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宏波 陳琪 王曉乙
衢州市聚焦“新藍領、新農人、新工匠”提技增收,創新“線上培訓+線下學院、創業示范+基層治理、校企聯動+公益幫扶、工匠認定+精準評估、政策保障+制度規范”一體推進
就業是民生之本,培訓是就業之基。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衢州常山考察時,對“勞務培訓券”的做法予以肯定。2004年,“勞務培訓券”制度在全省得到推廣。近年來,衢州聚焦“新藍領、新農人、新工匠”提技增收,創新推廣大培訓一體化帶動“三新”人群就業致富項目,打造五個致富圖景。
“智富”機制:實現“線上應用+線下學院”一體創新。通過“線上”共富培訓在線和“線下”共富學院建設,實現平臺建設、計劃發布、師資力量、標準制定、資質管理、規范考評、政策兌現基本統一。共富學院1個總校、34個教學基地年均培訓4萬人次,以“衢州月嫂”為代表的培訓項目成為四省邊際標桿,其中月嫂人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治富”機制:實現“示范引領+基層治理”一體落實。以高質量就業創業示范帶和基層治理現代化為抓手,貫通市、縣、鄉、村四級,整合農業農村等18個部門培訓資源,實現培訓就業服務有效供給。比如,龍游縣浦山村依托高質量就業創業示范帶建設,發展民宿業和旅游業,帶動村民人均年增收3.6萬元。
“志富”機制:實現“培訓聯崗+公益拓崗”一體發力。通過校企聯動平臺和公益性崗位開發,實現企業和勞動者之間信息推送更精準。針對大學生,構建校企聯動平臺,實現本地高職院校近1/3學生與本地企業達成實習就業意愿;針對困難人員,建設殘疾人就業之家,開發“四色”公益性崗位6000多個;針對靈活就業群體,建設零工市場18家,打造“15分鐘零工就業服務圈”。
“質富”機制:實現“工匠認定+績效評價”一體聯動。通過三衢工匠認定和就業創業致富指數評價,基本實現培訓就業成效精準評估。通過24個成員單位聯動,每年認定9大類三衢工匠5000多人。按照5個維度建立致富指數,提高績效評價精準度。
“制富”機制:實現“政策保障+制度落實”一體推進。改革前,培訓就業政策零星、標準不一;改革后,政策集成、制度規范。立足政策幫扶,集成高質量就業創業、員工引育、三衢工匠評定等13項政策,年均兌現資金1.5億元。
通過探索一體化機制,率先推出公益性崗位、返鄉創業兩個省級地方標準,實現了四個突破:一是就業大直通,在全國率先建立“信息直享、培訓直通、崗位直達、政策直兌、成效直評”的就業致富渠道,增強“擴中提低”輻射效能。二是培訓大統一,在全國率先打造線上共富培訓平臺和線下共富學院,實現業務融合、數據融通,建設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大培訓體系。三是救助大保障,在全國率先建設高質量就業示范帶,開發“四色”公益性崗位,全面提升就業保障水平。四是評價大閉環,在全國率先建立高質量就業創業評價指數,實現一屏展示、精準評估,通過社保繳費數據比對,培訓提技后人均月增收300~500元。
下一步,衢州將致力打造更多標志性成果,讓機制發揮最大“模力”。第一,重心下移,定制“模板”,突破共同富?!白钋熬€”。以“全崗通”企業用工快速響應機制建設為龍頭,以8個百億項目用工保障服務為重點,實現需求快處、對策快出、難題快解、權益快護,打造最優就業環境。第二,重置系統,打造“模型”,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以共富學院總校建設和衢州一流技師學院建設為龍頭,健全培訓領域“七統一”制度,持續推進培訓資源有效集中、培訓內容不斷豐富、培訓過程嚴格管控、培訓服務直達共享。第三,重構流程,構建“模法”,探索培訓就業“最優解”。以勞動用工“一類事”改革為龍頭,統籌集成政府側、市場側、社會側各種資源,圍繞增值化服務,打造形成訂制化、套餐式、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服務新場景。第四,重塑價值,發揮“模力”,達到效果評價“最可感”。以共富培訓在線迭代為龍頭,完善提技增收實時反饋機制,讓培訓成效更直觀可感。