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中,王星
(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湖南衡陽 421200)
我國明確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旨在大力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方位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服務。健康是人民群眾全面發展的基礎,也是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的主要體現。人才資源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關鍵要素。因此,高校需要立足時代背景,緊跟國家醫學教育改革的趨勢,針對性地優化思政教育環境、教學管理模式、教學組織形式,突出思政教育的時代性,以更好地引領思政教育變革。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衛生健康事業和醫學教育越來越重視。2016年,我國召開了高校思政工作會議與全國衛生健康大會。會議主要強調了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意義和基本方略,為高校在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方面提供了基本方向。
為夯實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人才基礎,黨中央和國務院持續深化醫學教育改革。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正式發布,要求高校構建基于“5+3”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5”指的是本科教育階段,“3”指的是臨床碩士研究生教育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1]。這標志著醫學教育改革的新征程的開始。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正式發布,從目標任務、指導思想、措施方法、激勵保障等方面入手,部署醫教協同工作。該意見要求高校將醫德培養作為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凝聚專業教育、基礎教育、通識教育的力量,發揮人文教育對專業教育的促進作用,實現臨床與預防融合、臨床與基礎融合的目標,并向全體醫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和醫德教育[2]。2018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深化醫教協同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湘政辦發〔2018〕17號)正式發布,對湖南省的醫學教育改革進行了部署和安排。
由此可見,國家醫學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醫教協同”,即統籌協調醫療與教育、醫院與高校的資源與關系。這包括讓臨床醫生更多參與醫學教育教學,讓大學教師更多向臨床一線滲透和融合,通過教改服務醫改、醫改支撐教改,促進醫療與教育的相互協同和發展,推動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在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高校需要重新定位醫學思政教育的實施價值,優化教學內容和過程。如何在醫教協同背景下有效開展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積極探索、構建醫教協同推進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徑、新模式,已成為當前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迫切而緊急任務。
國家醫學教育改革要求重塑目標任務。在落實醫學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醫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更高水平的思政素養,而且需要擁有良好的醫德素養。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定位思政育人任務,結合現有的思政育人目標,增設醫德培養目標,推動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教學融合,打造教育醫德培養的思政育人體系,將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統一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結合全新的思政育人目標,深入理解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意義,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自身職業責任與使命,促使學生在思想上注重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自覺在未來工作中做到人民疾病預防、病痛解除,將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社會和諧與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同時,教師要根據醫學生發展特點,生成有深度的思政教育內容、有溫度的思政教學氛圍、有熱度的思政討論話題,在無形中滲透愛國情懷、醫德素質、理想信念,將優秀思想融入學生的頭腦中,促使學生成為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這對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醫德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
國家醫學教育改革要求優化管理體系。科學的管理機制是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的基本保障。基于深化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高校應圍繞醫學教育發展規律,整合醫學院、大學、附屬醫院的資源力量,通過構建醫教協同管理與運行機制,為醫學教育實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同時,基于醫學教育的特點,高校附屬醫院應主動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協調好科研工作、教育教學、醫療服務之間的關系,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健全教學組織機制,結合人才培養需求,調整臨床科室設置,推動臨床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進程。因此,開展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大學的責任,而且是教學醫院的職責。這就要求構建醫教協同的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
國家醫學教育改革要求調整培養模式。高校應結合五年制本科生培養現狀,尋找教學改革切入點,大力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養與人文素質,將臨床課程、醫學基礎教學結合起來,并運用臨床實踐場景,引導醫學生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臨床思維。顯然,醫學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醫教協同”,即統籌協調醫院、醫療、醫生與大學、教育、教師之間的關系,協同推進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教育。高校只有通過多途徑推進醫教協同,才能統籌學科育人與臨床實踐的資源,拓展醫學生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系統性和協同性的原則。
為了推進“醫教協同”模式的構建,高校首先需要建立一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醫教協同的管理體系,緊扣醫學教育改革“醫教協同”這一核心,相應地建立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管理機構。這一機構應將高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相關教學學院及教學醫院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小組的統籌推進下,高校應構建一個醫院醫療與學校教育協同推進、相互滲透的新模式,以統籌開展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該模式的主要方式是讓醫院和醫生參與醫學生的基礎學習階段,特別是醫德教育與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校園主題活動等校園德育資源,形成有益的補充。同時,學校思政課教師、黨團組織和學生輔導員應延伸到醫學生臨床見習實習階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臨床實習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德教育的結合。
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醫教協同”新模式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六個方面:
思想引領的協同。一方面,學校需加強醫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勢與政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延伸到醫學生的臨床實習見習階段。另一方面,高校應組織教學醫院領導、專家為學生介紹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等形勢政策課,以教育學生投身國家衛生健康事業。
醫德培育的協同。一方面,教學醫院應積極挖掘優秀醫生和感人故事,定期開展醫德教育系列活動,激勵醫學生向優秀典型學習,樹立“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醫德。另一方面,學校應根據醫學生的培養方案,開設醫學導論、醫學人文等醫德教育課程,并舉辦相關主題教育活動,培養醫學生的“醫者仁心”。
陣地建設的協同。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強醫學生臨床見習、實習點的黨團組織建設,按照“黨員、團員到哪兒,組織就要建到哪兒”的原則,推進黨團組織建設深入每個醫學生實習、見習點,并認真做好黨團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團組織的紅旗先鋒作用。另一方面,高校應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學校與教學醫院要在微博、微信、網站、論壇、易班等平臺建立專門的賬號,并借助QQ群、微信群等新媒體聯絡平臺,共同建設良好的網絡陣地與平臺。
成長輔導的協同。一方面,高校需要將大學生校園的成長輔導室延伸至各教學醫院。依托醫院的硬件條件,按照學校的標準,各教學醫院應建設好成長輔導室。這些輔導室應聘請醫院領導、專家、優秀醫生作為大學生的成長導師。校外的成長導師與校內學生成長導師協同,為醫學生提供成長輔導、就業教育、心靈關懷等方面的教育與輔導。學校需加強對各教學醫院成長輔導室的指導與評估。另一方面,學校也應進一步建設成長輔導室,邀請醫院的成長導師到校園內為大學生提供成長輔導。
心理關懷的協同。一方面,學校要推進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到教學醫院。這應遵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危機干預的標準和模式,以教學醫院為主、學校心理教育為輔,認真開展臨床見習、實習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另一方面,學校應積極與臨床醫院的心理專科溝通協調,為學校和醫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專業指導,積極幫助開展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干預工作。
實踐錘煉的協同。一方面,教學醫院應加強臨床見習和實習,提高學生的臨床能力。另一方面,醫院和學校應聯合開展“三下鄉”“學雷鋒”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以培養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公益服務精神。
醫教協同是中國醫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深刻改變和影響我國醫學人才的培養以及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我們應順應國家醫學教育改革的趨勢,緊扣“醫教協同”的核心任務,遵循“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原則,構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醫教協同”的新模式。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一,醫教協同可以為增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供導向。醫教協同推動了醫學教育改革,為醫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體系和模式提出了新的頂層設計。因此,我們應重視思想政治育人的時代性和先進性,研究國家醫學教育改革對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要求,提出相應對策,探索構建“醫教協同”的新模式。這樣做可以使“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實處,培養醫學生高尚的醫德,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質,進而提高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醫教協同可以為其他學科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鑒。醫學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醫教協同。我們探索醫教協同推進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構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這對于創新其他學科門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構建全員參與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第三,醫教協同可以為國家實施醫學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撐。通過推進醫教協同,高校能夠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輸出一批優秀的醫學人才,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人才支持。這要求我們緊跟國家醫教協同改革的步伐,推進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為醫教協同培養人才作出貢獻,也能有力地支撐國家醫學教育改革的實施。
綜上所述,深化國家醫學教育改革并加大對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系統性項目。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務,而需要多方主體共同努力,加大協作力度,建立和完善醫教協同機制。在開展醫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我們需要發現問題并不斷解決問題,向醫療單位輸送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因此,高校的思政隊伍應精準把握醫學教育改革的時代方向,調動大學內部、附屬醫院、醫學院的資源,構建符合醫學生長遠發展需求的思政醫教協同育人模式。具體而言,高校通過加強思想引領、醫德培育、陣地建設、成長輔導、心理關懷、實踐錘煉方面的協同力度,將有熱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思政內容融入具體操作環節,建立系統性、協同性的醫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機制,讓校內教職工和校外醫療人員參與到醫學生思政育人工作中,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