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芳,鄧迎春
(1.廣州應用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廣東廣州 511370;2.廣東培正學院經濟學院,廣東廣州 51083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混合式教學的研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基于MO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主要以“MOOC+翻轉課堂”“MOOC+案例研究”等“MOOC+”教學方式為主,這種方式促進中國教育方式的改革,各學校目前都積極實踐,力求提高學生的思辨、知識運用、獨立思考及學習能力。王晶心等人對清華大學學生的“MOOC+”混合式教學調研發現,人文藝術類課程選擇混合式教學的呼聲最高,數理化次之,計算機、理工類和經濟管理類最少[1]。可見“MOOC+”混合式教學實現難度與專業有很強的關系,工具類課程如數理化、英語、會計等專業,實現難度較小,學者的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但是經濟管理類課程,混合式教學實現難度更大一些,相關研究成果也較少。對于獨立學院,由于學生自制力較弱,實現難度更大。因此研究獨立學院經濟管理類課程如何使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基于MO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線上學習主要是學生在自主視頻學習后,完成相應的章節檢測以及閱讀材料的閱讀思考。線下課堂學習,主要內容包括教師對重難點的知識進行進一步講解,開展案例研究式教學,學生通過觀點的表達,辯論式探討等思想的碰撞,達到深度學習的目地,深度學習指的是強調學習者主動、批判地接受新知識,經過深度加工,構建知識體系,并將已有的知識靈活遷移,充分利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2]。
在此模式下,分析獨立學院學生的條件,并探索符合獨立學院的“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視頻自主學習的主要問題是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學生是敷衍型視頻學習。視頻已播放,但根本沒看。這類學生是混合式教學最大的難點和痛點,也可能是最大的阻礙。如何把這類學生群體最小化,是一個難點。
相較于視頻資料,閱讀材料的學習對學生自律性要求更高,學生視頻學習的完成度比材料閱讀的完成度更高,一份閱讀資料需要學生認真仔細進行20分鐘閱讀才能看完,一個班經常僅有5~10人按教師的要求完成材料閱讀和思考。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真正高度參與性、個性化的學習體驗。線下課堂學習部分,對學生思維訓練意義較大,且參與度要求較高的主題討論及案例研究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獨立學院學生愿意在課堂上表達自身觀點的人數較少,能夠系統深度表達觀點更少。他們利用所學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較弱,需要具體引導。由于對財經新聞等閱讀量不足,他們對問題認知的深度和廣度不足,難以形成辯論式。原本討論和展示時間應該為15~20分鐘,教師的點評時間應該在5—10分鐘的案例研究性教學,在獨立學院,學生的討論時間可能僅需要5分鐘左右,討論就會終止,最終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案例研究性教學就變成傳統的案例分析課。案例研究性教學容易變成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案例分析課。
較多學者提出混合式教學應該主要采用以問題為驅動,用案例教學貫穿線下教學全程的方式[3]。所以教師是否充足儲備研究性案例,并具備良好的理解、分析能力是混合式教學的關鍵。傳統教學主要是案例在課堂上作為概念或原理的例子或者說明使用。學生依靠案例討論掌握知識的應用,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知識面的積累、眼界的積累,案例教學的積累、教師才能把在案例研究和課程發展上取得的成果大量應用于教學。這對教師的能力是一個挑戰和考驗,更需要漫長時間才能積累完成。在100年前,哈佛商學院集整個學校的力量,專門的團隊進行案例收集,花費近10年的時間才初步建立案例教學所需要的案例。中國金融市場快速發展,涌現大量的案例,且部分金融課程實踐性較強,所以金融專業課程案例教學的難度相對小于管理和營銷類課程,可是憑借教師一己之力,收集合適的案仍然需要一定時間。案例研究教學,合適的案例。教師豐富的經驗缺一不可。
混合式教學還需要教師掌握較好的教學節奏、較強的靈活應變能力、自身更多的知識積累、對案例深入研究以及積極的混合式教學態度和動機。獨立學院的教師結構相對合理,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講師、副教師是整個教學隊伍的主體。習題、主題討論,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課堂的把握都不是難題。
獨立學院學生的整體自制力以及思辨能力不及985、211大學,混合教學模式核心目標是重點培養他們的思考習慣,培養知識運用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思路是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度和辯證性思維訓練的難度,增加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具體設計如下。
將所有知識點形成思維導圖發放給學生,明確哪些知識點需要學生通過線上視頻自學完成,教師在課堂基本不講。哪些知識點屬于重難點知識,這部分內容是線下課堂學習的重要內容。90分鐘課堂內容的視頻學習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材料閱讀時間前期控制在15分鐘以內,降低閱讀材料的難度,材料最好由小篇幅構成。
線下教學,教師主要進行重難點講解及運用,將重難點知識模塊化,把重難點知識的教學分解為知識點的詳細講解、知識點的運用舉例、知識點相關概念隨堂測試三個模塊,且每課都有1~2個主題討論。
1.知識點的隨堂測試最受學生歡迎,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術的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智慧教學平臺的強大技術支撐,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和拓展內容展示形式,隨堂測試就是工具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重要工具,如會計、數學等。金融專業類課程,知識點的隨堂測試也是最受獨立學院學生歡迎的內容。部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容易走神。隨堂測試能吸引走神的學生,而且彌補部分因走神漏學的知識點。部分學生表示通過隨堂測試,就能牢記知識點,理解知識點的運用。隨堂測試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每課應設計1~2個主題討論,并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以鼓勵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傳統教學教師習慣于在知識點講解后,進行舉例說明,這個例子可能風趣、有深度,是理論與實際的完美結合,甚至是內容的深度拓展,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其中。舉例完,相關知識模塊的規劃時間就到了。所以很多知識點是沒有主題討論的教學設計,或者設計了也沒有時間給學生討論和點評。充分使用主題討論對獨立學院的學生很重要,由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較為頑固的慣性思維,學生傾向于接受式知識傳授而無法自主學習,而主題討論通過問題引導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他們的思考習慣,幫助學生熟悉知識點運用,推動他們理論聯系實際,是相對容易實現的一種方式。
每課應該至少設計一個以上相關主題討論,通過設置基礎性、應用性及創新性問題,引導學生分層次解決。所設置的應用性問題包括與專業相關社會熱點等,以增加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具體的教學設計是在課堂上布置主題討論,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思考,并在學習通等移動式平臺上發表觀點,然后教師再給予思考方向的指引,學生在課下搜索相關資料對觀點進行完善,教師在第二次上課前可以請部分優秀學生分享他們的觀點并進行點評。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部分學生有想法,但害怕表達錯誤,或者不愿意在班級表達,這時如果類似學習通等移動式學習平臺,教學效果會更好,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身的觀點,且不存在因擔心自己觀點錯誤而不敢表達的情況,經統計,在平臺上發布的主題討論會有近60%的學生參與觀點表達。這時,學生歸納其他同學的觀點,其他同學的觀點表達自己特別贊成或者反對的原因。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將其表現可折算為相應的成績記錄在期末考核中。
主題討論可以為案例研究學習進行鋪墊,甚至在獨立學院它是案例研究學習的一種替代。
2.每章設計案例研究式教學或者實證分析教學
高質量的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決策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4]。它對決策能力的提升作用最為明顯。這與獨立學院的普遍定位是高度吻合的。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涌現大量的案例。學生對案例,經常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分析,教師需要通過問題引導、知識點運用提醒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建立思考的邏輯和線索。對案例問題的分解一定要詳細,問題之間要有明顯的邏輯關系,問題的思索過程就是案例分析過程。重要章節至少要有一個案例研究式教學。
實證分析是根據相關經濟理論,通過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經濟現象、經濟行為的過程,是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重要學習方法,主要訓練信息收集能力和數據收集、分析能力,訓練根據理論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分析經濟現象的能力。實證分析主要訓練邏輯分析能力,難度不大,但工作量相對大,其實特別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學生大多數學基礎較差,數據的敏感性較弱,邏輯分析能力較弱。實證分析可以使用模擬實證分析,在課堂上演示整個實證分析的過程,學生根據演示進行模擬實證分析。因為實證分析需要收集、整理信息的時間較長,數據分析可能涉及EVIEWS、PYTHON等軟件,工作量不小。所以一門課安排兩次實證分析,學生是能接受的。多于2次課的安排,學生就覺得學習強度過大。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混合式教學的思路是,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度和辯證性思維訓練的難度,增加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通過提高重難點講解的比重,將重難點模塊化,重難點教學分為知識點的詳細講解、知識點的運用舉例、知識點相關概念隨堂測試三大模塊,每堂課設計1~2個主題討論。重要章節至少設置一個案例研究教學或者實證分析訓練。一門課需要兩個左右的實證分析訓練。
在貨幣銀行學的部分章節進行混合式教學嘗試,混合式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顯性的,一個是隱性的。顯性的直接表現為期末考試成績提高,隱性效果主要體現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顯性的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如貨幣銀行學課程在下課前5分鐘和上課前5分鐘分別進行章節知識點隨堂測試,對學生成績提高是顯而易見的,不僅表現為期末考試整體成績比之前提高5分左右,而且不及格人數明顯減少。而隱性效果表現為后期主題討論與案例分析,學生的參與度提升,表達觀點的人數增加,對其他同學觀點進行評價的人數提升,進行課前材料閱讀的人數提升,觀點的全面性和深度提升。
傳統教學相對簡單,側重于知識點的講解和舉例說明。現在課堂至少由四部分內容構成,對教師課堂節奏把握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要嚴格把控部分內容時間,學生覺得整節課很充實,不僅學到知識,還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部分容易消耗時間的模塊要嚴格控制時間,如知識點的隨堂檢測,這部分時間要嚴格把控在5分鐘左右;主題討論也是容易消耗時間的模塊,同樣要嚴格掌控時間。
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的節奏,改變教學思維,大幅度增加教學資源儲備, 增加習題量儲備、案例儲備量、相關話題討論量,還需要不斷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提高對案例分析的深入分析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