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萍萍,唐湘玲,王 靜
(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2019 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 年度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關鍵環節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引領帶動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1-2]。隨著國家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國家更加迫切地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必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把創新創業納入專業課程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3]。高校的專創融合教育是時代賦予高校的使命,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因此,在高校內開展專創融合的教學模式改革是符合國家的政策,是推動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措施。
虛擬教學團隊的構建是推動專創融合的重要措施。隨著大數據、云時代的來臨,網絡教學資源的普及化,使傳統的授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的專業發展也由個體獨立發展逐步轉向團隊合作。此外,多學科、多專業的科研項目相互滲透,迫使教師打破院系、專業和校內外的限制。因此,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構建虛擬的教學團隊是符合國家的發展需要,也是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的需要。虛擬教學團隊可以有效解決高校的學科師資配置、科研團隊知識結構等存在的問題,可以更好地解決現階段高校專創教育中存在的學生專業認識不足、實踐平臺缺乏等阻礙專創融合的難題。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相分離,獨立于專業教育之外[4]。普通高校長期僅注重傳授學術知識,強調基礎知識與前沿理論的學習和訓練,重視學生學術專長的培育,往往忽視對現實人、社會人的學生的創新技能的培養,脫離了社會需求和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造成學生缺乏創新競賽、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專創融合急需進一步深度融合。
目前,高校基本都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實體或非實體)來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仍然主要以教研室為基礎、學工輔導員為輔助的傳統模式,專業教師、學工輔導員仍然是創新創業教學的主力軍。這些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但是很多缺乏實踐經驗,容易重理論輕實踐[5]。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依靠校內資源,校外資源利用不足,不能很好地整合教育資源,專創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探索出專創融合的有效教學組織模式和手段尤為重要。
評價體系是檢驗高校開展專創融合教學內容和秩序,促進改善專創融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專創融合教育普遍存在評價指標不系統、評價方法簡單、缺少課程考核評價支撐和學生發展追蹤不到位等問題[6]。因此,建立健全專創融合的運行和評價機制是進一步推動專創融合的重要內容。
①頂層設計不足。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缺乏科學謀劃與通盤考慮,未能真正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具體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
②傳統教育觀念改變較慢。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輔相成,二者分離影響教育效果,導致人才培養的不完整性。
①平臺建設沒有創新,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基層組織還是限定在傳統的教研室,主要依托校內專業老師,沒有運用有效平臺,充分發揮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和創業導師的作用,未能有效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構建新式教研組織。
②專業教師認識不夠,意識不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手段沒有創新,傳統的為上課而上課,沒有真正創新教育教學手段,比如以賽促教、任務式教學、驅動式教學、翻轉課堂和研究性教學等。
①缺乏系統的專創融合評價體系,不能很好地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②缺乏對專創教師團隊的運行和評價機制,不能很好地調動教師專創的積極性和熱情,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
專創融合是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是實現全方位育人,培養國家和社會需求人才的重要措施。專創融合是通過校企合作等協同培養人才的模式,培養符合社會發展和轉型需要的人才。同時,專創融合的育人模式可以強化學生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技能,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可以實現終身自我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更能快速地適應崗位要求,提高就業質量。
虛擬教學團隊的構建是推動專創融合的重要措施。隨著大數據、云時代的來臨,網絡教學資源的普及化,傳統的授課方式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的專業發展也由個體獨立發展逐步轉向團隊合作。此外,多學科、多專業的科研項目相互滲透,迫使教師打破院系、專業和校內外的限制。因此,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構建虛擬的教學團隊是符合國家的發展需要,也是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的需要。虛擬教學團隊可以有效解決高校的學科師資配置、科研團隊知識結構等存在的問題,可以更好地解決現階段高校專創教育中存在的學生專業認識不足、實踐平臺缺乏等阻礙專創融合的難題。
4.1.1 整合優質校內外資源,構建虛擬教學團隊
堅持社會需求為導向,補充并強化現有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創新創業育人能力。例如,在組織專業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再邀請學校創新創業學院、學校教務處、與本專業相關的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特聘教師共同組建虛擬教學團隊,形成包含校內專業教師、校外企業導師和創業導師在內的專創融合教學組織。通過整合校內外優秀的教學資源,提高專創融合的教學水平。
4.1.2 建立激勵措施,調動并確保虛擬團隊有效運行
為確保虛擬團隊有效進行,應加強團隊化管理,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①定期開展研討會,進行教學交流。選定資歷深厚的教師承擔團隊負責人,定期組織團隊成員召開線上線下交流會,商討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等。②專業教師、企業導師和創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比賽,教學成果和獎勵等根據教學貢獻平均分配。③團隊成員共同申報并完成相關項目,項目經費和成果等按教師的參與度和完成度進行分配。④按月或按季度給團隊教師補發一定的教學補助,調動并提高團隊教師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4.2.1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
確定專業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基于虛擬教學團隊,通過虛擬教學團隊平臺,邀請團隊內的創新創業、企事業單位導師與本專業教師一起參與頂層設計,研究制定適合本專業專創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根據教學內容調整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模式,從課程設置上推進專創教育深度融合。
4.2.2 基于虛擬教學團隊,改革多樣式的教學方法
基于虛擬教學團隊,改革多樣式的教學方法。①“項目式”教學。虛擬教學團隊的教師通過合作科研項目或教學項目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②“以賽促教式”教學。企業導師和創業導師具備豐富的創新和創業能力,通過合作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創青春”和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等賽事,在比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③“研究性”教學。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根據社會需求,設置研究性課題,鼓勵學生通過參與研究性課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4.2.3 搭建多功能共享性實踐平臺,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團隊中的企業導師具備豐富的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知識和指導。同時,企業導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鼓勵和幫助學生接觸實際的工程項目,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通過實踐平臺的搭建,促進學生知識成果的專業化應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
4.3.1 對虛擬教學團隊成果進行評價,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①對虛擬教學團隊的成員參與度和運行情況進行評價,總結運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②對團隊教師的合作方式和方法進行評價,找出更適合團隊合作的運營模式。③對團隊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例如學生的獲獎項目、成果轉化情況、實踐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
4.3.2 對專創融合教學成效進行評價,持續完善改革模式
首先,團隊內部組織專家對本專業專創融合效果進行評價,例如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參與度、獲獎情況等;其次,學院作為本專業的管理者,組織外部與本專業相關的教授、專家等對本專業的教學改革效果內容和效果進行評價。最后,學校根據專業學生的就業創業、升學及學生獲獎等多個角度,對本專業的專創融合教學改革模式進行評價。通過這種多角度的評價方式,找出存在的問題,改進并不斷完善該改革體系。
專創融合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高校在推行專創教育的過程中仍存在專創融合度低、推進專創融合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單一、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本論文通過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理念和教學改革措施,如建議整合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各種資源構建虛擬教學團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望這些措施能為專創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一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