效率、存貨資產配置效率和固定資產配置效率這三個角度,探索創業板企業內部經營性資產資源配置對創新投入的影響。
(一)現金資產配置效率
現金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較高的彈性,是唯一能夠直接轉化為其他任何資產形態的資產?,F金資產往往表明企業具有良好的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使企業有足夠的財力開展創新活動。創新活動具有研發周期長、投資回報不確定等特點,企業需要具備良好的現金水平以支持其創新活動[5]。較高的現金資產提高了企業可支配資源的比重和經營的選擇空間。但是現金資產占比并不全面,還需要結合企業的現金流量進行更為全面的考量?,F金流量綜合體現了企業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使用現金流量指標要優于一般的財務指標[6]。一方面,現金流量體現的是資產狀況的時期數,包含的信息更為全面;另一方面,現金流量信息的產生基于收付實現制基礎之上,不涉及主觀判斷,能夠更為可靠地從時間和數量上驗證企業每筆交易的資金支出和獲利能力,“現金為王”的經營理念也說明現金流量對企業各項活動的制約作用[7]。因此,引入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這一指標來反映企業全部資產參與生產經營活動而獲取現金的能力,該指標越大,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獲取現金的能力越強,資產利用效果越好。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H1: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對創新投入有正向促進作用。
(二)存貨資產配置效率
企業存貨是具有復雜構成的流動資產。根據其用途,存貨可以分為收益性資產、保值性資產和支出性資產三種類型,具備收益性資產特征的存貨具有較好的變現能力。盡管適度的存貨儲備可以防范需求的不確定性和生產的連續性等因素帶來的風險,使企業在生產或銷售中保持靈活周轉,但過高的存貨資產占比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產生較高的機會成本,并增加存貨管理支出,不利于企業安排足夠的資金用于創新投入。企業如果能夠加強存貨管理,縮短存貨周轉期,提高存貨資產使用效率,在同等存貨資產配置水平下,就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存貨資產經營收益,提升存貨資產對企業利潤和現金流量增長的貢獻度,從而促進企業的創新活動。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H2:縮短存貨周轉期對創新投入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三)固定資產配置效率
固定資產是生產經營的物質基礎,企業各項流動資產需要依附于固定資產的生產能力來發揮功效,固定資產的持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強弱。創業板企業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資金相對缺乏,過高比例的固定資產可能會阻礙企業的創新發展。與其他資產不同,固定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不僅有原值信息,還有已計提的折舊額和凈值信息。通過計提折舊,將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價值損耗逐漸轉移到商品價格中(計入成本或費用),并通過銷售商品取得的收入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價值補償。折舊占固定資產原值的比重(以下簡稱“折舊占比”)主要受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兩個因素的影響,已提折舊年限越長,該比重就越大;加速折舊方法的使用也會使企業固定資產使用早期折舊額加大。折舊在固定資產更新改造之前留用于企業內部,是企業創新投入的重要內源融資渠道之一。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H3:較高的折舊占比對創新投入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以創業板上市公司2015—2019年的數據為初始樣本,考慮到部分行業的自身特性和數據的有效性,根據證監會2012年版行業分類,剔除了以下樣本數據:(1)所有金融類企業(2)ST、ST*類企業(3)數據缺失或存在異常值的企業。對樣本數據進行篩選整理,最終得到506家上市公司的3 217條數據。原始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及巨潮資訊網,使用Statal6.0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創新投入RD。研發活動是企業創新的起點,研發費用占總資產的比重高一定程度上表明企業有較強的創新意愿。借鑒已有研究成果,選用研發費用占期末總資產的比重作為企業創新投入的代理變量。
2.解釋變量——內部資源配置效率。根據前述分析,選取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TACR、存貨周轉期IAT和折舊占比DR作為內部資源配置效率的代理變量。
3.控制變量。為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將資產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以及企業成長性Growth設為控制變量。
(三)模型構建
以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各項指標為解釋變量,以創新投入為被解釋變量,考慮資產規模、資產負債率等指標作為控制變量,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Y=β0+βi Xi+∑Controls+ε
其中,β0為截距項,βi(i=1,2,3)是自變量內部資源配置效率的回歸系數;Xi是具體的內部資源配置變量;Y代表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創新投入;ε是殘差項;Controls為控制變量。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變量描述性統計(見表1)顯示,我國創業板企業之間的創新投入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創新投入水平整體不高。從解釋變量來看,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最小值-0.639,最大值1.253,表明創業板不同的企業總體資產獲利能力有較大差別;創業板大部分企業存貨周轉期較為合理;折舊占固定資產比重平均在10.3%的水平。
(二)相關性分析
變量相關性分析(見表2)顯示,各變量與創新投入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相關系數均小于0.7,說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擬合度較好,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假設得到初步驗證。
(三)回歸性分析
內部資源配置對創新投入的回歸結果列示于表3。
表3為模型的回歸結果。模型1中,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與創新投入的回歸系數為顯著為正,說明提高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有利于企業進行創新投入,現金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對企業創新投入有促進作用,假設H1得到驗證;模型2中,存貨周轉期對創新投入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較多的存貨不利于企業創新投入水平的提高,即存貨周轉期越長,越抑制企業創新投入,因此,要提高存貨周轉速度,假設H2得到驗證;模型3中,折舊占固定資產比重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有利于企業進行創新投入,假設H3b得到驗證。
(四)穩健性檢驗
為保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文進行穩健性檢驗,將創業板企業的樣本數據范圍擴大到8年,實證結論通過穩健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創業板企業2015—2019年數據為研究樣本,從內部資源配置結構和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兩個角度研究內部資源配置對創新投入的影響,得到如下研究結論。第一,現金資產占比及其使用效率對創新投入有顯著的正向貢獻,提高現金資產持有量和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有利于企業創新投入水平的提高。第二,存貨資產占比反向抑制企業的創新投入,加快存貨周轉有利于存貨管理效率的提高,進而促進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第三,固定資產占比越高,企業創新投入水平越低,加速固定資產折舊,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對于企業創新投入水平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根據研究結論,對創業板企業的資產結構和效率管理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在兼顧資產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同時,適當地向配置流動性較強的現金資產傾斜,建立現金流預算管理體系和現金流量信息反饋機制,加強日常經營活動的現金安排,強化謀求風險和收益的平衡。第二,綜合考慮市場實際需求和企業的經營規模來規劃存貨持有量,實現存貨“降產能,去存貨庫存”的有效周轉。包括縮短存貨周轉天數, 降低存貨倉儲成本,彈性調整存貨價格,制定從線上到線下的存貨銷售渠道,以及按照重要性對存貨進行分類管理。第三,固定資產的持有應控制在滿足生產經營需求的水平,避免固定資產“輕管理,重購置”的擴張浪費行為,科學制定固定資產的購置與使用規劃,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盡可能采用加速折舊的會計方法,加快固定資產投入的回收速度,將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納入績效考核,為企業創新帶來充足的內源融資源泉。
參考文獻:
[1]? ?楊肖.企業金融資產配置與創新投入——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視角下的長短期權衡取舍[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0,(9):52-62.
[2]? ?孔寧寧,張新民,呂娟.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09,12(6):121-126.
[3]? ?安青菊,趙書東.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管理與盈利能力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0,(3):91-92.
[4]? ?曹玉珊.經營性營運資金管理效率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13,(8):109-120.
[5]? ?王衛星,付明家,余天文.現金股利政策管理者持股與民營企業創新效率[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53-62.
[6]? ?Victoria Dickinson. Cash flow patterns as a proxy for firm life cycle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6):1969-1994.
[7]? ?許沛文.現金為王——在從緊貨幣政策下對高度依賴貨款公司現金流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8,(25):41-43.
The Effect of Internal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n Innovation Investment
—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Xia Hui, Wang Weixing
(Business College,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affected by external factors, but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the enterprise’s own resource conditions. Focusing on the assets and resources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elects data from China’s GEM enterprises from 2015 to 2019 to study the impact of internal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n innovation inves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lding a certain amount of cash assets is beneficial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cash recovery rate of all asset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investment; the proportion of inventory assets reversely inhibits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shortens the inventory turnover period; holding fixed assets is not conducive to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accelerating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can enrich internal financing resources of enterpris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 level. In short, rational allocation of asset resources and improvement of asse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re crucial to enhanc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
Key words: intern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novation investment; asset structure; asset efficiency;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責任編輯? ?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