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月 吳明月
摘? 要:中國的節慶是一種具有源遠流長的古老的民俗,它既是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也是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把傳統的節慶文化引入到幼兒園的教育中,既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又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目前,將我們的傳統節慶文化融合到幼兒園的教學中,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是,從對課程資源的利用、教學效率等幾個角度看,仍然還存在著一些缺陷。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幼兒教育;策略
1幼兒園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1.1重視度不夠
對此,有學者提出了“把優良的傳統文化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的觀點。根據本研究之資料,本研究發現多數之幼稚園老師,對于將中國的傳統節慶與其幼稚園的融合,對于其幼稚園之發展,其本身亦有較高之意向。同時,也存在著一些教師對如何將其與傳統的節慶文化相結合的問題。在實踐層面上,大多數的幼兒園都已經開展了有關的主題活動,并且在傳統節慶的時段內進行了有關的教育與教學。有的幼兒園會將有關的傳統節慶文化在每個月的主題教學活動中進行,有的會將其納入到一個項目中,有的會將其納入到一個項目中,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國人民對于傳統的民俗和民俗的認識正在逐步提高,并且對其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提高。
然而,一些教師仍然還在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他們的教育方式已經過時,并且不能對傳統的節慶文化進行深度的發掘。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因素是某些幼稚園老師的教育理念滯后。例如,有些幼兒園的教師,他們覺得教學要與時俱進,那些傳統的東西,不能適應目前這個時期的孩子們的發展和發展,所以不適合他們的幼兒教育。另有些幼兒園的教師,則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的深厚,其中的文化內涵也比較的繁雜,想要將其融入到幼兒教育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些都是妨礙了將傳統的節慶文化融入到幼兒教育中去的障礙。
1.2資源利用的局限
而作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它又是人類文明與人類文明交流的主要工具。將傳統的節慶文化融入到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通過調研發現,當前的幼兒園傳統節慶文化課程主要是以與傳統節慶風俗相關的飲食、服飾、歷史故事、儀式等為主,由于這些內容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能夠得到幼兒的正面反應和喜歡。民俗蘊含著深刻的感情,例如:“團圓”的新年,“思念”的中秋,“紀念”的清明,這些都是民俗所蘊含的深刻感情。民俗也是一個國家的一種精神風貌的積累,中國的民俗活動根深蒂固在農業文明的土壤上,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孕育出了親自然、重親情、重人倫的民俗活動。因此,由于老師對節慶的認識有限,造成了節慶文化的使用有限,也就造成了節慶的教學內容不能脫離原有的常規。
有些幼兒園老師認為,在傳統的節慶文化教學中,只是一種“應景”,節慶過后,教學也就告一段落了,缺少了教學的持續性。
另外,有些教師是按照學校提供的教科書來進行教學,并選擇了一些規定的課程資源,而很少有幼兒園教師會以其它途徑來發掘或利用自己的地區來尋求更多的傳統節慶文化課程資源。從這可以看出,一些幼兒園對傳統的節慶文化課程資源的發掘仍有很大的局限。
1.3教學效率不高
最近幾年,盡管我們對將傳統的節慶文化納入到了幼兒園的教學中,但是,一些幼兒園在進行這種節慶文化教育的時候,卻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這是因為,很多幼兒園老師在談論到這種節慶的時候,更看重的是它的表現方式,或是它對兒童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切實的好處。相關資料表明,在我國,大約70%的幼兒園老師在進行傳統節日文化課程的時候,可以將文化繼承的要素納入到自己的考量當中,然而,他們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從而造成了在執行的時候,他們會脫離了自己的主題,從而忽略了自己對傳統節慶文化的理解。
但也有不少的幼兒老師,因為受一些實際情況的制約,在教育中過分強調了“知識”的灌輸。另外,由于某些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文化素質不高,導致了他們對自己的教育熱情不高,這也在某種意義上影響了他們對傳統節日文化教學的有序展開,從而導致了他們的教育品質低下。
2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實施策略
2.1課程資源的多維度開發
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我國中小學在實施“以人為本”的新途徑,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幼兒園應該對教育資源進行主動的挖掘,從而將傳統的節慶文化更好地與幼兒的班級進行融合。有關的早期教育人員還應該對當前階段中,與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程度相適應的人文資源進行深入研究,并對其采取一種他們能夠理解和理解的方法。
教師還應該在教育中,對我國的傳統節日進行廣泛的發掘,并把民族手工藝品融入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如做燈籠,捏兔兒爺,畫龍舟,剪“春”,讓孩子切身體會到民族的特有的藝術韻味,并鍛煉孩子的手工制作和繪畫技巧。
還應該重視對周圍的傳統資源進行的挖掘及利用,并主動地進行與傳統節慶文化相關的學習活動。我們現實中蘊含著大量的教育資源,老師可以進行積極的指導,通過“拜訪家鄉的名勝古跡”、“尋找家鄉的老童謠”等親子活動,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家鄉的風土人情,開闊自己的文化眼界,建立起家國情懷。
2.2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
作為課程資源的創造者和用戶,幼兒園的老師應該在教育資源的發展過程中發揮雙重作用,從而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幼兒園老師不能將傳統的節慶文化和幼兒園的課程相融合,要對幼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以他們的具體狀況為依據,來進行課程的設置。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老師要持續地對兒童發生的改變進行持續地關注,并對其進行適時地改進,同時要對課程目標的預設與其產生的關系進行科學地掌握,從而對學生的整體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另外,有關的教育和幼兒園應該在各個層面上為教師提供幫助,讓他們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教學經驗,進行教學的討論和交流,增加不同地區之間的幼兒園之間的溝通和共享,擴大他們的教學視野,經常舉辦一些培訓,或是邀請一些傳統的手工藝者和非遺傳承人來這里進行一些溝通和合作,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結語
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悠久的歷史,然而,很多年輕一代對“洋節”更感興趣,而對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文化一無所知。為了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得到更深層次的傳播,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信心和家國情感,將傳統的節慶文化與幼兒園的教學工作融合在一起,為繼承傳統文化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參考文獻:
[1]陳芝蘭.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與運用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9(09):167.
[2]童茜.結合幼兒園實際合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資源[J].讀寫算,2019(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