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英
摘? 要:“雙減”政策的推行并不是完全取消課外作業,而是在提升作業設計質量的基礎上減少作業總量。語文課堂時間較短,很多學生難以深度理解語文知識。因此,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既要完整體現課堂知識的精華部分,又要創新作業形式,簡單涉及一些外延知識,通過設計高質量的作業,來打破時空因素的限制,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與強化。基于此,本文將針對“雙減”政策下創新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
作業服務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如果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相脫離,那么將難以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目前,部分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還存在著盲目性、隨意性等問題,不能夠緊密聯系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導致作業設計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在“雙減”政策推行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規律,全面優化作業設計思路,積極創新作業形式及內容,切實體現“減量提質”的要求。
一、“雙減”政策下創新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意義
“雙減”政策的實施能夠有效減少教師的課堂教學壓力,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有效改善學生的學業表現。課后作業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渠道,因此,在“雙減”的大環境下,教師必須加強對作業設計的優化與改進,強化課堂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使其與社會對新時代人才的要求相適應。
二、“雙減”政策下創新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創新作業形式
首先,書面式作業。此種作業要求學生以書面形式展現答案、答題步驟或答題思路,目前在作業設計中應用最為廣泛。例如,在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主題,鼓勵學生以“生活”為主題寫一篇隨筆。通過向學生布置此類書面式作業,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認識與感受,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向學生布置書面式作業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將多種類型的書面式作業綜合運用,才能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其中,周記、日記、小練筆是最為常見的形式。教師不需要嚴格限制字數,而是鼓勵學生將自身的真實感受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此外,也可緊密聯系課文內容,讓學生嘗試續寫、補寫文本中的空白,這樣能夠同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及想象精神。
其次,口頭式作業。新時期下,社會對人才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語文課程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載體。因此,語文教師要科學設計口頭式作業,促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就現階段來講,演講、朗讀、背誦等口頭式作業是常見類型,此類作業的靈活性較強,可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演講類作業為例,教師在設計演講主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及需求,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參與到演講活動中。同時,也可鼓勵學生自主確定演講方向及題目,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注重探究性語文作業的設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設計探索性作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探究性作業是指在設計問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探究問題的意識,使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最終形成新的作業形式。
例如,在教學《黃河頌》時,就可以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然而,文章所描寫的社會背景、現實生活、思想觀念等與當代學生生活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就算學生能感受到文中所表達的情感,也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因此,在課后,教師要安排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比如引導學生探究抗日戰爭的起因和結局,了解抗日戰爭與我們國家的和平與繁榮有什么關系等。學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時,會對歷史背景和事件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真正體會到這篇文章所抒發的情感。這樣的作業,比單純的知識積累要有價值得多,可有效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另外,在設計探索性作業時,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興趣為導向,促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怎樣進行探索,怎樣做好課后作業。安排作業的時間要恰當,特別是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協助,使學生能順利地做好作業。
(三)科學合理地規劃作業內容
首先,結合文體類型。初中語文教材中組合了散文、小說、詩歌等不同文體類型的文本,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要與文體類型緊密聯系起來。以古詩文為例,其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要通過作業設計深化學生的審美體驗,逐步培育和發展學生的文學素養。在設計實踐中,先對古詩文作業的目的進行明確,幫助學生深刻感悟古詩文的主題情感與人文內涵,靈活運用古詩文涉及的語言知識,培育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結合這一目標,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組合對比學習具有相近思想內容的課內外古詩文,這樣學生既可以深化理解課內的古詩名句,又可以對課外古詩文知識進行大量積累。
其次,聯系生活實際。傳統書面型作業僅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理論知識,無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與實踐能力,難以體現“做中學”的教育理念。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將利于發展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生活化作業設計出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與感悟,切實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過去一些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抄寫與背誦課本知識,不利于發展學生的社交、情感與智力。而通過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學生既可以深刻地理解課堂知識,又能夠于生活實際中運用語文知識。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后,教師可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回憶當地冬天的生活場景,仿寫“冬天”主題的文章等。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雙減”政策的推行意義,通過創新作業形式;設計探究性語文作業;科學合理地規劃作業內容等方式,深入貫徹“提質減量”的原則,不斷改善語文作業設計成效。
參考文獻:
[1]朱雪梅.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世紀之星(交流版),2021(3).
[2]曹津津.論“雙減”政策背景下的語文作業設計[J].中學語文,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