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回民小學 梁 兆
小學體育作業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能夠突破課堂教學時間的局限性,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基于“雙減”背景展開“雙導師制”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不僅能夠發揮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還能體現體育作業設計的課內外聯系。教師可以解讀“雙導師制”概念,分析此理念下小學體育作業的“提質”設計,為學生設計合理的體育家庭作業,保證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鍛煉,加強學生的體育技能,助力學生獲得健康的身體。
“雙導師制”是指除了學校教師和家長以外,由一名教師和一名體育專家組成團隊共同指導學生完成學習活動。基于此人員構建,教師需要統籌設計教學角色,引導家長起到監督與評價的作用,組織專家團隊起到專業指導、提供專業素材的教學輔助。制定培養體育人才的教學目標,深化學生自主建構能力的提升,借助“雙導師制”建立“基本技能+親子項目+特色項目”體育家庭作業,促使學生滿足自身發展需求,保證學生的體育鍛煉與時俱進。
尊重學生發展,實施分層化體育作業是指在體育作業設計中,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體育作業。分層化體育作業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舒適區內進行有效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應發揮家庭指導教育優勢,落實“雙導師制”教育理念,為學生高效完成體育作業奠定減負提質基礎。總之,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雙導師制”是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和參與度。
第一,確定學生能力和水平。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之前,需要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進行評估,以確定學生的水平,并將學生分為A、B、C 三個層次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作業設計。
第二,制定個性化體育作業。根據學生能力水平的不同,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體育作業,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舒適區內進行有效鍛煉。以“跳繩”家庭作業為例,A 層次的學生與家長一起進行花樣跳繩,并設計5 個花樣跳繩動作;B 層次的學生與家長進行雙人跳繩,達到一分鐘60 個以上的目標;對于C 層次學生,家長指導學生單人跳繩,達到一分鐘50個以上的目標。
第三,安排分層化教學內容。在體育作業設計中,應該根據學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安排分層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不同層次上進行練習。例如,針對A 層次學生,需要結合專業團隊教練的專業性,設計拔高層次的作業;針對B 層次學生,結合專業團隊教練的專業技能,優化小學體育作業內容;針對C 層次的學生,結合家長的監督,融入專業團隊教學,設計基礎性的體育作業。
第四,給予適當反饋和指導。在體育作業完成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及時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提高運動技能,讓學生感受到進步。與此同時,教師要將指導方式教授給家長,組織家長進行監督。
創新體育內容,開展媒體化體育作業是指在體育作業設計中引入新的體育項目或運動方式,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呈現體育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媒體化體育作業的目的是通過創新體育內容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運動能力。同時,媒體化體育作業能夠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具有生動性和互動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發揮“雙導師制”的教育優勢,通過專業團隊、教師、家長的合作,助力媒體化體育作業的開展。在此基礎上,推行“校內外聯合培養模式”,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促使學生在多元指導下高效完成作業,以確保教學效果最大化。
第一,創新體育項目和運動方式。在設計小學體育作業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體育項目和運動方式,并通過創新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動畫、視頻等。與此同時,指導家長進行拍攝,記錄學生體育作業內容與完成過程,可以參考米跑、秒跑、米往返跑、立定跳遠投沙包、坐位體前屈。隨后將作業發送到指定班級群或者平臺中,教師則可以邀請專業團隊教師進行點評。
第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體育作業設計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呈現教學內容,如利用PPT、視頻、音頻等展示米跑、秒跑、米往返跑、立定跳遠投沙包、坐位體前屈運動技巧、講解運動原理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講解原理發送到班級群或者直接發送給學生家長,組織家長對學生進行監督和引導,幫助學生在媒體技術的運用下,通過多維度指導高效掌握體育技能。
第三,設計互動性強的作業環節。在作業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家長設計一些互動性較強的環節,如親子討論、角色扮演、體育游戲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家長參與親子互動,啟發學生的體育思維,助力學生體育專業技能的培養。
發揮家庭優勢,落實監督化體育作業指的是在體育作業設計中,利用家庭的優勢來監督學生完成體育作業,注重學科基礎分析、班級發展目標規劃等方面的工作。監督化體育作業的目的是通過家庭的監督和指導,促進學生對體育作業的重視,提高完成度,同時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在此基礎上,監督化體育作業能夠增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教師需要基于監督化作業融入專業團隊教育指導,通過專業性的訓練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以保障“雙導師制”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發揮教育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開闊視野。
第一,制定家庭體育作業計劃。在體育作業設計中,可以制定家庭體育作業計劃,包括每天、每周、每月的鍛煉時間和內容,讓家長監督和指導學生完成體育作業。與此同時,教師要發揮專業團隊的優勢,系統化整合學生的實際運動水平,以實際計劃為依托,為學生制定專業化的家庭作業計劃。
第二,建立家庭體育鍛煉制度。在體育作業設計中,可以建立家庭體育鍛煉制度,如定期組織家庭運動會、開展家庭健身活動等,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體育活動,拉近親子關系。同時,在體育作業設計中,需要整合專業團隊教育理念,結合具體運動措施,為學生制定多元化親子作業。如拍攝健美操視頻、雙人武術訓練、200 米短跑、線上坐位體前屈、跳繩、仰臥起坐等內容,以實踐專業指導,助力小學體育親子作業高效開展。
第三,給予及時反饋和指導。在體育作業設計中,要給予學生及時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提高運動技能,同時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要整合專業團隊教練的技能,綜合分析學生的實際運動水平,并制成學生體質分析報告,發送給學生家長,引導家長在小學體育作業中進行反饋與指導。
基于素質發展,創設實踐化體育作業指的是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通過創設實踐化的體育作業,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發展,實踐化體育作業的目的是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和運動技巧。同時,實踐化體育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校內名師和校外專家型導師可以在班級發展目標規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發展目標,提高學習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基于專業技能教學,以實踐體育作業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加強學生體育運動體驗,促使學生在“雙導師制”下實現減負提質,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
第一,創設體育情境。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體育情境,如模擬比賽、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創設親子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家長共同展開模擬競賽、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以實踐為指導助力學生體育素質的發展。
第二,設計實踐性體育作業。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需要設計一些實踐性的體育作業,如練習技巧、體能訓練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體育技能。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發揮專業團隊教練的教育指導優勢,組織專業團隊教練錄制體育技巧細節教學視頻,并將教學視頻發送給學生家長,促使家長結合視頻展開高效指導。
第三,加強體育鍛煉與心理素質的聯系。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要加強體育鍛煉與心理素質的聯系,如通過訓練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作業中融入理論,如了解足球、籃球的發展歷史,并在資源探索中總結自身應具備的品格。還可以通過實際案例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受,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實現自我評價,展開反思化體育作業指的是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通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運動能力。反思化體育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提高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實施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反饋引導等,助力學生在體育作業中完成學習反思,在實踐中提高運動技能,深化運動技巧,培養體育思維,從而在反思中總結體育運動經驗。
第一,設計自我評價環節。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可以設計一些自我評價環節,如讓學生寫一份自我總結或自我評價表,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和運動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家長為學生錄制自我評價視頻,或者在視頻錄制中加入學生的解說。
第二,引導學生反思。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如思考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進學習方法等。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學習方法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并添加家長的指導意見,教師再對其展開評價,從而實現學生在評價環節的自我反思。
第三,給予及時反饋和指導。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及時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提高運動技能,同時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另外,添加專業團隊教練的評價內容,組織教練與教師共同參與評價過程,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專業化的體育運動技巧指導,助力學生體育技能的綜合提升。
拓展教育資源,創新研究化體育作業指的是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引入新的教育資源和方式,設計研究性的體育作業,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融入“雙導師制”,校內名師和校外專家型導師會對學生進行指導。校內名師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體育技能和知識水平,而校外專家型導師則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指導和建議。在體育作業設計中,可以設置一些與校內名師和校外專家型導師合作的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雙導師制”教學模式的優勢。研究化體育作業的目的是通過研究性體育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運動能力。同時,研究化體育作業能夠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第一,引入新教育資源。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資源,如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等。同時,融入體育作業軟件,幫助教師完成對學生作業的遠程監督,并借助AI 記錄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
第二,設計研究性問題。設計研究性體育作業時,需要設計一些研究性問題,如探究某個體育項目的技術要領、分析某個體育比賽的戰術策略等。同時,引導專業團隊教練發揮引導優勢,為學生制定研究性的問題,啟發學生的體育思維,提升學生體育作業的探究積極性。
第三,組織小組合作。在小學體育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關于體育作業的小組合作,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后有限時間內,以團體合作的形式開展作業。此外,根據評分標準,可以將學生的測試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個等級,還可以通過兩人三足、滾鐵環等游戲完善小學體育作業設計。
綜上所述,基于“雙減”視角實施“雙導師制”小學體育作業設計,教師可以通過分層化、智能化、監督化、實踐化、反思化、研究化作業落實“雙導師制”下的減負提質目標。同時,教師要基于理論進行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資源拓展,加強家校合作,設計符合學生學情的家庭體育作業內容,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以此建立新的小學體育作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