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亞
(如東縣實驗小學,江蘇 南通 226400)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需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改進教學評價等。小學英語課程學習涉及的內容較多,有聽力、閱讀、寫作等,而其中閱讀是一項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又涉及了對詞匯、短語、句型、語法及文化知識等內容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經歷完整的英語知識“輸入—消化—吸收—運用” 的過程,因此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過去小學英語課堂中開展的閱讀理解教學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存在不少的問題,對閱讀教學的效果造成了嚴重影響。而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將會更好地發展,學生在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課堂中,能實現英語閱讀水平及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小學英語牛津譯林版教材中,教師可以利用每個單元中的“Cartoon time” 板塊為學生開展趣味閱讀活動。在“Cartoon time” 板塊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復習單元所學語言知識上,而沒有重視深度挖掘與利用文本內容,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對該板塊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因此,教師在開展該板塊的閱讀教學時,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閱讀語篇中蘊含的趣味性信息,將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具體內容,為學生設置導入問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自主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能完成對語篇的仔細閱讀,并在閱讀中獲得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語言技巧,還形成了閱讀思維。
例如: 在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 “I'm Liu Tao” 中“Cartoon time” 板塊的教學中,過去,教師只是帶學生對其中的閱讀內容進行逐詞逐句的分析與講解,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讓學生學習英語知識,但會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因此,教師需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卡通故事,使學生在生動形象且愉悅的氛圍中開啟語篇的學習。之后,教師再結合語篇內容向學生提出趣味性的問題,如“What about Bobby?”學生結合教師播放的卡通故事及語篇內容,均能回答出: “He was happy.He was excited.” 教師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最后一幅圖畫,提出問題: “Is Bobby happy now? It's time to eat.Is Bobby hungry?” 學生在教師一系列導讀問題的引領下,能帶著疑問完成對語篇的自主閱讀,進而使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以“說” 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重視引導學生開口“說” 英語。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構建與之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語篇內容,并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形成對語篇內涵的整體感悟。利用閱讀語篇讓學生“思” 與“悟”,能使學生通過學習有感而發、有話可說,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大量閱讀故事,并且這些故事的留白區域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互動討論的方式完成對留白部分的填補,促進學生獲得英語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的提升。
例如: 在完成了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 “I'm Liu Tao” 中“Cartoon time” 板塊的學習后,很多學生認為可愛且貪吃的Bobby 堂弟與Bobby 相比更讓人喜歡,而這也正好將學生閱讀語篇時帶入的情緒反映了出來。教師可以將這一點充分利用起來,以此作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對故事學習后產生的深刻感悟提出問題: “If you were Bobby,what would you say next?” “If you were Bobby's cousin,what would you say next?” 設置這樣的問題,能很大程度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開口說英語。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到討論的環節中,在與同伴的積極討論中,學生會表達出: “If I were Bobby,I'd say,‘Oh! Oh,my God! Don't eat my cake!’ ” 也有學生表達出: “Stop! That's my cake!” 等。帶領學生進入互動討論的模式中,學生不僅能整體把握故事主線,還能對故事人物性格產生深入了解,并且能在實際互動的過程中運用英語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創造能力在自主“說” 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小學生通常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在開展語篇閱讀教學時可以借助“表演” 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內容,使學生在表演的情境中獲得閱讀思維的拓展,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小學英語課本教材中一般為學生展現的閱讀語篇都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大多以故事的形式存在,極具生動形象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表演這些趣味性故事,在學生“讀” 與“演” 的過程中滿足學生對英語課程學習的需求,為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出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有效發展。
例如: 在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2 “In the library” 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完成對閱讀語篇的學習,之后再自由地進行創造與編寫,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結合創造與編寫的內容進行表演,最后在班級中評選出表演最優秀的學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將班級中的學生合理劃分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結合語篇內容先自己進行創編后再表演出來。學生在自行創編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在一旁給予合理的引導,力求自己所創造的劇本對話內容能更加生動有趣,并且能體現出鮮明的主題。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表演自己小組所創編的對話劇本,以此激發學生的競賽意識。這種在課堂上構建表演情境的方式,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想象思維、創造思維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較強的閱讀思維,學會在情境中完成對語言知識的靈活運用。又如,在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My family” 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科技手段為學生構建電子化的虛擬學習情境,如在閱讀前的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視頻中為學生展現英語教師熟練運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的場景,通過這種生動有趣且形象化的方式,讓學生在感官刺激的學習課堂中提升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到英語閱讀學習狀態中。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語篇后在班級中使用英語為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學生在這種輕松的學習情境下能獲得思維的發展,并為學生的閱讀學習及語言表達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小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時間往往是固定且有限的,在這種學習模式下會限制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導致學生無法保證在持續性的狀態下獲得閱讀水平及能力的提升。為了將這個局限打破,需要教師在作業設計上也做出改變。教師不可以像以往一樣采用題海戰術的方式讓學生完成大量的書面作業,而是需要為學生設計具有開放性的課外閱讀作業,以此為學生延伸課堂教學知識,使學生即使不在課堂學習的環境中,也能利用課外時間積極主動參與到自主閱讀學習中,進而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閱讀思維的提升。課外延伸閱讀不僅能促進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還能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使學生將課余時間也有效運用起來,完成對英語的閱讀學習,進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 教師在教學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 時,可以先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與本單元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之后再結合獲得的資料完成對英語閱讀語篇的學習,為閱讀學習奠定基礎。學生需要總結自己的閱讀感悟,并以讀后感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完成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信息科技手段搜集介紹籃球的英語視頻,或進入圖書館翻閱與愛好有關的英語書籍。以這種方式為學生布置課外英語閱讀作業,不僅與現階段教學改革的要求相符合,還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英語綜合素養。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英語閱讀課程的開展不僅需要教師傳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還需要重視帶領學生領悟英語語篇背后的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跨文化意識。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導致學生在書籍交流中難以將課堂中所學知識有效運用起來,阻礙了學生的發展。目前,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閱讀語篇雖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為學生滲透跨文化意識培養的相關內容,但這些內容的滲透都缺乏整體性與系統性,學生在零碎的知識中難以保證跨文化意識的完整性。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時,不僅要重視為學生介紹西方國家中的文化內容與文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將西方國家文化與我國文化進行對比,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進而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使學生形成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最終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具備較強的文化內涵及英語素養。
例如: 在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8 “Chinese New Year” 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前可以為學生講述圣誕節對于西方國家的意義,讓學生明白西方國家的圣誕節與我國的新年同樣重要,使學生了解每家每戶在圣誕節時都會裝扮美麗的圣誕樹,圣誕樹的下方則堆滿了給他人準備的禮物,孩子們在圣誕節的前一天將襪子掛在床頭,圣誕節當天就會有圣誕老人在襪子里塞滿禮物。教師為學生介紹完圣誕節后,可以以此引入我國新年的文化傳統,向 學 生 提 問: “What's our Chinese New Year like?” 學生都能用中文回答出看春晚、吃餃子、貼春聯、走親訪友等答案,之后教師再教會學生學會中國新年的英語表達方式“Spring Festival”,并用英語告訴學生: “In the New Year,people wear festive red clothes,and send New Year greetings to relatives and friends.In the evening,people will set off fireworks and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together.” 在教學的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我國新年與西方國家圣誕節之間的異同,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閱讀語篇的內容,并深入了解中西方國家之間所存在的文化差異,使得學生形成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最終落實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需要教師讀懂新課標理念,積極探索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法。教師要反思過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英語認知情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英語閱讀思維,為今后英語課程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