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歡
(江西青年職業學院,江西南昌 330033)
為了進一步促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對學生群體的思想教育,以此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群體端正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品質和人生理想。因此,將紅色文化融入職業院校教育是有必要的,促使職業學校的學生群體能夠傳承紅色基因。同時,我們應逐步打造以高職院校“三下鄉”活動為載體的日常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三下鄉”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成長為我國社會建設與發展所需的高質量人才。
“三下鄉”作為高職院校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第二課堂”,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生活,增強了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水平,而且促進了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引領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西是一片紅色熱土,承載著許多紅色記憶,包括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八一精神、老區精神、方志敏精神等。這些精神跨越歷史時空,感召人心,催人奮進。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江西留下了光輝的足跡,為本土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紅色基因”學習資源庫。在挖掘“紅色基因”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深入挖掘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充分發揮其德育、美育功能和社會教育功能。在這些精神的種子里,蘊藏著我們“從哪里來”的基因,更堅定了我們“走向何方”。
關于在“三下鄉”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研究,江西青年職業學院有著多年的積極探索。自2020年7月6日起,該院組織了30余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分別前往南昌、共青城、井岡山、贛州等地進行黨史學習、理論宣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文明實踐、尋訪紅色記憶、開展紅色文藝作品展演等社會實踐活動,重點挖掘江西本土的紅色基因,在廣大青年學生中開展各種傳承紅色基因相關活動,厚植愛國主義精神,并進行相關紅色基因傳承實踐研究,增強了我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團隊成員在實踐中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積累了相關經驗,塑造了江西青年職業學院的特色。
高職院校對學生群體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時,我們還需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價值追求以及人生理想。因此,加強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視、科學設計規劃高職院校教育的各個環節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組織學生群體展開“三下鄉”活動成為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這不僅可以保障高職院校各個教育環節的順利進行,而且有助于完善高職院校教育模式,進而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與質量的提升。因此,高職院校在“三下鄉”活動中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成為一項切實可行的教育措施,同時也有助于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改革創新。總體來講,高職院校“三下鄉”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的可行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滿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求。在高職院校的日常運營與發展中,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能否切實發揮出人才培養職能也取決于高職院校的運行情況。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為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與實踐型人才,以滿足我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發展階段的人才需求,確保我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作為支撐。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人才培養的重視,不斷完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以切實促進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而在高職院校中積極組織“三下鄉”活動則是一項創新性舉措。高職院校通過該活動有效地將紅色文化融入其中,引導學生走入社會探索、了解、體會紅色文化,從而使學生群體能夠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進而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所需的高水平人才。同時,學生在學習與了解紅色文化的過程中也能夠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品質與人生理想,從而堅定信念、堅持理想,永遠跟隨中國共產黨,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促進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1]。
第二,符合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新趨勢。高職院校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國社會的人才供應水平,對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積極推動高職院校教育的改革創新,致力于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完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流程,以促進高職院校教育各個環節有序向前發展,從而提升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模式。在高職院校中融入紅色文化是一項新型教育舉措。基于紅色文化,我們可以逐步構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新模式,使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得到穿插交替式的滲透。這樣不僅保障了高職院校教育的創新,而且能夠引導學生群體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以此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源源不斷的優秀接班人。因此,高職院校在教育中圍繞“三下鄉”活動、引導學生群體傳承紅色基因成為一項切實可行的教育措施,同時也有助于不斷完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
為切實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并逐步推動高職院校各教育環節與流程的順利展開,我們需要加強對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視,致力于完善各教育環節,優化教育工作流程。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形成全新的育人模式,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素養。因此,高職院校在組織“三下鄉”活動時,需進行細致的規劃設計,并確保紅色文化能融入其中,讓學生群體通過“三下鄉”活動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了解與學習,從而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促進學生群體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成效。總體來說,高職院校在“三下鄉”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方法可分為體驗式傳承法、團隊式傳承法、文藝表演式傳承法。
體驗式傳承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學生們深入基層調研紅色文化,重走革命路、穿紅軍衣、親手制作革命飯、參與紅色文藝采風和展演,在旅游中學習,在旅游中體驗,真正達到寓教于樂、以行促教的目的。這一方法要求學生們用當代高職院校青年的視角去挖掘江西本土的“紅色基因”。在這一方法指導下,教師群體致力于引領學生走入社會,主動了解和體會紅色文化,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紅色文化元素。這樣,學生們能在此基礎上理解并掌握紅色文化的本質內涵,剖析紅色文化的價值底蘊,從而切實促進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中的廣泛傳承。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在學生群體中積極組織開展“百年征程傳薪火、紅色經典潤鄉土”鄉村振興志愿行、“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黨史學習實踐等活動。這些活動旨在形成一套新穎、優質、影響力大的“三下鄉”活動模式,打造江西青年職業學院的“三下鄉”品牌。這樣不僅實現了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三下鄉”活動中的融入,而且為學生群體打造了高質量的第二課堂,使學生在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從而切實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挖掘紅色文化還需充分突出地區特色,鼓勵學生深入分析紅色文化,并圍繞紅色文化學習相關故事。這樣,學生們能探索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敢于犧牲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所需的優秀接班人。
團隊式傳承法不斷推進不同高職院校,如省內高職院校、省外高職院校,不同專業、不同部門之間實踐活動的交流合作,多方科學謀劃,并形成“政校企社”的相應合作機制。團隊式傳承法的實踐運用在于激發高校參與交流活動的積極性與意愿,從而使不同類型的高校能夠在交流活動中逐步交換意見、學習彼此的優點與長處。這樣做有助于形成濃厚的紅色文化發展氛圍,讓參與活動的學生群體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認知。這一過程有效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例如,高職院校在組織院校間溝通交流活動時,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群體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引導學生形成宏大的理想抱負和正確的理想信念。此外,高職院校應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群體走進鄉村、融入社會,探索和了解紅色文化,鼓勵學生深入挖掘本土紅色文化,以激發對家鄉的認同感和對鄉土文化的自信。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在學生完成地方紅色文化的挖掘與探索后,可以組織不同院校間的學生溝通交流活動。在此階段,高職院校要求高層領導出面,協調不同高校之間的合作,為學生群體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這樣,學生能夠相互學習、互相借鑒,進而在溝通交流中了解更廣泛的紅色文化,加深對紅色文化內涵的認知,形成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群體傳承紅色基因。
高職院校通過深入基層調研紅色文化,挖掘“紅色基因”,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加工。學生們創作出繪畫、手工藝品,并編排紅色文藝節目等藝術作品,并將這些作品進行文藝展演。文藝展演作為一種傳承方式,不僅能切實促進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中的廣泛傳承,而且能營造濃郁的文化發展氛圍。這種方法使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學生中得到更廣泛的傳承與傳播。高職院校在組織學生進行文藝展演時,需注重豐富展演內容,并調動學生群體參與的積極性,逐步完善文藝展演的過程。例如,在文藝展演階段,高職院校需明確主題,讓學生圍繞該主題進行作品展示,以“肩負時代重任、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文藝展演活動。在此階段,學生可創作一系列文藝作品,如繪畫、手工藝品、詩朗誦、紅色文藝節目等,通過多元化的文藝展演激發學生了解與學習紅色文化,體會其本質和內涵。這樣做有助于切實促進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水平。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這種志氣、骨氣、底氣需要用革命的理論滋養,并在創造中轉化。“紅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傳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深切感受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清醒劑、最好的營養劑,深切感悟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進而鞭策自己更自覺地聽黨話、跟黨走。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理應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傳承并發揚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必須用革命的理論指導實踐,珍惜青春,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們應在創新中不斷發展,繼承和發揚“紅色基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勇敢前進。
高職院校將“紅色基因”融入高職院校“三下鄉”活動中,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信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樣的活動也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本地紅色文化,激發對家鄉的認同感和鄉土文化自信心。高職院校通過從實踐到理論,再將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形成良性循環,總結出可行且有益的方法,并推廣這些方法。
黨的二十大報告重點關注了過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經驗啟示,從而審視我們前行的道路。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研究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一直圍繞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開展工作,以傳承“紅色基因”為導向,不斷探索高職院校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努力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培養的新格局。我們對高職院校傳承紅色基因進行研究,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及整體青年群體信仰的科學化發展,有利于信仰生成機制的構建。高職院校應向學生、向青年、向社會學生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從而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