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陳柏霖 郭芹 付如鍵
摘 要:本文針對“云南十八怪”民族特色文化未適應現代城市經濟發展這一現狀,以傳承和創新發展為導向,一“怪”一畫為主線,打造全新的“云南十八怪”文創品牌形象。通過依托“云南十八怪”這一民族文化,設計出一套富有民族特色和商業價值的文創產品,將云南少數民族的特色傳統文化與當下的大眾新潮文化融合,以期讓現有的“云南十八怪”文化創意產品復蘇,增強全社會對“云南十八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意識,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注入生機活力,增加云南本土的品牌文化價值和影響力。
關鍵詞:“云南十八怪”;文化創意;民族特色
文化創意產品就是把文化作為創意元素,再運用創新的設計方法和理念而設計出的產品。與一般的文化產品相比,民族文化創意產品增加了民族文化這一獨創性特點,從而更具特色,更符合大眾審美。把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創產品中,對于打造民族品牌、發展民族地域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云南十八怪”是維系民族精神和傳承優良的傳統文化的實物見證,其擁有的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和獨一無二的藝術特色,它將成為云南傳統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更為悠久的現代延伸。
一、云南省地域特色闡釋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理位置偏僻,道路閉塞。因其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以及獨特、復雜的自然環境,加上長期處于封閉的自然經濟狀態,從而使它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使之孕育出獨具一格且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經濟和生活水平提高帶動其旅游業蓬勃發展,使其成為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大省。
二、“云南十八怪”元素文創產品現狀分析
云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由于地域、網絡、交通等閉塞,當地特色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未能有效的與外界溝通交流,使之一直未能令大眾廣而聞名。加上當地文創產品大多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物品,未賦予當地名稱就直接發售,沒有突出當地特色風情文化,設計創意不足,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都無法滿足用戶需求,很難與當下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
第一,“云南十八怪”文創產品功能單一,大多是景區中常見的徽章、杯具、明信片等常規產品,功能多樣性并未得到較好的體現。未能較好的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第二,“云南十八怪”文創產品中的插畫形式不夠新穎,色彩搭配也多于單一傳統保守,現如今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代發展的潮流趨勢。第三,“云南十八怪”文化的傳播方式傳統守舊,通過調研發現,大多數相關文創產品仍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初級守舊觀念,信息傳播技術、方式落后,缺乏運用新媒體技術推廣等營銷手段,宣傳力度薄弱。
三、“云南十八怪”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設計與應用
本項目在強調云南本土文化的原則下,通過文獻研究法、實地調研法、訪談法等方法提取當地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文化符號,如少數民族節日場景、少數民族服飾圖案、首飾圖案、特色花卉、代表建筑、區域風景等元素符號,通過一定的設計,使其與“云南十八怪”中的奇異現象進行融合,形成具有現代感和設計感的插圖圖形,將其運用到文創產品當中。在文創產品的品類選擇上,結合當代年輕人的喜好和審美進行開發,實現在提高文創產品實用性的同時,
吸引更多年輕消費群體。具體設計和應用過程如下:
(一)在插圖內容、色彩及風格設計上,通過對“云南十八怪”形與影的刻畫,抓住每一怪中的歷史特點,有著重點的進行文化創新,賦予它全新的生命力,使它更適應當代潮流的發展。以“袖珍小馬有能耐”這一“怪”為例,因云南本地山高路險,現代交通工具運輸受阻,導致當地運輸多為用馬,“袖珍小馬”泛指云南馬,此馬四肢短小但體質結實、耐粗飼、有良好的適應性,因此成為云南主要的運輸工具。團隊在了解此“怪”的歷史后,滇馬博物為出發點,將袖珍小馬由高山連綿的古道轉移到了舒適安逸的博物館,在博物館的云南馬變的Q版可愛身著琉璃服飾,它戴上了耳機吃上了精品飼料,此時它已不再是古道上蓬頭垢面的運輸工具,而是身處博物館時髦精致的“云南唐三彩”。配色方面,從云南本地的地貌特征出發,以紅、綠、藍為主配色,加以漸變,在原有傳統元素的基礎上加上現階段比較新潮的賽博朋克元素,讓“云南十八怪”“怪”的更新潮、更獨特,使畫面更為突出鮮明,創造出更有設計感的藝術作品。
(二)在文創產品品類的選擇上,以盲盒玩偶、伴手禮、獎牌、等為主,以當代年輕人較受歡迎的盲盒為例,提取某一怪中的造型、紋飾、材質以及色彩等形式元素,再結合當下較為流行的賽博朋克等炫酷新潮的元素來制作IP盲盒,突出“云南十八怪”的特色性,使其更為新穎,提高文創產品功能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更加吸引廣大消費者。
(三)在宣傳推廣方面,建立“云南十八怪”品牌IP,提出“不奇怪”的品牌標語,并在新媒體盛行的時代下,利用抖音和公眾號等平臺,以圖文、視頻的方式為受眾提供“云南十八怪”的歷史溯源,進行宣傳推廣,讓“云南十八怪”民族地域特色文化走向人們,走向世界,使其更為發揚光大。
四、結論
通過從多角度提取“云南十八怪”地域文化元素,對“云南十八怪”民族地域特色文化進行創新開發研究設計,將少數民族的特色傳統文化與現今的大眾新潮文化進行了巧妙的融合,實現藝術與生活的有機統一。使“云南十八怪”文化創意產品在新媒體盛行時代的創新和發展更為充滿生命力,讓“云南十八怪”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對于推廣和保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宋蓓蓓,費文倩.基于安徽地域特色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06):288-296.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22.06.038.
【2】劉萍.川劇臉譜文化創意設計的表現與研究[J].東方收藏,2021,No.144(17):79-80.
【3】李洪昊,齊珊珊,高志敏.民族民間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創產品的設計融合——以武陵山片區為例[J].牡丹,2021(20):197-198.
本文系山東英才學院 2022 年度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項目名稱:“云南十八怪”文化創意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22YCXC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