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芳妨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六盤水 55300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醫療技術日新月異,護理專業在醫療領域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為了滿足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培養護理專業人才已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其中,高職護理專業作為培養護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受到了廣泛關注。實訓教學作為高職護理專業教學的關鍵環節,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關鍵方向。為了適應這一趨勢,教育工作者需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掌握實用的護理技能,為將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前,我國高職護理專業的實訓教學面臨一系列挑戰。首先,實訓教學設施方面存在不足,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其次,實訓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主要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為主,缺乏深度互動和實際操作,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者,實訓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教師進行指導。最后,實訓教學評價體系尚不完善,導致實訓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監控和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革,以提高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的質量。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漸應用于實訓教學中。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通常是老師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再練習,在課程結束時學生反饋練習,這雖然節省了時間,信息量大,可讓很多學生同時練習,但學習效果不好。學生自覺性差,沒有做到自覺練習,有時存在玩手機、閑聊等現象,實操的準確度和熟練度遠遠不夠。然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做法,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流程,它提倡“先學后教”,老師不再占用時間授課,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利用課外時間自主完成學習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和探索。
在實訓教學中,我們可以借鑒“翻轉課堂”的思想,將理論知識的學習放在課前,學生通過教材、老師制作的教學視頻、網絡資源等資料提前學習,而在實踐環節,教師充當指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以強化實踐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和思考來構建新的知識和理解。在實訓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際工作技能。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特點、興趣和能力水平,因此實訓教學應該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個性化教學注重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興趣來定制教學內容和安排教學進度。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興趣,根據其個人需求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習過程更加有針對性和吸引力。例如,對于視覺型學生,可以使用教學視頻、圖片等視覺材料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對于口語型學生,可以設計口語練習或小組討論活動來促進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差異化教學則側重于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或手段。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習進程進行靈活的教學調整。差異化教學可采用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個別指導等多種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例如,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供更深入和更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而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可提供更多的練習和輔導。
實訓教學的理念需要與時俱進并不斷創新。通過采用"翻轉課堂"和個性化教學等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實訓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訓教學內容設計中,應基于工作過程,將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問題解決者。
實訓教學內容應緊密圍繞護理專業實際工作展開。通過分析護理工作的具體流程和技術要求,設計實訓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勝任各項職責。例如,在臨床護理實訓中,可以設置不同病情模擬,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各種疾病的護理方法和操作技術。
實訓教學內容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護理工作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在實訓教學中,可以引入團隊合作、實際情景模擬等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訓教學內容設計應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學生在實訓中應能夠真實地體驗護理工作的操作過程,并掌握實際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在實訓教學中,可以引入實際的臨床案例,讓學生通過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際工作的可操作性。
案例教學能夠加強學生理解。例如,一個護士在面臨心臟驟停病人緊急處理時的行動和思考過程。通過詳細展示護士在現實環境中的工作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護理工作的本質和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案例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針對案例中的問題和挑戰,學生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和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案例教學能夠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結合。通過分析實際案例,學生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際操作相結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虛擬仿真技術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技術模擬實際操作過程的教學方法。在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可以提供更真實、安全和高效的實訓環境。
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提供高度模擬的實訓場景。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學生可在計算機環境中進行實際的操作和應對各種緊急情況,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例如,當我們查看輸液器時,通過點擊鼠標我們可以隨意旋轉輸液器來改變觀看角度,我們還可以將其變大或變小。通過點擊調節器、茂菲式滴管等具體部件了解詳細信息。
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提供安全的實訓環境。護理工作中,一些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例如靜脈輸液、靜脈采血以及肌內注射等。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學生可以在模擬的環境中進行實際操作,避免對真實患者的傷害,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
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提供高效的實訓方式。例如,護生在學習鼻飼法時,可以利用虛擬仿真技術,直接看到虛擬病人體內消化道的結構,讓護生從不同角度觀看胃管插入方法和技巧。通過虛擬技術,學生可以反復回顧相關知識和操作技巧,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實訓效率和效果。
為了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化、開放式的實訓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的多元化意味著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傳統的實訓教學評價主要以考試和作業為主,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評價方式。在新的評價體系中,可以引入實踐操作、場景模擬、案例分析等多種評價方法,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可以結合同行評議和學生自評等形式,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和全面。
評價體系的開放性意味著評價的過程是靈活、開放的。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是一種單向的、被動的過程,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而在新的評價體系中,應鼓勵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可以設置學生互評、小組討論和學習日志等環節,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并與教師進行雙向的交流。這種開放的評價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促進他們的個人發展。
在建立多元化、開放式的實訓教學評價體系時,還需要注意評價的目標和標準的制定。評價的目標應該明確指向學生的核心能力和素養的培養,而不僅僅是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應用。評價標準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發展水平。同時,評價標準也應該與職業要求和社會需求相結合,使評價結果具有實際意義和指導性。
在實訓教學評價中,傳統的教師和學生角色正在發生轉變。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和學生在實訓教學過程中的責任與互動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者”,而是變成了一個“指導者”和“激勵者”。在實訓教學中,教師應當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通過提供學習資源和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展,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此外,教師還應該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展,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激勵他們不斷提高。
學生的角色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自主學習者。在實訓教學中,學生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主動性。他們需積極參與到實際操作和實踐中,通過實際問題解決和小組討論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學生還應該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訓過程中,學生要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及時調整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習效果。
此外,在實訓教學評價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也變得更加平等和緊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唯一的評價者,而學生則是被評價的對象。但在實訓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平等、互動的關系,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的評價中來。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討論、反饋和評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指導方法。學生也可以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和反饋,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和進展,以便進行自我調整和提高。
本文對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背景和現狀分析中,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的必要性。在實訓教學理念的創新中,引入了現代教學模式和個性化探析。在實訓內容與方法的改革中,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和虛擬仿真技術的運用。在評價體系的構建中,構思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雖然研究仍有局限性,但為實踐提供了啟示和支持。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任務,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夠促進實訓教學改革和教育實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